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肿块取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经CT诊断为肺周围性肿块的住院患者共93例,根据肿块大小的不同,分为<3cm组(n=21)、3~6m组(n=31)、>6cm组(n=41);根据穿刺针型号的不同,分为FNA组(n=14)与CNB组(n=79);根据超声造影的结果,分为局部坏死组(n=42)与无坏死组(n=5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造影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比较不同肿块直径(<3cm、3~6cm、>6cm)、不同穿刺针型号(16G、18G)、病灶内部有无坏死(有坏死、无坏死)患者之间取材成功率、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93例患者中,原发性肺癌51例,慢性肺炎28例,并发症14例,其中取材失败12例。51例原发性肺癌中,腺癌37例,鳞癌13例,小细胞癌1例。比较FNA组与CNB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B组取材成功率明显高于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直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直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有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取材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肺周围型肿块的主要取材方式,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穿刺针型号、肿块直径是肺周围型肿块取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在第二产程屏气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回血的关系。方法将剖宫产孕妇分为3组:屏气30min以上(A组,n=500),屏气30min以内(B组,n=500),未屏气(C组,n=601)。统计硬膜外麻醉导管回血的例数。结果A组导管回血49例(9.8%),B组导管回血44例(8.8%),C组导管回血35例(5.8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妇长时间屏气可能增加硬膜外麻醉导管回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EA)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方法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Ⅰ-Ⅲ级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n=30,CSEA组),2组(n=30,EA组)。1组选择L2-3间隙,常规穿刺成功后,插入腰穿针,见脑脊液注入0.75%布比卡因2ml置管平卧。2组选择L2-3,间隙,常规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4—6ml置管平卧。观察指标:麻醉平面达T6所需时间,麻醉效果,骶神经阻滞的完善率,两组病例局麻药用量,起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及骶神经阻滞的完善率100%,初始用药剂量,神经阻滞上界达R的时间及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2组,无需辅助用药。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不良反应小,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刺复合麻醉对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试验组(n=62)采用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穴配合常规局部麻醉;对照1组(n=40)采用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配合常规局部麻醉;对照2组(n=40)采用静脉推注地佐辛配合常规局部麻醉。比较三组穿刺前、穿刺时、骨水泥灌注时、手术结束时的镇静、镇痛程度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三组穿刺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骨水泥灌注时、手术结束时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2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P<0.05);三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麻醉时间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长(P<0.05)。结论:与镇痛药物配合局麻相比,针刺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PVP患者的优势显著,可延长麻醉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观察,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n=21)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全身麻醉组(B组,n=21).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麻醉并发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时、术中、术毕(B组加拔管时)HR、SBP、DBP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完善的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由于麻醉穿刺失败,改为全身麻醉.术中并发症:两组的SBP和DBP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1),术中出现低血压(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的患者,A组有6例(占30%),B组麻醉诱导时12例(占60%),B组拔管时有4例(占20%)出现血压升高,需用乌拉地尔控制.术后随访3d,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麻醉方式的选择不能照搬教条,需要术前综合评估,术中严密监测,针对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利弊,因人因时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 G腰穿针单刺麻醉在初产单胎剖宫产术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11月在该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60例产妇,随机分为单刺腰麻组(SA组n=13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130例)。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及麻醉效果,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麻醉过程中H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和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操作时间SA组短于CSEA组(P<0.01);术后感觉运动障碍和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发生率CSEA组稍高于S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G腰穿针单刺腰麻比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快、更简单,损伤更小,可以满足初产单胎剖宫产术的要求,是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2月—2012年12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例)与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抽吸术+术后支持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消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5.2±0.8)mL明显小于对照组(5.7±0.9)mL(t=2.615P=0.011)。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缺损评分(17.5±2.7)低于对照组(18.9±3.0)(t=2.185P=0.032)。③观察组基本治愈比例(47.6%)与总体有效率(90.5%)均高于对照组(39.5%、81.6%),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125,P=0.261;χ2=1.322,P=0.249);两组病死率(7.1%vs13.2%)无显著性差异(fisherP=0.467)。结论: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联合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较彻底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用于诱导期容量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国产羟乙基淀粉组(B组,n=30)、进口羟乙基淀粉组(C组,n=30)。A组于全麻诱导开始时按传统速度15mL· kg-1·h-1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C组于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胺酮、地西泮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外科教学中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42条,诱导麻醉相同,均肌注氯胺酮(10 mg/kg)和氟哌利多(0.5 mg/kg)混合液。静脉维持采用不用的方法,分为三组,分别是静脉滴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静脉推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和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n=18)。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显示,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效果最好,优83.3%,良16.7%,死亡率0%。结论在外科教学中,对犬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的镇静抗焦虑作用。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P组(术前口服50%葡萄糖组,n=30),M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组,n=30)和MK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组,n=30)。