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间1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胆石性肠梗阻CT表现为小肠积气、扩张或见液平;肝内胆管积气,胆囊变形,壁增厚,胆囊内积气;小肠内见“同心圆”形高密度影。结论: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0岁以上老年人怀疑胆石性肠梗阻,应首选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胆肠瘘伴结石性肠梗阻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9例胆肠瘘伴结石性肠梗阻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9例患者CT征象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周围炎表现:胆囊萎陷、变形,胆囊壁增厚,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胆囊积气,1例合并肝内外胆道积气;9例均为小肠梗阻,其中6例为低位回肠梗阻,3例为空肠梗阻,梗阻小肠明显扩张积气、积液,伴有长短不等液平影征;9例梗阻胆结石直径1.9~2.6 cm,均呈环状高密度结节和肿块状改变。结论胆肠瘘伴结石性肠梗阻的CT影像特征具有特异性,CT是临床上最有价值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因“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1天,伴高热”入院。查体:全腹膨隆,张力较高,上腹部散在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扣诊呈鼓音,震水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44×109/L,血小板803.0×109/L,CRP173.86 m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部CT平扫提示肝外周、包膜下2cm内枯树枝样积气,肠系膜上静脉积气(图1A、1B所示);小肠肠腔扩张、积气、积液并散在液气平征象,肠壁间多发气体密度影(图1B、1C);诊断:急性缺血坏死性小肠炎并肝-门静脉系统多发积气。临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淡黄色脓性腹水约500ml,小肠明显扩张,部分浆肌层裂开,距屈氏韧带20cm-220cm该段小肠缺血坏死,肠壁呈“花斑”样改变,水肿明显,全段小肠系膜未见坏死及血栓样改变,结肠扩张,未见明显缺血坏死,遂行小肠切除吻合、肠外减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胆石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超声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仪和彩超仪。观察胆囊,但管有无积气,胃腔有无潴留,肠有无扩张积液、结石强回声光团并声影。结果 12例患者中,有胆管积气6例,胆囊积气2例,肠扩张积液11例,肠腔见巨大结石强回声光闭并声影10例。3例超声动态观察巨大胆石在胆道消失后在肠腔出现。结论 超声对胆石性肠梗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胆道积气的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36例胆道积气,有胆道手术史者17例,无阻道手术史者19例。X线平片对胆道内充盈大量气体时可显示,但机率少,且不明显,易漏诊、胃肠造影在严重病例可见钡剂过入充气胆道内,但钡剂稠厚不易通过小通口,也易漏诊。CT平扫对肝内三级分支以下很细胆管内极少量气体均能充分显示,有时还可显示口服碘水逆流入胆道内。增强扫描和胆道造影CT检查对鉴别胆道积气和门静脉内积气可提供更有力依据,也更明确显示同时存在的肝癌和肝脏肿。最后对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锋  欧海  方林 《华西医学》2009,24(1):160-161
目的:分析x线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为穿孔性阑尾炎50例的腹部x线平片资料(含12例B超、7例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右侧胁腹脂线短缩及腹脂线髂段模糊41例,横结肠充气征43例,小肠积气(小肠环内径≤3cm)12例、胀气(小肠环内径〉3cm)38例,小肠积液50例,小肠壁增厚32例,回盲部密度增高并小气泡影12例,右侧腹腔少量游离气体1例。结论:x线检查对穿孔性阑尾炎有一定诊断价值,结合超声检查和/或CT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床旁高频超声、可移动数字化X线(digital radiography,DR)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65例,均行高频超声与可移动DR检查,比较影像学表现差异,及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同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65例患儿可移动DR表现为肠管扩张27例,肠梗阻14例,肠壁积气7例,门静脉积气1例,肠穿孔2例,肠道气体减少14例;床旁高频超声表现为肠壁回声增强21例,肠壁水肿增厚57例,肠壁积气28例,门静脉积气7例,肠梗阻征象36例,肠管发育不成熟29例,腹腔积液呈无回声28例、有回声21例,肠穿孔征象7例,胎粪性腹膜炎征象4例;高频超声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穿孔、腹腔积液的检出率(43.08%、10.77%、10.77%、75.39%)均高于可移动DR(10.77%、1.54%、3.08%、0)(P0.05)。结论与可移动DR比较,床旁高频超声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多种征象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诊断胆道内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胆道内瘘患实时超声表现和手术对照结果。结果 11例病人声像图均表现胆道积气征象。左右肝内胆管见不规则条索状强回声,并随体位改变向高处移动。术中见胆管下段与十二指肠粘连,并有管道相通,内径约0.1-0.3cm。结论 反复发作性右上腺疼痛患,超声检查前无胆手术史及胆道括约肌成形术,实时超声检查发现胆道积气,胆道内瘘诊断可成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积气的原因、超声图像特征,旨在减少误诊,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临床、CT、腹部平片等证实的28例胆道积气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对比.结果胆道积气的超声图像特征为:胆管内强回声光团、光点、呈局部分布或广泛分布,后方伴声影、闪烁声尾或不伴声影、声尾,光团部分可随体位变化改变大小、形态,并出现闪烁声尾.结论超声对胆内胆道积气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可将肝内胆道积气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36例胆道积气,有胆道手术史者17例,无胆道手术史者19例。X线平片对胆道内充盈大量气体时呆显示,但机率少,且不明显,易漏诊。胃肠造影在严重例可见钡剂逆入充气胆道内,但钡剂稠厚不易通过小通口,也易漏诊。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5年5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小肠扭转患者6例。依据Frazee[1]病因分类符合继发性小肠扭转5例,并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18~73岁,平均40岁,发病到手术时间为30小时至14天。全小肠扭转2例,部分回肠扭转3例,扭转角度270~540°。扭转原因:粘连带引起3例,粪石性小肠梗阻后引起2例。术前确诊为小肠扭转1例,余4例以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探查。术中切断粘连带,取出粪石,行小肠扭转复位,均治愈出院。2讨论2.1粪石性小肠梗阻继发小肠扭转机制继发性小肠扭转原因较多,常见有粘连带、中肠旋转不良…  相似文献   

