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魏酸哌嗪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成纤维细胞表型活化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利用MTT观察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α-SMA及CTGF mRNA表达的作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上清Ⅰ型胶原(Col Ⅰ)、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活力,上调细胞α-SMA、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Col Ⅰ、FN的表达.与TGF-β1刺激组相比,阿魏酸哌嗪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活力增加、α-SMA、CTGF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结论 阿魏酸哌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拮抗TGF-β1诱导的肾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活性维生素D3(1,25-(OH)2VitD3,活性VitD3)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诱导大鼠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合成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作用的研究,探讨活性VitD3阻止肾组织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NRK-49F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时间TGF-β1处理组、活性VitD3处理组、不同剂量活性VitD3与TGF-β1联合处理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方法,分别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作为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指标、FN作为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检测指标,比较不同浓度活性VitD3对经TGF-β1刺激的NRK-49F细胞表达α-SMA以及合成FN的变化。结果TGF-β1可以诱导NRK-49F的α-SMA和F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同时,还可影响α-SMA和FN蛋白结构的组装和沉积;活性VitD3单独作用对α-SMA和FN蛋白表达和组装无明显影响,而活性VitD3与TGF-β1同时作用于NRK-49F时,活性VitD3可以部分拮抗TGF-β1的效应,抑制α-SMA和FN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活性VitD3可以部分拮抗TGF-β1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抑制细胞外基质FN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3.
Guo W  Xu H  Huang WY  Chen J  Yang Y  Fu R  Liu HM  Zha XL  Zhang Z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60-1665
目的 研究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检测48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肾组织中PHB蛋白表达,并比较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2)观察PHB在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中亚细胞定位,以Western印迹和RT-PCR测定NRK-49F受到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刺激后PHB表达的变化。(3)构建PHB表达质粒并转染,观察PHB对NRK-49F细胞周期以及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和mRNA的影响。结果 (1)PHB蛋白主要表达于肾间质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随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弱(组间比较,均P〈0.01),PHB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显著负相关(r=-0.802,P〈0.01)。(2)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见PHB主要分布于NRK49F的细胞质,细胞核亦有较弱表达。TGF-β1刺激后PHB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调,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组间比较,P〈0.01)。(3)成功构建PHB真核表达质粒,转染48h细胞中PHB蛋白量升高约2.54倍(与未转染组比较,P〈0.01)。(4)转染PHB基因明显抑制TGF—β1所诱导的细胞增殖,使更多的细胞处于G0/G1期(与TGF-β1组比较,P〈0.01),而对未受刺激的细胞无影响(P〉0.05)。(5)转染PHB基因明显抑制TGF—β1所诱导的α-SMA蛋白质和mRNA表达(与TGF-β1组比较,P〈0.01),而对α-SMA基础表达无影响(与TGF-β1组比较,P〉0.05)。结论 PHB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外源性PHB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 F)中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RK-49 F细胞,不同浓度甘草酸干预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的作用浓度.以10μg/L TGF-β1刺激NRK-49 F细胞构建肾间质纤维化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甘草酸进行干预,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COL1、Ⅲ型胶原(COL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以评价甘草酸对成纤维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甘草酸在100~6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NRK-49 F细胞活性无影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加入甘草酸后可抑制 α-SMA表达及COL1分泌,随甘草酸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的蛋白表达,其中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表达均降低(P<0.01).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甘草酸干预可下调α-SMA、COL1、COL3表达,甘草酸150μmol/L组COL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甘草酸200μmol/L组COL1、COL3 mRNA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甘草酸能够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 F细胞中α-SMA、COL1、COL3的mRNA及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 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TGF-β 1 ) 诱导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 发生表型转化时基质金属降解酶MMP-9 及其抑制因子TIMP-1 表达的变化及对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的影响。 