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对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修复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3例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研究组),32例单纯性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33例单纯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组),检查各组患者治疗3d末、10d末、3周末、6周末血清中NGF含量变化,同时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骨折修复时间。结果 (1)各组患者随着病程加长NGF阳性细胞数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研究组与脑损伤组和骨折组相比,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3组中骨折组NGF阳性细胞数增加得最少,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增加的最多。(2)骨折越严重,患者血清NGF阳性细胞数越高,且研究组较骨折组显著升高。(3)与单纯性骨折患者相比,合并颅脑损伤的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痊愈时间显著缩短,研究组各时间段内痊愈人数均多于骨折组。14周内研究组骨折痊愈率为100%,骨折组为97.0%。结论 NGF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有利于患者痊愈。  相似文献   

2.
背景: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周围新生骨形成加速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快速形成的骨痂或异位骨化是否是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至今仍有争论。 目的:利用骨密度检测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纳入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和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各25例,以切开复位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第6,12周行X射线测量骨痂体积。术后1,3,5周利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骨折区骨密度值。 结果与结论: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第12周较第6周骨痂体积明显增加。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第6,12周骨痂体积均有明显增加,且大于单纯骨折组骨痂体积。在第1,3,5周时骨折区骨密度值逐渐增大,并且高于同时间点单纯骨折组骨折区骨密度值。说明创伤性脑损伤可增加股骨干骨折愈合时的骨痂体积,提高骨折区骨密度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电刺激)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于电刺激后24h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施行液压打击术,制备颅脑创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量创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侧海马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阳性(vwF~+)微血管密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认知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单纯打击组比较,创伤后3h和6h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00),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与其他各组相比,伤后第1天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vWF~+微血管密度即开始增加,至第7天达高峰平台期(P=0.000);与单纯打击组相比,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时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电刺激预处理可促进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创伤前动员机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使得伤后更多的内皮祖细胞归巢到损伤区域,有助于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及单纯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结合骨折愈合时间的改变,探讨内源性生长激素(GH)对骨折愈合的相关性及其影响,为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和外源性生长激素(rhGH)辅助治疗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2010-03-2012-03选择重度颅外伤(GCS评分5~8分)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各22例,分别于创伤后1 d、3 d、7 d、9 d、14 d测定血清GH水平.对2组各时间点GH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从第3天开始,7 d达高峰,9 d后开始下降,14 d 2组水平接近.而单纯四肢骨折各时间点GH水平基本与正常人指标一致.2组在3、7、9 d GH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2周内GH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与骨痂机化形成期时间一致.因此,对有手术指征的四肢骨折患者在脑部情况稳定后应尽早行骨折手术,依据GH升高时间,骨折手术应尽量在2周内进行.同时,我们推断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小剂量、短时间应用可能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功能缺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我们采用液压打击动物模型,观察经rhEPO治疗后脑组织中性粒细胞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以探讨该药对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压打击模型模拟颅脑创伤,分别于创伤后第1、3和7天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和Caspase-3阳性神经元表达变化;并于创伤后第7~1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伤后第1天小鼠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数目即开始增加(均P=0.000),并于第3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至第7天时减少(均P=0.000);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于伤后第1天开始逐渐增多(均P=0.000),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hEPO组小鼠伤后第1~7天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和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观察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hEPO组小鼠于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P=0.013),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0)。结论液压打击后给予rhEPO可促进小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与抑制创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林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33):6168-6172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分化作用。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损伤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血清、局部骨痂的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损伤-骨折组、脊髓损伤-骨折组、单纯骨折组。