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Cleveland Clinic的Mason Sones发明了选择性冠脉造影以后,冠心病的再血管化才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治疗方式。在此之前,尽管有许多冠状动脉外科治疗方式,如动脉内膜剥脱术、应用大隐静脉旁路以及乳内动脉进行旁路移植等,但真正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的是Favaloro等的技术。1967年他开始采用大隐静脉作材料行冠状动脉间的旁路术(interposition graft),不久改为沿用至今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术(aortocoronary bypass graft)。至70年代冠脉狭窄球囊扩张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其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迅速发展,早期再狭窄问题逐渐减少,特别是最近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的问世,使冠心病的外科治疗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传统的冠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也快速发展,手术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2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2000-05-2001-07我院25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患者仅偶尔需服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制剂,症状即可明显改善,1例术后3例死于严重的感染,1例术中死于严重的鱼精蛋白过敏。结论: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护士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有无低氧血症、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医用热成像诊断系统,采集冠心病病例术前及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心肌热成像数据加以对比分析,以期为冠心病诊疗提供新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对12例临床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于术前及术中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并与心电图、冠脉造影术、心肌断层核素显像结果相对比.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采集到相应时段的心肌温度数据及热区分布变化图.红外热成像所显示的缺血心肌区域与心电图、冠脉造影术、心肌断层核素显像一致.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诊疗过程的动态监测并具有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尹扬光  朱晋坤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62-12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逐年升高。有效防治冠心病,改善其预后,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能产生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目前,用于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虽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但均有其局限性,不能有效改善心肌血供和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正确选取和维护旁路血管的经验,以防止旁路血管的阻塞、保证手术的成功。方法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制取旁路血管材料,术后积极抗凝同时维持正常血压和血糖。结果7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循环稳定,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术中采用不接触取血管技术,操作仔细、轻柔,术后积极抗凝是防止旁路血管阻塞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9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同期组)33例和观察组(同期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远期随访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可行且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经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1—04-2003—02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35例,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6例临床资料,评价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6例中,男21例,女5例,男女比例4.2:1。年龄42~74岁,平均(64.8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在欧美国家已成为第一的致死原因.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通过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改善狭窄远端心肌缺血,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症状,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2000年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现将其术后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体外循环使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是确保CABG成功的关键之一。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近年来新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对患者的应激明显降低,尤其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为了解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围术期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80例OPCAB和190例CCAB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77年Gruntzig首次开展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 )以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操作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器材的改进 (尤其是冠脉内支架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正在不断扩大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 ,已可对复杂或高危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适应证 ,包括严重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稳定或不稳定型心胶痛、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与比较多支冠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SES)植入的近期与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血管重建术的407例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其中251例行DES置入术(DES组),156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和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相似,CABG组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左主干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陈旧性心梗(OMI)患者数与S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两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随访367例患者(92.1%),平均临床随访12~36(17±9)个月,2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无明显差异(9.2%∶11.4%,P0.05),但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较CABG组有增高趋势(8.9%∶2.6%,P0.05)。结论对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DES置入术安全可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ABG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可使冠心病事件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而对于获救的存活者,最重要的是预防复发,即二级预防。因此,我们认为,对干休所心肌梗死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旁路移植术的高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十分必要。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MRI在心肌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冠心病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以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为代表的三大治疗方法逐渐发展完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依然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其基础都是通过挽救损伤但未坏死的心肌,以改善心脏功能,而无法恢复已梗死心肌的功能,因此不能够有效阻止或逆转冠心病的讲展.仅能缓解其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8.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8,51(1):18-19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是该病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1 外科治疗 早期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药物治疗而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能够改善严重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手术5年后,6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该移植术的早期死亡率要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程度也较高,其主要并发症为脑功能受损、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在欧美国家已成为第一的致死原因。在我国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 ,通过应用血管桥移植手段改善狭窄远端心肌缺血 ,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我科 2 0 0 0年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例 ,现将其术后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4例 ,男 3例 ,女 1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例 ,劳力性心绞痛 1例 ,心功能 级 3…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以来,我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治疗冠心病患者7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创伤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现将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