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尺骨干骨折4例,桡骨干骨折14例;桡尺骨干双骨折15例;均系有明显移位骨折;骨折受伤到采用本法治疗3~30天。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手术台上,患肢外展,腋部用木柱或布带固定制动。前臂术区常规消毒铺盖无菌中单,在桡骨远端进针区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尺骨在尺骨鹰咀或尺骨小头进针区作局部浸润麻醉,能作臂丛麻醉更好。在X透视下或电视X透视下手法整复骨折对位,查对位满意后,将克氏针经皮穿入桡骨或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8岁。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9例;桡骨双段骨折2例,10例为尺桡骨单骨折。初次手术内固定选择: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5例;桡骨应用钢板,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例。骨折不愈合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采用7~9孔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结果1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尺骨骨折不愈合11例,其中5例钢板内固定者4例断裂,1例松动,7例克氏针固定者6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二次内固定治疗后无内植物折断、失效等病例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个月。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选择不当、固定不牢靠、骨折端缺损较多、过早的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尺桡骨特殊的解剖及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在前臂旋转中承受不同的扭转力,以及尺骨内固定材料抗扭转力不够也是导致尺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骨折愈合刺激素治疗骨折延迟愈合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科从1995~1997年采用骨折端局部注射骨折愈合刺激素,治疗骨折延迟愈合10例,其中8例得到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4岁。交通事故撞伤7例,砸压伤1例。胫骨中下段5例(粉碎性2例,开放性3例),尺桡骨双骨折2例(1例为粉碎性),肱骨中上段骨折1例。原治疗方法: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手法复位外固定2例。尺桡骨双骨折2例采用切开复位桡板尺针内固定。肱骨中上段骨折采用夹板外固定。受伤距注射骨折愈合刺激素时间56~300天,平均148天。注射前均摄X线片,骨折线清晰,没有骨痂或…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 1996年至 1999年采用以远折端为支点行折顶回旋连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34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7~ 14岁 ,平均 10岁。伤后就诊时间 30分钟至 2天。均为闭合性骨折 ,无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X线表现为桡尺骨远端双骨折 ,为短斜形 ;桡骨远折端掌面与近折端的背面形成掌背重叠 ,重叠程度在 1 5cm~ 0 5cm ,平均 1 0cm ;2 8例呈几乎平行式重叠 ,6例呈成角重叠 ,其中最大成角为 30°。2 治疗方法2 1 手法复位 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坐位时肩关节前屈 ,…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4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4年 6月~ 1998年 3月共收治尺桡骨双骨折 76例 ,其中 46例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6例 ,男 3 0例 ,女 16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4例 ,其余皆为闭合性损伤 ;全部骨折均为新鲜骨折。1.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 ,患者仰卧位。采用Thompson切口暴露桡骨近端 1/ 3段骨折 ,从桡侧腕短伸肌与指总伸肌之间进入 ;采用Henry切口显露桡骨中下段。显露骨折端 ,清除瘀血 ,复位后予钢板螺钉内固定。1.3 术后处理石膏外固定 1月后拆除石膏 ,患肢三角巾悬吊并行肘、腕关节主动活动。2 结  果本…  相似文献   

7.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3月,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71例,男31例,女14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3岁。手术组95例,男19例,女76例;年龄60-76岁,平均69.1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B1型7例,B2型12例,B3型8例,C1型27例,C2型22例,C3型19例。非手术组76例,男12例,女64例;年龄60-69岁,平均65.1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A2型35例,A3型24例,Bl型5例.B2型4例,B3型3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A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对B型和C1型骨折在闭合复位不满意时首选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对C2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当干骺端骨折线邻近关节面无法使用“T”形纯钛金属板钉固定时,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并根据术中复位的情况决定是否加克氏针内固定。此外对于骨质疏松严重的病例可选用带锁加压钢板内固定。结果 非手术组76例,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7个月;手术组9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6.5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非手术组,优11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6.9%;手术组,优46例、良40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对经关节面骨折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对简单干骺端骨折且骨质较好者可采用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8.
支架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7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科自1995年以来,运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共1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1~63岁,损伤后1~2天来诊者14例,伤后7~10天来诊者3例。其中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8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粉碎骨折(Rolando骨折)3例、关节外骨折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消毒铺巾,取最小型单侧外固定支架,先用模具在第一掌骨中远部桡侧定二个进针点,及桡骨中下部之桡侧定二个进针点,用尖刀片切开所定进针点处皮肤约06cm,血管钳分离软组织后,在内…  相似文献   

9.
双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鹏程 《中国骨伤》2000,13(12):742-743
自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0月 ,我们采用双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性 34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8~ 5 1岁 ;骨折类型 ,按Allman分型[1] 。中段骨折 45例 ,外侧段骨折 11例 ,其中包括骨折不愈合 2例 ,开放性骨折 1例 ;伤后三日内手术者 33例 ,一周内手术者 2 1例 ,四个月以上 2例。2 治疗方法采用切开复位 ,双向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 :颈丛麻醉生效后 ,取仰卧位 ,术侧肩背部垫枕 ,从骨折近端起沿锁骨前缘向远端作 2~ 3cm皮肤横切口 ,沿锁骨切开颈阔肌 ,切开并作骨膜下剥离 ,显…  相似文献   