方法 以不同浓度hTGF-β 1 (0 ng/ml 、0.5 ng/ml、1 ng/ml、2 ng/ml、5 ng/ml、10 ng/ml) 刺激NRK-49F 细胞48 h,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FN 的浓度,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型标记物α-SMA、Vimentin 的表达,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MMP-9、TIMP-1 的基因及蛋白质表达。 结果 0.5 ~ 10 ng/ml TGF- β 1 随刺激浓度增高NRK-49F 细胞表达α-SMA明显增多、Vimentin 明显减少,细胞上清中FN 的含量显著增加(P < 0.05 或P < 0.01) ;同时,TGF-β 1 浓度> 2 ng/ml 时显著上调TIMP-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或P < 0.01) ;以上效应均呈浓度依赖性,但对细胞MMP-9 mRNA 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 > 0.05)。 结论 TGF- β 1 能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使FN 的分泌增多,该作用可能与TGF-β 1 上调了TIMP-1 基因及蛋白质水平,进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能否负性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TEMT),以及抑制TGF-β下游介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以阐明吡格列酮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3 ng/mL诱导组、TGF-β3 ng/mL+DMSO组、不同剂量吡格列酮阻断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 定性及定量检测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RT-PCR方法 定量检测CTGF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①TGF-β诱导组细胞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大量α-SMA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α-SMAmRNA表达量增加(P<0.05);CTGF 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胶原的含量增加(P<0.05).②吡格列酮阻断组明显抑制TGF-β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各剂量组均能抑制TGF-β诱导的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P<0.05),且呈剂量依赖(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TGF mRNA与α-SMA mRNA、Ⅲ型胶原的分泌呈正相关(r=0.975,0.988,P均<0.01).α-SMA mRNA与Ⅲ型胶原的分泌呈正相关(r=0.952,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抑制TGF-β诱导的TEMT及Ⅲ型胶原的分泌,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负性调节作用;吡格列酮抑制TGF-β诱导的CTGF表达可能是其负性调节TEMT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株)培养液中分别加入TGF-β1及HGF,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纤维母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法分析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结蛋白(FN)的含量;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α-SMA的表达、上清液FN含量、细胞CTGF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2单纯HGF对细胞形态学、α-SMA的表达及FN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HGF组的CTGF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增加(P<0.05)。3HGF能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α-SMA的表达、FN水平均比诱导组TGF-β1明显下降(P<0.05);HGF抑制了TGF-β1诱导的CT-GFmRNA表达(P<0.05)。结论HGF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FN分泌;HGF对T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CTGF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源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刺激组;TGF-β1 5ng/ml刺激4-CTGF反义0DN 3 mmol/L干预组;TGF-β1 5ng/ml刺激+CTGF正义ODN3mmol/L对照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TGF、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mRNA表达变化。结果:TGF-β1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形转为梭形;下调E-cadherinmRNA表达。上调CTGF、α-SMA和FNmRNA表达.且CTGFmRNA表达变化在时间上早于E-cadherin、α-SMA和FNmRNA表达变化;CTGF反义ODN可对抗TGF-β1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E-cadherin、CTGF、α-SMA、FiNmRNA表达变化效应。结论:内源性CTGF介导了TGF-β1对HK2细胞的转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Smad7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依那普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6只)、模型组(24只)和治疗组(24只),治疗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依那普利10 mg/(kg·d)灌胃。分别于造模后3,7,14,21 d取梗阻侧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并进行肾间质损伤指数评分;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CTGF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肾组织α-SMA,Smad7和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鼠肾间质损伤指数评分逐渐增加。TGF-β1和CTGF mRNA以及α-SMA和CTGF蛋白表达逐渐增加,Smad7蛋白表达逐渐减少。依那普利治疗后,肾间质损伤指数下降,TGF-β1和CTGF mRNA以及α-SMA和CT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Smad7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依那普利对各时间点 TGF-β1 mRNA的表达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 CTGF mRNA,α-SMA,CTGF和Smad7蛋白对以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3,7,14 d作用最明显。