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哮喘息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说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胰蛋白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及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PLT、血浆Fib、尿FDP水平明显升高(P<0.01)。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γ=0.56,P<0.01)。结果:血浆GMP-140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血小板活化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VWF和GMP-140水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HFRS各病期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止血,血小板活化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标免疫技术(ELISA)对36例HFRS患者血浆中VWF,GMP-140进行动态检测,并与24例正常组对照。结果 VWF、GMP-140值在发热期下降,少尿期达到高峰,轻型至危重型逐渐递增。VWF与GMP-140之间各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②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伴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含量进行了测定。⑤结果NIDDM伴脑动脉硬化、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和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D-二聚体、GMP-140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5.25-20.04,P均<0.001)。单纯脑动脉硬化病人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单纯脑血栓形成病人,随着病情好转至恢复期,其上述指标较急性期明显下降(t=5.22-7.05,P均<0.001);而NIDDM并发脑血栓形成病人恢复期上述指标持续增右,与急性期相比差异不显著(t=1.42-1.99,P均>0.05)。④结论糖尿病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小板过度活化,这种异常变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诊断治疗的价值。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表面以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测定。③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35,P<0.01),而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GMP-140含量低于初治期的病人(F=3.22,q=5.76,P<0.01),其血浆中GMP-140的含量则与此相反。④结论GMP-140的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肾病组GMP-140水平升高(P<0.01)。肾病组的MAR、GMP-140的升高和EPM水平的下降较无肾病组明显(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助于血栓形成和微血管损伤,这一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PAdT、PAg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切后肝硬化与未切脾肝硬化两组之间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无消化道出血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低下以及GMP—140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放免法直接定量测定了14名正常男性口服绞股蓝总甙片(GPs)前后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分子数。结果发现,口服GPs(60mg,tid)20天后,GMP-140从服药前的864±120降至538±60个分子数/血小板(P<0.05),体循环及肺循环动脉压及血管阻力、心率、心室射血时间及心脏每搏与每分输出量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口服GPs可降低正常人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而不影响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可能对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vrane protein,GMP-140)单抗SZ-51,经放免法评估2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血浆内OMP-140的含量在脑血栓急性期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恢复正常,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未见显著改变。提示血浆内GMP—140的浓度可作为脑血栓急性期体外诊断新的参考指标。当兔颈动脉植入人血栓并用125I—SZ—51作为示踪剂,4h后离体血栓与血液的放射活性比值(Thrombus/Blood,T/B)高达6.8:1,而用125I-IgG时,T/B值仅为1.4:1。提示单抗SZ-51在体内能与血栓结合,为脑血栓的新的体内定位诊断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GMP-140、TXB2、β-TG、PF4、5-HT。结果表明:①对照组GMP-140、TXB2、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②抑肽酶组以上各项实验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或P<0.001).抑肽酶通过抗纤溶等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释放。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高血压(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关系。②方法观察了66例EH病人和38例健康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膜胆固醇(Ch)、磷脂(PL)、脂质过氧化物(LPO)及PAF-AH的变化。③结果EH病人红细胞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4.726,P<0.001)。EH病人红细胞膜Ch,LPO及Ch/PL明显增高,而PL和PAF-AH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882~4.715,P<0.001)。这些指标变化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EH病人红细胞IF与膜Ch,LPO及Ch/PL呈正相关(r=0.532,0.538,0.655,P<0.001),与PL和PAF-AH呈负相关(r=-0.527,-0.609,P<0.001)。④结论EH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异常和PAF-AH活性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17例高血压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4 周,治疗前后观察血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32 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赖诺普利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 P< 0.05)。并且显著降低FBG、FINS、TG、GMP-140,升高ISI(P<0.05)。CH、HDL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IR、血脂代谢异常,血小板粘附力增强。赖诺普利在有效降压同时,可以纠正基础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缓解期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单抗检测方法,观察正常人及缓解期哮喘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6个月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变化及与FEV1变化的关系。结果缓解期哮喘患者治疗前GPⅠb、GPⅠb/ⅠX、GPⅡb/Ⅲa和GMP-140较正常人升高(均为P<005)。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后,哮喘GPⅠb、GPⅡb/Ⅲa、GMP-140比治疗前降低(P<005),而且GPⅡb/Ⅲa、GMP-140的变化均与FEV1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缓解期哮喘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而减低气道阻力及气道慢性炎症;GPⅡb/Ⅲa、GMP-140可作为判定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血浆a一颗粒膜蛋白(a-granulemembraneprotein,GMP-140)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采用双抗夹心法,固相免疫放射试验定量测定了以血管病变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病三组患者的血浆GMP-140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各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提示GMP-140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进程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永田 《中原医刊》1995,22(4):16-16
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20例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斯匹林(ASA)100mg/d,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GMP-140分子数、TXB2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血小板活化有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了血浆AM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率的相关性,以观察不同程度CHF患者血浆AM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①CHF患者血浆AM含量(50.64±23.12)ng/L,明显高于正常人(16.82±4.48)ng/L,P<0.001;②血浆AM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心衰程度越严重,AM水平越高;③血浆A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258,P<0.001),与心胸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6037,P<0.001)。提示,AM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M水平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肾病组GMP-140水平升高(P〈0.01)。肾病组的MAR、GMP-140的升高和EPM水平的下降较无肾病组明显(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助于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血小板活性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分别测定78例不同程度糖尿病肾病患者血ET1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各组GMP140与TXB2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功能不全组的GMP140又高于其他肾病组(P<005)。糖尿病患者PGF1α浓度则低于对照组(P<005),但肾病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各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且随肾病病变加重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血小板活性增高和血内皮素水平的升高导致肾脏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减少肾血流量,加重细胞缺血缺氧及直接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房颤组、非房颤的心脏病患者(非房颤组)和健康人(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同时用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房颤组D-二聚体、GMP-140及Fg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升高显著(P<0.05),但Fg差异不明显。另外还发现D-二聚体和GMP-140水平在风心房颤与非风心房颤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房颤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活性增强的因素,可能与其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66例高血压病(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红细胞ATP酶活性,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EH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细胞内K+,Mg2+-浓度明显降低(P<0.001),而细胞内Na+,Ca2+浓度明显增高(P<0.001),且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P<0.001)。EH病人红细胞IF与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K+,Mg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Ca2+,Na+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果提示EH病HED降低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及离子浓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