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临床一般分为热秘、气秘、应秘、$秘四种。余跟随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祝德军主任医师诊疗期间,所遇患者湿秘亦不少见,常规疗法多不效。湿秘最早见于宋《济生方》,“振生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行,于是乎蕴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本书仅提及“煤者润之,涩者滑之,秘者通之,寒则温利之四法”,对湿秘治法未涉及。《景岳全书·秘结》篇亦提到湿秘,但未详细论述。由此可见,湿秘在古代发病甚少,未引起足够重视。现代…  相似文献   

2.
湿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秘,是指由湿邪所引起的便秘。笔者按证型分为湿阻胃肠、湿热阻滞胃肠及气虚湿阻胃肠3种。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湿阻胃肠 方某,女,38岁,1998年3月8日初诊。因便秘半年,在当地医院治疗疗效欠佳而来本院门诊。症见大便秘结不通,如不服泻药则5~8d方能解出少量烂便,伴肢体困倦,胸闷,腹胀,口淡粘腻,舌苔白腻,脉濡。辨证属湿邪阻滞胃肠,肠道传导受阻,治宜燥湿行气通便。以平胃散加减:苍术30g,姜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0g,姜半夏10g,炒槟榔10g,莱菔子15g,薤白10g,炒枳壳10g。服7剂后大便已通,且成形,余症均减轻。以上方加减连服20余剂,…  相似文献   

3.
湿邪致秘,中医典籍早有记载,而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鲜有提及者。随着气候的变暖、人口流动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秘、湿热秘也越来越多,成为便秘辨证中的类型之一。收集古今文献,探讨湿秘、湿热秘的定义、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认为湿秘、湿热秘是由气候、饮食以及脾胃运化异常,导致湿浊或湿热下注大肠,阻滞气机而诱发,临床常以大便秘结不通、排出不畅、粘腻不爽、便出挂盆为特征,选方用药上则需注意湿、热、气、滞的调平。  相似文献   

4.
湿秘刍议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64-67
湿秘在古代典籍中多有提及,且在临床中常见,但在目前的教材及指南中论述较少,故明确湿秘的概念、常见类型、证候、治法、方药等,有助于拓宽便秘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该文结合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认为,湿秘是一种因湿邪阻滞气机而致大肠传化失司的特殊类型便秘。其基本病机为湿阻气滞,病位虽在大肠,但五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需关注脾胃、肺、肾、肝等脏腑通过津液代谢与气机运动,对该病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湿秘的治疗原则为祛邪扶正,以祛邪为先导,辅以扶正。临证时谨守"湿阻气滞"病机,确立祛湿理气为该病的基本治法。祛湿应根据湿邪性质及阻滞部位,湿困中焦者治以苦芳燥化,湿停下焦时治以甘淡渗利,阳虚湿滞者当温阳化湿,湿热滞中者治以清热祛湿,湿热弥漫三焦则需分清化浊;理气应立足于和中、调理肝肺气机。如兼夹邪气郁滞,需重视疏导邪滞。伴脾肾虚损时,则佐以运脾、温肾方药,以求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5.
李嘉乐 《四川中医》2022,40(2):30-32
介绍笔者对岭南地区常见病湿秘的治疗体会.认为湿邪内外交困为岭南湿秘的主要特点,常兼有气机受遏、正气亏虚,多为虚实夹杂之象,治疗湿秘应以运脾化湿为主,佐以行气导滞,辅以扶益正气,注重摄生调护.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湿秘诊治探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秘属于便秘之一种,临床颇为常见,但根除不易,共病因主要为感受湿热之邪,过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及使用化疗药物等,湿阻大肠、气机不畅 关键病机,且与脾脏关系密切,容易兼炎食滞和痰。辨证分为湿热蕴阻、气滞湿阻、脾虚湿困三型,选用枳实导滞汤加闰、四逆散加减、枳术汤加味治之,并介绍了用药体会,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湿秘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亮 《中医杂志》1999,40(2):123-123
孔令诩教授为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笔者有幸拜其为师,颇有心得,兹就其运用利湿法治疗便秘的经验予以探讨,虽非疑难病症,但其辨证之精可窥一斑。湿邪过盛常能导致腹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湿胜则濡泻”,《难经》也云:“湿多成五泄”,《杂病源流犀浊·泄泻源流》将湿邪与泄泻的致病关系阐述得更加明确详细:“湿盛则食泄,乃独由于湿耳。不  相似文献   