结论:依那普利可减轻梗阻肾间质纤维化, 以单侧输尿管梗阻后14 d内效果最好,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和α-SMA的表达,增加肾组织Smad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探讨CTGF ASODN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方法 3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 group,SOR)、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group,UUO)、CTGF错义寡核苷酸(mis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MSODN)对照组和CTGF ASODN治疗组。第15 d收获大鼠。碱水解法测定肾组织胶原含量;Masson染色观测肾皮质胶原染色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肾皮质中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肾皮质中α-SM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肾皮质胶原检测CTGF ASODN组与UUO组、CTGF MSODN组比较,减少胶原含量,p均﹤0.01; Masson染色:CTGF ASODN组较UUO组、CTGF MSODN组胶原染色面积减少; 免疫组化:CTGF ASODN与UUO组、CTGF MSODN组比较,肾皮质α-SMA, FN ,TGF-β1的阳性表达面积、阳性染色强度均下降,p均﹤0.05; RT-PCR:CTGF ASODN组抑制α-SMA的mRNA表达水平,与UUO组、CTGF MSODN组比较,p均﹤0.05。结论 CTGF ASODN有效缓解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马兜铃酸Ⅰ(AAⅠ)联合诱导HKC转分化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EI组、CTGFASODN10ng/mL组和CTGF ASODN100ng/mL组,分别采用WST-8法、流式细胞术、RT-PCR法、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TGF ASODN对HKC转分化模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α-SMA mRNA表达和α-SMA、TGF-β1、Fibronectin(F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00ng/mL的CTGF ASODN对MCP-1和AAⅠ联合诱导HKC转分化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减少实验模型导致的细胞S期阻滞,降低α-SMA mRNA表达,减少α-SMA、TGF-β1和FN蛋白的表达。结论 CTGFASODN能够抑制MCP-1和AAⅠ导致的人HKC转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中小分子RNA-21(miR-21)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RK49F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模型组以TGF-β1(10μg/L)诱导NRK49F细胞活化,姜黄素组以高、中、低浓度(20、10、5μmol/L)干预24 h和72 h。免疫荧光方法及高内涵成像分析设备检测并分析NRK49F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NRK49F细胞中miR-21及纤维化相关因子COL1A1、COL3A1、α-SMA、Smad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GF-β1作用于NRK49F细胞72 h后,能明显上调细胞中α-SMA蛋白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各组的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1、P0.05)。TGF-β1作用于NRK49F细胞24 h后,能明显上调细胞中miR-21、COL1A1、COL3A1、α-SMA、Smad3 mRNA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高、中浓度组可明显抑制miR-21、COL1A1、COL3A1、α-SMA、Smad3 mRNA的表达(P0.01或P0.05);姜黄素低浓度组可明显抑制COL1A1、COL3A1、α-SMA mRNA的表达(P0.01),对miR-21、smad3 mRNA的表达有下调的趋势。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其作用与下调miR-2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TGF-β和(或)LIF和(或)TSA刺激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TGF-β和(或)LIF刺激Stat3基因敲除细胞(MEF-Stat3-KO);用KM小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模型,腹腔内注射LIF后收集肾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性蛋白(Col3和FN1)和乙酰化Stat3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ol3和FN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的Col3、FN1和LIFR、Stat3的沉积。结果 在NRK-49F细胞中,LIF降低TGF-β诱导的Col3和FN1的表达;在Stat3-KO细胞中,LIF对Col3和FN1的表达无作用。UUO肾脏中,LIFR和Stat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LIF注射后Col3和FN1的沉积减少。LIF刺激NRK-49F细胞15min后,乙酰化Stat3明显增多;TSA刺激细胞后,Col3和FN1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LIF抑制体内外肾间质纤维化,依赖于Stat3,其机制可能包括乙酰化修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高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C,分别在高糖及CTGF环境下加入不同浓度人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以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TGF、以及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OL4A1)、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及CTGF刺激下,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CTGF作用下,COL4A1表达明显低于高糖组(P<0.01).高糖及CTGF环境下加入rhHGF后,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P<0.01),其中高糖+rhHGF组,CTGF表达减少,TGF-β1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HGF可通过抑制TGF-β下游因子CTGF的表达,发挥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作用,但CTGF并不是其惟一的阻断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efty-2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NRK-49F)转分化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照组:NRK-49F不做处理;刺激组:加入TGF-β1(10ng/ml);低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10ng/ml);中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20ng/ml);高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50ng/ml)。