于术后第1,2,3周测量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术后第2,3周行X射线摄片评估骨痂愈合情况,术后1,2,3,4周取股骨制作标本,测量骨痂体积,术后3 d,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痂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单纯骨折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清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痂体积、X射线评分高于单纯骨折组(P < 0.05);伤后3 d, 1,2周时,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血清质量浓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 < 0.01);伤后1周,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折端平均阳性细胞数高于单纯骨折组(P < 0.01)。提示中枢神经损伤可以影响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质量浓度和骨痂局部的表达,从而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颅脑损伤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轻、中、重型)分别于伤后1、3、7 d(10例患者另于伤后2、3周)检测血清TGF-β1含量.结果伤后24 h内病例组血清TGF-β1含量[(46.22±11.64)μg·L-1]明显低于对照组[(76.22±12.10)μg·L-1],并有显著性意义(t=19.74,P<0.001),伤后3 d TGF-β1降至最低水平[(38.62±10.68) μg·L-1],伤后7 d有所回升[(56.42±12.08)μg·L-1],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并有显著性意义(P<0.001);TGF-β1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与对照组比较轻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中、重型患者随病情加重血清TGF-β1水平递减,重型患者不但血清TGF-β1水平低,而且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GF-β1降低,可能与创伤后脑细胞和血脑屏障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以及自然灾害的加剧(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创伤性颅脑损伤已成为人类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1,2].通过临床工作发现,在外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四肢伤及休克.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对颅脑损伤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损伤合并骨折实验模型 1.开放骨折并落体撞击脑损伤模型:杨运发等[3,4 ]建立兔骨折合并脑外伤模型研究发现,肌注相应时段兔骨折合并脑外伤模型血清能明显加速鼠单纯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孙良智等[5,6]建立大鼠脑损伤和股骨骨折模型研究发现,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快,脑损伤组及骨折脑损伤组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高于对照组,骨痂阳性细胞表达强于单纯骨折组,提示脑损伤可以增强骨折局部胰岛素生长因子-Ⅰ,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与血清TNF-α、IL-1、IL-6、IL-8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在各个时间点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未成熟癫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探讨其对未成熟脑癫癎发作的意义。方法采用三氟乙醚诱导建立未成熟大鼠癫癎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惊厥组(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大鼠发作第1,2,7和15天时血清NSE、S-100B、GFAP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血清NSE[(8.57±0.56)μg/L]和S-100B[(0.45±0.06)μg/L]表达水平即升高(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反复惊厥组大鼠于惊厥发作第1天时血清NSE[(9.33±0.61)μg/L]和S-100B[(0.78±0.10)μg/L]表达水平即达峰值(均P=0.000),此后逐渐下降,至第7和15天时降至正常水平(均P0.05),血清GFAP表达水平自反复惊厥发作第1天即升高[(0.44±0.05)μg/L,P=0.004],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0.63±0.08)μg/L,P=0.000],此后逐渐下降但至第15天仍高于对照组[(0.40±0.05)μg/L,P=0.018]。结论 NSE和S-100B为单次惊厥发作性脑损伤的高敏感性生物学标志物,反复惊厥发作可使脑损伤程度加重,GFAP表达变化不具有脑损伤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量临床病例显示,骨折合并脑损伤患者骨痂量明显增多,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但对合并脑损伤时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缺乏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其潜在的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对比观察SD大鼠在骨折合并脑损伤以及单纯骨折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SD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脑损伤模型采用改进的Marmarou自由落体装置撞击大鼠颅骨制作弥漫性中度脑损伤模型;于左侧胫骨髁间处钻孔,插入无菌克氏钢针,在胫骨中上1/3处横向折断胫骨,制作骨折模型。术后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修复过程和效果;RT-PCR检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痂标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3,7,14 d,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X射线表现无明显差别。与单纯骨折组相比,骨折后 24 d脑损伤合并骨折组骨折线变得模糊,形成较多骨痂量;42 d后骨折线消失,伤肢基本愈合。单纯骨折组骨痂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折后7 d开始出现,表达逐渐增强,约3周时达高峰,42 d已经不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脑损伤合并骨折后3 d即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两三周达高峰期,其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脑损伤后大鼠骨折愈合加速,骨痂量增多,表明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与脑损伤后大鼠体内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TBI后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s)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撞击硬脑膜.治疗组尾静脉注入3×106个Brdu标记的CB-MSCs,损伤组及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在移植后3、7、14、21、28 d,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法对TBI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Brdu标记情况、NGF和BDN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仅有极少量的NGF、BDNF阳性表达细胞.损伤组表达明显增加,以损伤周边区最为明显,注射后14d达到高峰(NGFA值为8.35±1.07,BDNFA值为9.01±1.74),之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表达趋势与损伤组相同,14d达高峰后,21 d、28 d阳性表达明显下降;各时间点均高于损伤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I中,静脉注射CB-MSCs可以增加损伤局部NGF、BDNF的分泌,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大鼠颅脑损伤早期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CRP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42只SD大鼠根据是否脑损伤和糖尿病分5组,健康对照组6只,假损伤无糖尿病组6只,糖尿病无脑损伤组10只,单纯脑损伤组10只,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1h、12h、24h、36h、48h、72h CRP的浓度.