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历摘要男,45岁。主因右股骨干骨折2h于2008-09-02T08:00入院。2008-09-02T16:19描心电图大致正常。第2天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成功。术后患者卧床,术后8d出现右季肋部疼痛,阵发性气短,无发热,无咳嗽,胸片示右肺下野片状密度增高影,予一般治疗。术后9d患者胸闷加重,喘憋不能平卧,右侧肋缘疼痛明显,头晕,出汗,腹胀,无腹痛及呕吐。查体:T37.6℃,P100次/min,R26次/min,BP110/70mm Hg,SO274%,神清语利,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清晰。HR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于2008-09-12T14:12急查发现心电图与入院时有明显变化,T、、、V5、V6导联低平,浅倒置;V1、V2、V3导联QRS波群振幅减低;V1由rS转为Qr,V1、AVR导ST段抬高;、V4、V5、V6导S波增宽。怀疑肺栓塞,行双肺CTA示左右肺动脉管腔内条片状充盈缺损,血气PO234.0mm Hg,PCO225.2mm Hg,诊断肺栓塞,予抗凝及溶栓治疗。胸闷,喘憋,右肋缘疼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治愈出院。2讨论肺栓塞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  相似文献   

2.
李芳  何娟  郑涛 《医药世界》2010,(4):342-3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各种异常心电图改变,恢复期内心电图部分有所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导致心脏损害,临床应加强防治,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并发。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10年4月20日至8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84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浑源县人民医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扫描,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水平型11例(8.1%),水平抬高4例(2.9%),上斜型94例(69.1%),下斜型2例(1.6%),U字型4例(2.9%),弓背型21例(15.4%)。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进行正确观察和描述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慧青  沈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519-1519
目的观察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Sv5改变及心向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4例心电图谱图形及心向量图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35mV可作为诊断左前分支阻滞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心向量电轴左偏-45°,左右F面ORS环呈逆钟向转位,环体转向左上方展开。结论心电图与心向量相结合可明确诊断,两者缺一不可。心向量是左前分支阻滞最好诊断工具,优于心电图,在心向量图上有特征性变化,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河 《医药世界》2010,(9):1098-1098,110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Holter系统记录仪对7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通道闪光卡式24h连续记录检测,同时记录患者活动及感觉情况。结果 79例冠心病患者中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占62.03%;伴典型心绞痛占11.39%;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占50.63%。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率最高。结论 DCG可以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进行及时的诊断、预报,有效地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芳  崔智飞  孟素芳 《医药世界》2009,(12):820-821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mm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ST段抬高≥1mm18例,V3R-V6RST段抬高≥1mm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亮  陈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42-94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变化,探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进行分组,对95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在体表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0例为ST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18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35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死亡。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拾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孙亚文 《医药世界》2009,(9):543-544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约占整个心肌病的70%~80%,其病理基础是心脏扩大和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常常发生难治性心衰和致死性心律失常。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5a生存率不及50%。因心肌各部位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心电图表现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常情况下,人体液中的电解质维持动态平衡,疾病或其他因素可破坏其平衡状态造成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心肌细胞激动起源和传导异常,甚至引起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在各种电解质中,钾对心肌细胞影响最为明显。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提高和透析治疗的普及以及心电图一过性改变难以记录捕捉的特点,窦室传导心电图越来越罕见,故探讨高血钾致窦室传导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诱发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1999~2002年收治确认的急性肺栓塞病人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6.2岁。对其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病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出汗、血压下降19饲表现胸闷,呼吸困难16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猝死6例;心电图:电轴右偏9例,4倒呈典型“SⅠQⅡTⅢ”改变,4例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胸前导联呈“冠状T波”。胸部X线拍片10例中存活4例具备典型X线表现13例行动脉血气检查具有低氧血症。病史中6倒患有慢性心肺疾病,3例与外科手术有关。结论 急性肺栓塞病人大多具有诱发因素,临床癌状,体征多种多样,部分病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及时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基层医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玲  王佩显 《天津医药》1998,26(12):714-716