10.
旋前方肌桡骨瓣治疗陈旧腕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6~1992年采用旋前方肌桡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16例,其中舟骨近端骨折4例,腰部骨折12例。取掌侧入路,于桡骨远端桡侧旋前方肌附着部凿取2.0cm×1.5cm×1.5cm带旋前方肌蒂的骨块,经修整后移植于骨折断端骨槽内,以两枚1.2mm克氏针固定,全部病人骨折愈合良好,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除1例合并腕部骨质疏松外,无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2枚髓内针治疗桡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6例桡骨干骨折应用2枚三棱形髓内针或三棱针+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将桡骨骨折部整复,自桡骨远端Lister结节内外侧钻孔入髓腔,自远端至近端髓腔穿入2枚三棱针或三棱针+克氏针,针尾折弯嵌于骨外,术后保持患肢中立位制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23例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5周。3例延迟愈合,愈合时间18~20周。按Anderson评价标准:前臂功能优良率92%。[结论]2枚三棱针或三棱针+克氏针髓内固定桡骨骨折,手术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手术入路及相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前侧手术入路显露桡骨小头并结合微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2例,其中MasonⅡ型8例,Ⅲ型4例。在肘前沿肱桡肌内侧缘做切口,于肱桡肌、肱肌和旋前圆肌之间隙进入,直接显露桡神经深支,显露桡骨小头骨折并用微型空心螺钉埋头固定。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2.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结论前路手术结合微型空心螺钉可有效显露并固定桡骨小头骨折,同时降低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治疗前臂完全旋后时桡骨小头前侧骨折这一特殊类型骨折。  相似文献   

13.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7月至1996年10采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0~50岁;上1/3骨折9例,中1/3骨折29例;短斜型16例,横断型22例。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法 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肢上臂内收内旋,于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作2cm纵形小切口,显露肱骨大结节,用小圆凿对准髓腔凿一骨洞,将预选好的合适的髓内针或三棱针击入近骨折端髓腔内,电透下牵引,手法整复后,小心将髓内针或三棱针打入远折端髓腔,同时一助手持患肢肘部用力对抗,以防分离移位,直至针眼部分露…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处理中,尺骨茎突是否需要手术固定尚存争议。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HauckⅡ型,移位>2mm)39例,其中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单纯桡骨固定组)22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远端固定组)17例,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掌屈及尺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侧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而言,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优于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均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2亚型或3亚型,均采用肘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行微型接骨板固定,其中3例行冠状突固定后肘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检查可见肱桡间隙增宽,表现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桡侧副韧带未进行探查修复。术后石膏固定2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表现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石膏固定4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稳定情况,肘关节力量和手部握力,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5~13个月,平均9.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9.0±6.5)°(120°~135°),平均伸直(4.0±4.2)°(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0±6.5)°(75°~90°),平均旋后(89.0±7.1)°(80°~100°),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感觉症状并于半年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可采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间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可适度延长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治疗28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记录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7个月。骨痂形成时间:17例2~4周,11例5~6周。骨折愈合时间为6~15周。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肢外观无畸形。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60°~100°,掌屈65°~95°,桡偏20°~35°,尺偏30°~50°;前臂旋转度:旋前75°~90°,旋后80°~95°;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6例,良2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复位佳、固定可靠、患儿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28例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患儿,术后行屈肘90°前臂中立位管型石膏外固定3周,去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异位骨化,无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2例出现桡骨小头坏死,1例出现髓内针尾激惹。术后6个月,按照Tibone-Stoltz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3例,可2例;按照Metaizeau术后X线片评价标准评价复位情况:优22例,良5例,可1例。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具有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固定牢靠,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分类与关节镜下复位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的桡骨远端骨折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没有详细描述关节面的解剖改变。基于CT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根据关节面骨块的数目,日本的土井一辉(Doi)教授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分为3型,即2,3、4块型。此分类法简单但直观准确描述了关节面的结构改变,对关节镜操作非常实用。根据此分类,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复位固定,以期达到关节面移位小于1mm的复位和固定效果。1992~2003年,91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年龄21~79岁。其中42例为2块型,占46%;34例3块型,占37%;15例4块型,占17%。关节镜用于复位后检查14例,引导克氏针13例,辅助复位固定61例,其中4例改为开放复位内固定。固定方法包括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或钢板、钢板联合拉出钢丝或螺钉,6例单用克氏针,1例单用螺钉。长期的功能随访结果表明,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的复位固定可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及第二掌骨上打入2枚外固定之架螺钉,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之架。对于关节面或骨块间不平整、有明显碎骨块且无法通过手法牵引复位者,用克氏针在透视下撬拨骨折片,若骨折块复位后不稳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有骨缺损者,小切口植骨。结果43例术中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3~121min,平均62.4min。术中出血量6~30ml,平均15.3ml。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5d。4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8.4%(38/43)。结论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回旋手法为主整复尺桡骨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尺桡骨下段双骨折,临床以桡偏背侧重叠移位多见,且整复难度较大[1]。自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5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达到治疗目的,并针对回旋手法在此类骨折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现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33例,女2例;年龄4~20岁,平均10.7岁;左侧24例,右侧11例。本组病例均为摔倒受伤;短斜形6例,横形29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单纯的桡骨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