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及单纯脑损伤组随时间不同血清中CRP含量持续增高,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合并脑损伤组血清中CRP高于单纯脑损伤组及糖尿病组(P<0.01).结论 CR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糖尿病颅脑损伤后动态测定CRP对监测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损伤灶周围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TB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TBI后1d组(n=6)、TBI后3d组(n=12)和TBI后7d组(n=6),后3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TBI模型,对照组仅行右侧顶部开窗而无TBI.应用RT-PCR、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ISA分别检测4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 mRNA、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BI后3d组大鼠挫伤脑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BI后1d、3d、7d组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TNF-α和IL-6浓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组织TLR4表达较少,TBI后3d组创伤灶周围可见大量TLR4阳性细胞,主要表达在皮层胶质细胞、神经元中;NF-κB活性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00).TNF-α、IL-6与TL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0;r=0.503,P=0.012).结论 TBI可引起损伤区脑组织TLR4的表达和下游NF-κB、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在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电刺激)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于电刺激后24h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施行液压打击术,制备颅脑创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量创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侧海马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阳性(vwF)微血管密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认知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单纯打击组比较,创伤后3h和6h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00),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与其他各组相比,伤后第1天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vWF微血管密度即开始增加,至第7天达高峰平台期(P=0.000);与单纯打击组相比,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时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电刺激预处理可促进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创伤前动员机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使得伤后更多的内皮祖细胞归巢到损伤区域,有助于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External fixation was used to treat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nine spinal cord injury (SCI) patients. One patient died of unrelated causes during fracture treatment. Of the remaining eight patients, seven healed their fractures. Two complications, one superficial pin-track drainage and one fracture comminution, occurred in the nine patients. Neither complication adverse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final resul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ex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lose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marked comminution, and for open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or soft tissue loss. In the chronic SCI patient, external fixation of a femoral shaft fracture may increase the patient's level of independence and mobility during fracture healing, and may permit a more rapid return to the patient's pre-fracture func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后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方法对126例颅脑损伤后男性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男性功能障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颅脑损伤男性患者126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者18例,发生率为14.3%。颅脑损伤后综合征、GCS、脑损伤部位和应用抗癫痫药物的OR估计值分别为17.020,3.035,11.153和6.141。血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的8例中,发生勃起功能障碍5例(62.5%);血清睾酮水平正常的118例中,发生勃起功能障碍13例(11.0%),两组相比较,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综合征、脑损伤的部位、受伤的严重程度、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和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男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功能水平,其中以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对大鼠脑损伤后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及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7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7)、模型组(n=35)、CsA组(n=35).后2组大鼠制作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术后模型组大鼠持续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5 mg/(kg·d)],CsA组大鼠腹腔注射5 mg/mL CsA[5 mg/(kg·d)],于不同时间点(伤后1、4、10、20、30d)处死大鼠后采用ELLSA法检测血清MBP和Anti-MBP含量,Marchi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脱髓鞘病变程度.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伤后血清MBP、Anti-MB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CsA组大鼠血清MB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后1d开始Anti-MBP含量降低、伤后4 d开始变性髓鞘数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sA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Anti-MBP含量与脑干变性髓鞘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959,P=0.000).结论 CsA可以干预脑组织损伤后大鼠的免疫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Anti-MBP的产生、减轻大鼠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