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及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PAI.1的水平。选取49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各年龄组在糖尿病病程无差异的情况下,随年龄增长PAI-1水平逐渐升高(P〈0.01);各相应年龄组中有大血管病变组比无大血管病变组PAI-1水平升高(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0.01);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有大血管病变组PAI-1与年龄、游离脂肪酸(FFA)、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胰岛素(FINS)相关;仅在青中年组与PAI-1表现相关性的指标是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糖化血清蛋白(GSP)、血尿酸(UA)和FINS。仅在老年组表现相关性的指标是TCH。结论PAI-1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PAI-1与年龄显著相关,可能使老年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8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6例,单纯DM组32例,男设20例正常对照组,均检测血清CRP值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患者(有或无合并大血管病变)hs-CRP值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hs-CRP值较单纯DM组亦有增高(P〈0.05)。[结论]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其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将其分为血管病变组38例,非血管病变组59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血脂、血糖、空腹C-肽以及餐后1 h C-肽水平,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61.37±9.38)岁、病程(8.17±3.45)年均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5、3.567,P<0.05)。血管病变组患者三酰甘油(1.70±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3±1.05)mmol/L、餐后1 h血糖(18.44±4.21)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9.65%±1.83%)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074、3.072、2.276,P<0.05)。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0.73±0.62)μg/L以及餐后1 h C-肽(1.62±0.83)μg/L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管病变组(t=3.281、3.6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OR=2.53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187)、餐后1 h血糖(OR=2.56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OR=2.105)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而血清空腹C-肽(OR=0.482)、餐后1 h C-肽(OR=0.435)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胆石病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79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胆石病与79例无胆石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糖尿病并胆石病组FBS、FINS、FC-P、CHO、TG、LDL-C、VLDL-C高于对照组(P<0.01),ISI、HDL-C、HDL3-C及HDL2-C低于对照组(P<0.01及<0.05);ISI与BM I、FBS、FINS、FC-P、HDL-C、LDL-C、ApoB呈负相关(P<0.01),与CHO、TG、ApoA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糖尿病并胆石病组与TG呈正相关(P<0.01)、与ISI、HDL-C、FBS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糖控制不好,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均为胆石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正>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被认为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以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相关标志物,通过对正常人、早期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因子-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27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IGF-1水平。结果对照组IGF-1(186.79±79.35)pg/ml,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IGF-1(91.78±24.00)pg/m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IGF-1(65.73±12.54)pg/ml,较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血清IGF-1水平更低,其在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氧磷脂酶1活性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共589例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志愿者区分为糖尿病人群及非糖尿病人群。共计249例检测了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应用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各年龄段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按血清25(OH)D四分位值分层,分别计算糖尿病患病优势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所有年龄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25-羟维生素D缺乏,调节年龄、HOMA.IR、BMI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发病呈剂量依赖的负相关(r=-0.9271,P〈0.01),当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达到94.6nmol/L以上时,糖尿病发病显著降低[OR=0.52,95%CI(0.23—0.78),P〈0.01]。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呈明显负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负荷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动态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51例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组28例,非大血管病变组23例;正常对照组15例;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中0、60、120、180min各点血清FFA值,比较3组FFA动态变化,并就FFA的影响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各时间点FFA水平:大血管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60、120和180min,P均〈0.05,P〈0.01);较非大血管病变组升高,仅空腹P〈0.05。非大血管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180min末达统计学意义,余各点P〈0.05。60minFFA下降幅度:正常对照组较非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OGTY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各点FFA显著升高,三组FFA动态变化存在差异,FFA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和无大血管病变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KB(NF-κB)的表达水平,探讨糖尿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3组),41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G2组)及30例对照组(G1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G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和血浆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2组、G1组(P〈0.01),G2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G3、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与血浆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76,0.283,0.302,P〈0.05)。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表达的增加,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参与了糖尿病周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等,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和糖尿病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炎症因子、血糖和胆固醇等常规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踝肱指数,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 253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下肢血管病变者564例(45.01%)。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体质指数高(t=16.13、19.59和7.83,均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s,hsCR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也高(t=55.80、10.70、14.64、2.47和8.35,均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则低(t=-3.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的增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危险增加(均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糖尿病病程、hsCRP、TC/HDL-C比值和HbA1c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其血清瘦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C肽、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同时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结果T2DM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颈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瘦素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方法 老年T2DM患者(T2DM组)180例,根据ABI值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组(82例),非下肢血管病变(N-PAD)组(98例),设正常对照组(50例),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 T2DM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t=-2.45,P=0.024),T2DM患者中PAD组25(OH)D水平低于N-PAD组(t=-2.19,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ABI值与糖尿病病程(r=-0.396,P=0.004)、收缩压(r=-0.332,P=0.016)、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r=-0.335,P=0.015)、血尿酸(r=-0.347,P=0.012)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r=-0.367,P=0.008)呈负相关,与25(OH)D呈正相关(r =0.53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145,P=0.017)、高收缩压(OR=0.972,P=0.009)、高水平HbA1c(OR=0.636,P=0.038)、高水平血尿酸(OR=0.631,P=0.033),低水平25 (OH) D(OR=2.746,P=0.009)是老年T2DM患者ABI值低于正常范围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PA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炎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慢性炎性因子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比较各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大血管病变时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对照与4组糖尿病亚组相比,CRP、IL-2、IL-6、IL-8、TNF-α、PAI-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并大血管病组的CRP、IL-6、TNF-α、PAI-1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大血管病变组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5)。IL-6、TNF-α与BM I、WHR、FFA、TC、FINS、UA均呈正相关,BM I、FINS作为独立因素影响IL-6、TNF-α的水平。结论IL-6、TNF-α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尤其同时合并高血压时发挥了一定的炎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其中病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水果摄入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危险因素(OR=1.233),水果摄入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保护因素(OR=0.993).结论 HbA1c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良好预测指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