8.
湿秘属于便秘之一种 ,临床颇为常见 ,但根除不易。其病因主要为感爱湿热之邪、过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及使用化疗药物等 ,湿阻大肠、气机不畅为关键病机 ,且与脾脏关系密切 ,容易兼夹食滞和痰。辨证分为湿热蕴阻、气滞湿阻、脾虚湿困三型 ,选用枳实导滞汤加减、四逆散加减、枳术汤加味治之 ,并介绍了用药体会 ,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口服通秘膏治疗老年性便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张易从  刘绍能 《新中医》2020,52(19):24-26
湿秘是便秘的一种特殊表现,乃湿阻气机所致,不能按一般便秘进行治疗。中医治疗湿秘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综述其临床特点、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等。中医治疗湿秘可分为辨证治疗、经验治疗及经方治疗,目前以个人经验总结为多,尚未形成系统认识和诊疗规范,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系统总结湿秘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规律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湿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脾通秘饮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运脾通秘饮组、麻子仁丸组。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排便情况,计算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结果运脾通秘饮组小鼠排出首粒黑便的时间缩短,6h内排便总粒数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麻子仁丸组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运脾通秘饮组小鼠碳末移动距离长,小肠碳末推进率高,与模型对照组及麻子仁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脾通秘饮能够促进肠蠕动,对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湿秘论     
湿秘主要是湿阻气滞,气推动无力所致便秘。湿秘的辨证突出重浊、黏滞、不畅等湿的特点,还兼有脾虚的症状。治疗上强调祛湿、调气并举,祛湿要化湿、燥湿、渗湿兼用,调气要运、降、通相结合,运中有降,降中有通,通中有补。还应结合五脏辨证,调理脾胃升降同时注重调肝、养心、降肺、补肾,如此才是治疗湿秘万全之法。  相似文献   

13.
治秘新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 ,是临床常见症状 ,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从病理学而言 ,可由情绪紧张 ,忧愁焦虑引起皮层和植物神经紊乱导致 ;肠道运动迟缓 ,内分泌失调导致 ;肠道运动亢进 ,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 ;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 ,如饮食过少或食物中纤维和水份不足导致 ;排便动力缺乏 ,如年老体弱、久病、产后致使膈肌、腹肌、提肛肌收缩力减弱导致 ;肠壁应激性减弱 ,如腹泻或久服泻药导致 ;铅、砷、汞、磷中毒 ,如长期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等导致 ;水电解质失调 ,如失血、发热、呕吐、下痢等导致。从形态学而言 ,多由直肠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估自拟养血消秘汤治疗功能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养血消秘汤治疗功能性便秘98例,并与60例采用金双歧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消秘汤治疗功能型便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柴平汤治疗气滞湿阻型便秘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清清 《新中医》1998,30(9):18-19
根据柴平汤可调畅气机,燥湿运脾之功效,笔者以其为主 减治疗气滞湿阻型便秘36例,结果治愈16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达94.4%。并对气滞湿阻型便秘的病因病机,柴平汤的治疗机理,方中用量较大的4味药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建生  陈士伟 《新中医》2011,(3):150-151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部分医生不加深究,动辄予番泻叶、生大黄或上清丸、麻仁丸、承气汤等药苦寒通下,部分患者能缓一时之急,但对于湿郁引起的便秘,如此强为通利,往往反使病情日渐加重。笔者临床发现湿郁便秘并不鲜见,体会到运用一加减正气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故作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便秘患者日益增多,与西医相比中医中药对此病的诊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气滞秘和气虚秘的辨证论治方面。  相似文献   

18.
湿秘在糖尿病患者中占一定比例,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湿秘最早见于宋《济生方》,书中指出:“摄生乖理,三焦气涩,运棹不行,于是乎蕴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在《济生方》中仅提及“燥者润之,涩者滑之,秘者通之,寒则温利四法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湿秘日益增多,临床从湿论治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笔者认为湿秘的产生与脾胃气机升降失司密切相关,湿邪秽浊,阻遏脾胃气机,津液转输、布散失常,浊邪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致糟粕内停而成秘;湿性黏腻,秽浊蕴结不泄而成湿秘。基于湿邪的特点,建立了以湿为中心的的便秘分型,分为湿浊便秘、湿热便秘、脾虚湿秘和阳衰湿秘四型,并强调治疗湿秘重在祛湿和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叶天士“湿胜阳微”理论,通过溯源“湿胜阳微”理论内涵,探讨湿秘的辨治,从脾胃脏腑生理特性及湿秘与肠道微生态关系出发,阐述湿秘病机及诊治,通过调和脾胃,调节肠道微生态,扶正祛邪,复其稳态,以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状态;同时提出湿秘先期利湿开郁、通阳祛邪,后期温阳扶正、固本培元治法,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