报告我院确诊的30例急性肺栓塞病人,其中合并深部静脉血栓11例占36.7%,原有心肺血管疾病者12例占40%,提示DVT及心肺血管疾病是APE的重要易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熊艳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3):23-24,27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确诊的62例APE患者首次就诊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64例APE首次就诊的心电图特征是:窦性心动过速43例(69.4%),SI QⅢTⅢ型改变37例(59.7%),QⅢTⅢ型改变6例(9.7%),S1>0.1mv者52例(83.9%),TⅢ倒置者55例(88.7%),RavR>0.5mv、R>QavR改变者27例(43.6%),STavR抬高者21例(33.9%),STavL压低者6例(9.7%),V1-3室壁激动时间>0.05s者50例(80.6%),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者9例(14.5%),Tv1~v5倒置者6例(9.7%),Tv1~v4倒置者24例(38.7%),Tv1~v3倒置者37例(59.7%),Tv1~v2倒置者49例(79%),Sv1粗钝、挫折者37例(59.7%),Pv2>0.15mv者12例(19.4%),PⅡ>0.25mv者9例(14.5%).心电图正常者2例(3.2%).结论 APE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多变的,然而如果结合临床,注意典型心电图变化,重视心电图细微改变,对于临床筛选与诊断APE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结果:患儿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胸痛、咯血的症状,D-二聚体>20 mg/L,经检查明确存在肺栓塞,经抗感染、激素抑制炎性反应,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复查D-二聚体降至1.1 mg/L。随访复查胸CTA未见肺栓塞征象,肺内病变吸收。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胸痛、咯血、D-二聚体升高,需注意肺栓塞的发生,早期诊断、积极抗凝治疗是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心电图即可出现SⅠQⅢ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TⅢ及TV1 ~ V3倒置往往在发病1~2h后按一定顺序相继出现.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系统内可见活动或附壁实质性中低等回声.右房、右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分支增宽,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频谱形态见特征性的“指拳征”.肺动脉频谱加速时间及射血时间缩短.溶栓或抗凝治疗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消失;Ⅰ和V5 ~ V6导联的S波明显缩小甚至消失;V1~V3(V4)导联T波倒置加深;右束支阻滞消失;TⅢQⅢ及RⅢ的变化则呈双向性.当肺栓塞发病后数小时至3d内即溶栓者溶栓后RⅢ递减,QⅢ进行性加深增宽,TⅢ倒置进行性加深;反之,肺栓塞发病1周后进行溶栓者溶栓后QⅢ明显缩小,TⅢ由倒置很快变直立.右房、右室、肺动脉附壁血栓消失,右室恢复正常或内径较前缩小,肺动脉内经恢复正常或较前缩小,肺动脉收缩压下降.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变化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动态观察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合有助于诊断及对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肺栓塞家兔肺动脉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肺栓塞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肺动脉组织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栓塞3,8,24h后的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的栓塞部位肺动脉和栓塞远端肺动脉,同时设实验对照组,取正常肺动脉,应用RT—PCR方法检测肺动脉组织内TFPI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栓塞后3h和8h组,栓塞远端肺动脉TFPI的表达显著低于栓塞部位肺动脉,并低于对照组的正常肺动脉(P<0.01);栓塞24h组,栓塞远端、栓塞部位和正常肺动脉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栓塞部位肺动脉TFPI的表达水平短期内高于栓塞远端肺动脉,并可能对局部的凝血活性起调节作用,避免血栓的进一步延展。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血管重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血管重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栓塞3~24h后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的栓塞段肺动脉,同时取正常肺动脉设实验对照组,固定液固定后送检。结果:正常肺动脉内皮细胞完整,未见平滑肌细胞迁移,肌层平滑肌呈层状,多为收缩型;肺栓塞后,肺动脉内皮细胞脱落,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皮迁移,可见较多的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内皮下可见类凋亡平滑肌细胞。结论:急性肺栓塞后,栓塞段肺动脉局部发生血管重构.对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孕期家兔肺栓塞模型制备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奎  钟梅  余艳红  刘宝瑛 《天津医药》2002,30(12):735-737,T001
目的 :探讨实验性孕兔肺栓塞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组18只孕兔采用自体血凝块经股静脉注入右心房内 ,造成肺栓塞模型 ,对照组12只孕兔注入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全部有肺栓塞的病理改变 ,发生率为100 %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且该模型的完全溶栓率低 ,为22 5 % ,与文献报道的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浆中内皮素于栓塞后2h增高至栓塞后6h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自体血凝块制备的孕兔肺栓塞模型成功率高 ,时间持久 ,是研究孕期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Pregnant women are at high risk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cluding pulmonary embolism (PE), given expected changes in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nd venous blood flow. In fact, P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aternal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Nonpregnant patients who develop PE with hypotension or show signs of deterioration after anticoagulation receive thrombolytics as a standard of care. Pregnant women, however,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clinical trials with thrombolytics, and all data available in this population are published as case reports or case series. We reviewed all reports of thrombolytics, systemic or catheter directed, used in pregnant patients with massive P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isks for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rombolytic agents in this setting, and provides a recommendation for management of massive PE in this special population. Overall, repor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these agents is associated with beneficial outcomes and a relatively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 The quality of this evidence is low, and clinical judgment is required to assess individual patients for risks versus benefits of thrombolysis.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肺栓塞误诊疾病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国PE误诊疾病的分布特点,以减少PE的误诊、漏诊。方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NKI-CHKD)检索2001年~2004年发表与PE误诊有关的病例研究报告,对被误诊患者一般情况、误诊疾病等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①经检索后共筛选出误诊文献110篇,累计报告PE误诊患者1540例,涉及临床、医技多个科室;②误诊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23种(占31.5%),心血管疾病16种(占21.9%),神经系统疾病6种(占8.2%),外科系统疾病5种(占6.8%),其他系统疾病23余种(占31.5%);③被误诊疾病多达70余种,冠心病与肺炎仍占据误诊疾病数量的前两位。结论:PE临床误诊疾病的分布涉及多个系统,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占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疾病。提示应重视肺栓塞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间的鉴别,提高交叉学科疾病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