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α-SMA、FN、Vimentin、p-Smad3蛋白、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刺激组α-SMA、FN、Vimentin表达量均显著增加,治疗组较刺激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治疗组α-SMA、FN、Vimentin的表达量较刺激组均下降(P<0.01),而且呈现剂量效应。刺激组p-Smad3蛋白表达上调,治疗组p-Smad3蛋白的表达量较刺激组明显下调(P<0.01);刺激组Smad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组Smad7蛋白的表达量较刺激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 Lefty-2蛋白可逆转TGF-β1诱导的NRK-49F的转分化,可降低α-SMA、FN、Vimentin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活化Smad7信号通路,抑制Smad3的磷酸化,从而抑制Smad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在体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作用及探讨RAP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GF-β1(2ng/ml)刺激培养的NRK-49F,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20-100ng/ml RAP对Notch1/Jagged1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以评价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变化。结果:以2ng/ml TGF-β1诱导的NRK-49F细胞经不同浓度的RAP干预后培养24、48、72h,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Notch 1/Jagged 1、FN表达,其中RAP(40ng/m1)抑制效应最为明显(P〈0.01),Notch 1/Jagged 1蛋白表达分别下调53.12%、48.54%、44.55%和46.14%、47.22%、52.15%(P〈0.01);FN分别下降37.84%、45.68%、51.65%(P〈0.01)。结论:在体外条件下,RAP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FN表达增加,下调Notch1/Jagged1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提示RAP可能用于防治肾问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调节作用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培养NRK-49F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17对NRK-49F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影响;并运用real-time PCR分析NRK-49F 在诱导培养24?48?72 h后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及IL-17的调节作用?最后,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mad与非Smad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以解释IL-17对NRK-49F 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IL-17抑制NRK-49F细胞表达α-SMA,并抑制其表达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当IL-17对NRK-49F发挥上述抑制作用时,并未影响经典Smad 信号分子的表达,而是通过抑制非Smad通路Akt-TSC2-p70S6K的活化来实现的?结论:IL-17通过抑制TGF-β的非Smad通路Akt-TSC2-p70S6K的活化,从而抑制NRK-49F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抑制其表达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盐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极化,以及极化后巨噬细胞对肾脏纤维细胞株(NRK-49F)增殖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及NRK-49F,随后予以高盐(Na+161 mmol/L)刺激单核巨噬细胞2 h。采用RT-qPCR检测M0、M1、M2各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同时分别收集正常及高盐组巨噬细胞培养基,予以RT-qPCR及Elisa分别检测培养基中IL-6及TGF-β的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随后建立巨噬细胞与NRK-49F的Transwell小室共培养体系。采用EdU及Transwell分别检测NRK-49F增殖及迁移能力。予以Western blot检测NRK-49F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细胞中表达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甘露糖受体(MR)和精氨酸酶(Arg)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dU及Transwell结果显示,共培养体系中,高盐处理巨噬细胞组上层NRK-49F增殖、迁移能力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组细胞培养基可诱导NRK-49F中collagen I、collagen III及和α-SMA蛋白表达增强(P<0.05)。此外,RT-qPCR及Elisa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组单核巨噬细胞培养基中IL-6与TGF-β1均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高盐处理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像M2型极化并分泌IL-6与TGF-β1,从而诱导NRK-49F增殖及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TEMT),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重塑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空白组、诱导组(TGF-β13 ng/mL)、药物组(IFN-γ1000 IU/mL)及阻断组(TGF-β13 ng/mL IFN-γ200、400、600、1000、2000、3000 U/mL),培养72 h后,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测量α-SMA阳性细胞百分数和平均荧光强度(MCF),α-SMA mRNA,CTGF mRNA的表达;并测定上清液中胶原Ⅲ的含量.结果 ①诱导组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α-SMA阳性细胞百分数及MCF均明显增加(P<0.05);α-SMA mRNA和CTGF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胶原Ⅲ含量升高(P<0.05).②药物组的细胞形态、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及胶原Ⅲ含量等与空白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阻断组IFN-Υ明显抑制了TGF-β1诱导的转分化,且呈剂量依赖;并抑制胶原Ⅲ合成P<0.05.结论 IFN-Υ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的TEMT,减少胶原Ⅲ分泌;IFN-Υ对TEMT的负性词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CTGF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