12.
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绞窄性肠梗阻(实验组)和26例单纯性肠梗阻(对照组)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窄性小肠梗阻有价值的CT征象。结果: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3方面:绞窄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血性腹水。结论: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漩涡征、血性腹水、肠壁强化异常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造影及栓塞对急性动脉性内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选择36例急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栓塞术,其中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16例,肺癌所致大咯血2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呕血4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所致便血2例,不明原因大肠出血所致便血4例,经皮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所致便血1例,外伤或肾活检所致肾周血肿6例,肾动静脉瘘所致血尿1例。结果: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经动脉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经选择性栓塞治疗35例出血得到控制,仅1例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止血。栓塞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截瘫,1例小肠出血患者栓塞后出现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急性内脏动脉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近几年收治胆道积气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囊十二指肠瘘超声表现及漏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住院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有无胆道、胆囊结石、积气,小肠有无结石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术前超声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9例,漏诊8例.结论:结合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超声征像和临床资料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胆道内瘘的声像图分析及其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胆道内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常规B超结合饮水口服胃肠道B超显像剂探测胆道内瘘。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9例胆道内瘘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胆道内瘘声像图显示:胆囊萎缩7例,胆囊壁增厚8例,胆道结石8例,胆囊或胆总管与周围组织粘连9例,胆道积气6例,直接显示瘘口3例。以超声发现瘘口为诊断胆肠内瘘的重要指标。以其他间接征像为诊断胆道内瘘参考依据。结论 胆道内瘘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镜结合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58例胆道镜结合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的资料。术中和(或)术后经胆道镜将碎石电极送至结石表面,在直视下进行碎石,再结合胆道镜取石和胆道冲洗,将结石取净。结果:本组158例碎石取石成功155例,总的碎石取石成功率为98.1%。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胆道穿孔和胆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结合体内冲击波碎石是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小肠、结肠发生以肠黏膜甚至肠壁深层弥散性或局限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活产儿中的发病率为0.1%~0.5%,病死率达10%~50%[1]。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血便、精神差、拒乳,伴或不伴有体温变化,腹部平片可见患儿肠管扩张、肠壁积气或门静脉积气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肠穿孔、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存活的患儿可能遗留如肠狭窄、短肠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9.
皮肤色素沉着-肠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较为少见。我院先后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16岁。因阵发性腹痛伴呕吐2天于1987年7月31日入院。患者3岁时口唇、指趾出现棕黑色色素斑点,未介意。于2天前突觉脐周阵发性疼痛,伴腹胀、呕吐,急诊入院。腹部平片示小肠积气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肝内胆管广泛积气1例夏黎明①杨青②刘华①患者男,41岁,腹部挤压伤一天入院。腹痛、恶心、呕吐、无呕血及黑便。查体胸壁无损伤,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疼,肠鸣音正常,腹腔未抽到血性液。入院CT检查:肝内胆管除左外叶均见广泛积气,胆管呈树枝状扩张,肝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