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温病学说“卫气营血”和内经“卫气营血”的异同。 卫气营血一词,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中所论述的“营卫”是营在内,卫在外;气血两者的关系是气为卫外,血在脉中。卫和气的作用是在人体浅层,营和血是在人体的深层。这四者的界限浅深,恰与叶天士所归纳卫和气的证候是轻浅,营和血证候是重而深的论点,其精神颇相吻合。所以说,内经、难经所谈之“卫气营血”一般多指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部位,而温病学说则引申其义,主要是说明病理度化,引用“卫气营血”归纳证候群作为温病处理原则,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名词虽同,而精神实质各异。因此,内经的“卫气营血”只能看作是叶氏发论之源,并不是可以相互比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3例温病卫气营血患者各阶段的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结果表明都有相应的变化。此变化随着卫气营血的传变而增减,尤以卫气与营血之间为显著,从而证实了叶天士“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理论是正确的。作者认为,这些指标其中尤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可作为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分型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巢元方对血症病机已有分析,孙思邈记载了四时温疫诸方,宋金元时期的刘河间、罗天益及明代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正的形成,均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的贡献。清代叶天士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吸取前人的成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又为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是外感热病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用卫气血理论阐释温病的病变层次与传变次第,认及卫气营血各病变阶段组方用药的治疗特点,认为张景岳对卫气营血辨证学说阐述深刻,理法完备,已具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卫气营血阏证学说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     
一、试述卫气营血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表现? 卫气营血,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生理学的名称.清代叶天士引申其义,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用以概括和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所出现的不同症状与体征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这就称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孜孜以求,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致力于温病学研究.遂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三焦辨证理论.历经众多医家的发展补充,逐步形成温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三焦辨证体系.笔者欲从其两方面浅析温病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7.
放疗是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往往会对正常肺组织造成损伤。运用中医药理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优势。从中医学角度,放射性肺损伤的证候、病机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动态演变过程,其临床表现具有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特点,但卫气营血辨证存在定位不明确和后期分期不完整等不足之处,故提出卫气营血-脏腑辨证体系,构建卫气营血分期与脏腑定位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案,为临床辨证论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直至清代形成的理论体系。首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确立了“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后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一书里又补充了“三焦”辨证,从而构成了温病辨证施冶的完整体系,为指导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证候类型、发展规律等提拱了理论基础。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其含义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叶氏刚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区分证候类  相似文献   

9.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内经》、《难经》及前贤有关卫气营血生理病理论述的基础上,用卫气营血概念来概括温病病变的浅深层次及病情的轻重,借以阐明温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温邪的传变过程,并提出了四阶段的治疗大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了结合生理屏障完善卫气营血理论的可能性和临床意义。应该把人体的生理屏障根据卫气营血理论的要求,重新划分整合为卫屏障、血管屏障、脏器功能代偿屏障和脑屏障,并据此屏障理论,将疾病的病程变化划分为卫分期、气分期、营分期、血分期、肾病期和脑病期六个病理阶段,进一步完善与重构卫气营血理论。认为卫分期、气分期是卫屏障及其所属脏腑病变,卫分期指卫屏障黏膜的非特异性症状阶段,气分期指卫屏障的黏膜及脏腑的局部特异性炎症等症状明显阶段;营分期、血分期是血管屏障及其所属脏腑的病变,营分期指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血清和电解质等物质病变阶段,血分期是血液中的血细胞病变阶段;肾病期是突破脏器代偿屏障引起的脏器功能衰竭的阶段,脑病期突破脑屏障引起的以脑病为主的阶段。完善后的卫气营血理论可为临床许多血液病、脏器功能衰竭疾病、脑病和肿瘤等多种慢性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卫气营血证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流行性出血热卫气营血证型观察甲皱微循环。发现微循环障碍存在于病程始终,且随着卫气营血的传变逐步加重。观察结果证明,卫气营血辨证是符合机体客观情况的。  相似文献   

12.
温病卫气营血的研究近十几年来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温病卫气营血在基础理论、证候的病理实质、动物实验、电脑诊断程序以及方药治法等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3.
对195例温病患者卫气营血各阶段之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白细胞、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表明,这些指标大都随卫、气、营、血的传变而递增,尤以卫气与管血之间最显著。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属“高粘综合征”,证明卫气营血各阶段都有瘀血存在,提示临床在治疗温病时,除应遵循卫气营血之治疗大法外,还应注重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温病的卫气营血,是以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临床病证和生理病理的理论概括,是明清医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加强卫气营血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讨,有助指导临床实践。为此,我们将1964年~1978年我所内科15年住院病例中,体温在37.5℃以上,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的感染性疾病,共93个病种,2391例,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现将观察结果,作如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体现了对脏腑学说的独特见解与发挥。特为小结,提供参考,并祈指正。 一、卫气营血辨证渊源于脏腑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是《外感温热篇》的主要精华所在。卫气营血源自饮食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在《内经》中已有专章论述。叶氏宗《内经》之旨,把在温病整个病程中,病邪对脏腑功能和实质的损害,看作是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从而归纳成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17.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浆内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86例温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结果表明,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随卫气营血演变而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符合卫气营血的临证传变规律,是卫气营血的病理基础之一;湿热类温病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和内毒素血症发生率都较温热类温病高(P值均<0.01).提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造成湿温病缠绵难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卫气营血理论探析干燥综合征(燥痹)的病机与治疗。[方法]以中医学相关文献和现代临床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讨论分析燥痹的中医病机与治则治法,探讨燥痹的辨证论治方法,并附一典型病例予以验证。[结果]燥痹的起病、发展过程与温病传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可参照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燥痹分为发病初期燥邪侵犯肺卫,进展期出现气分或卫气营分同病,慢性期燥邪潜伏营、血分,此时阴亏、气虚、血瘀互见,治疗上在不同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则和治法,分别采用辛凉甘润法、清泄阳明法以及益气养阴祛瘀法等施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较高。所附验案属燥邪侵犯肺卫,宜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予银翘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燥痹的治疗可参照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能有效控制病情,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明末温病学家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基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人体广泛分布的膜系及脉络是营卫气血运行的载体通道,充养全身,保证了营卫气血生理功能的实现;同时膜系也是感受邪气、病邪传变的通道,膜系正邪斗争决定病变的位置、深浅、缓急及病理改变等。从膜系及卫气营血内涵、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等方面对中医膜系及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卫气营血辨证源流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历史沿革。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于《内经》,晋隋唐时期初具规模,宋金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