记录并比较患儿与家长分离时及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时的意识状态分级情况、静脉穿刺前后心率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患儿与家长分离时及静脉穿刺时,术前口服镇静药的M组和MK组患儿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P组(P<0.01);而静脉穿刺时,MK组的精神状态优于M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安全有效,适宜用于小儿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将拟行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超声引导腰椎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CT和超声引导下行腰椎硬膜外麻醉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效益,E研究组、E对照组)、麻醉准备时间、穿刺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起效时间及麻醉相关费用(成本、C研究组、C对照组)等,并计算比较两组成本效益比(R)(R研究组=C研究组/E研究组、R对照组=C对照组/E对照组)以及研究组相对对照组增加的成本-增加的效果比[ΔR=(C研究组- C对照组)/(E研究组- E对照组)]。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准备时间和穿刺时间缩短、1次穿刺成功率和麻醉相关费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研究组为9.99,R对照组为11.76,ΔR为6.26,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经济效益良好。结论:CT联合超声引导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是骨科手术腰椎硬膜外麻醉的经济、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芬太尼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对胃癌根治术病人单核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术前芬太尼0.1mg注入硬膜外腔,术中每1.5h重复注入与术前相同剂量,同时复合全麻。Ⅱ组(n=30)单纯使用全身麻醉。于麻醉前、术终、术后24h采血,观察单核细胞TNF—α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两组病人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术终和术后24h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终单核细胞TNF—α阳性反应组Ⅰ低于组Ⅱ(P〈0.05)。结论 硬膜外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能明显抑制开腹手术病人单核细胞TNF—α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术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单穿腰麻组(SA组,n=108)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108),SA组单用25G脊麻针直接穿刺行腰麻,CSEA组采用针内针技术行联合麻醉。观察2组产妇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及麻醉效果,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麻醉过程中H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和麻醉效果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操作时间SA组明显短于CSEA组(P〈0.01);术后感觉运动障碍和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发生率CSEA组稍高于S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脊麻针单穿腰麻比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快、更简单,是急诊剖宫产术更为可取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部手术患者,观察组(n=30)实行全身麻醉联合硬外膜麻醉,对照组(n=30)则采用全身麻醉,对2组手术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律(HR)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麻醉药量(15.9±2.1)mL和清醒时间(8.1±1.6)min;对照组吸入麻醉药量(33.3±3.5)mL和清醒时间(20.1±3.4)min,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手术上,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缓解麻醉药物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状况的影响,促使患者较快地清醒,从而提升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行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常规护理)和优质组(n=30,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优质组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手术痛苦状况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钟波  朱道彬  钟俊 《当代医学》2014,(35):65-66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术时选用不同穿刺间隙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接受医治的剖宫产患者78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39)。实验组剖宫产患者选用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而对照组患者选用L2-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密切观察2组患者经过不同穿刺间隙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4.10%)明显低于实验组(94.87%);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L3-4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的效果比L2-3间隙穿刺的效果好,此穿刺方法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Gu HH  Che XH  Li PY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70-1473
目的了解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神经刺激器定位时所用的最小刺激电流与阻滞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8例择期行上肢肘以下外科手术的患者。分成较小电流组(A组,n=118例)和大电流组(B组,n=70例)。采用Wilson提出的喙突入路,通过神经刺激器定位。分别将两组病例的最小刺激电流(I)调整至0.1mA≤I〈0.3mA或0.3mA≤I〈0.5mA,在能够引发远端运动反应的情况下给0.5%罗哌卡因30ml。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分别记录麻醉阻滞区域。以给药后30min,上肢的5支终末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的皮区痛觉完全消失定义为阻滞成功。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为84.7%,B组阻滞成功率为67.1%,A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对分层后亚组的分析显示,在引发后束运动反应的病例(n=124例)中,A组病例(n=86例)的阻滞成功率为96.5%,B组病例(n=38例)的阻滞成功率为78.9%,A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减小最小刺激电流至0.3mA以下可以明显提高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尤其在引发后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时,可以获得极高的阻滞成功率(96.5%)。  相似文献   

18.
黄振限  邸静 《农垦医学》1998,20(2):86-87
为探讨防止颈丛阻滞时患者血压升高的有效方法,我院于1997年1月至5月对照观察了预先静注生理盐水、酚妥拉明和压宁定预防颈丛阻滞时的高血压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随机选择36例ASA1级的择期颈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女各18例,年龄20~60岁,体重46~70kg,全部病例术前血压、心率、心电图和电解质均正常。麻醉前1小时肌注本巴妥销olg。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I、n=12例)、酚妥拉明组(组I、n=12例)、压宁定组(组II、n=12例)。颈丛阻滞前组1静注生理盐水10ml,组I静注酚妥拉明0.1mg/kg,组回静往任宁定05mg/kg…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1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晓宏  孔祥国 《医学争鸣》2009,(13):1179-1179
1临床资料2006-01/2008—12选择ASAⅠ-Ⅱ级且需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00(男57,女43)例,年龄21~65岁,无肝肾功能障碍及心脑血管系统病史.患者分为2组.A组(n=50),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n=50),  相似文献   

20.
颈浅丛阻滞麻醉在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远 《广西医学》2010,32(1):77-78
目的探讨清醒状态下采用颈丛阻滞麻醉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86例患者采用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选择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上方1cm处为进针点,注射2%利多卡因2~5ml,麻醉后行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在穿刺部位用2%利多卡因5ml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颈内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颈动脉搏动感明显的例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实验组穿刺时触摸到明显颈动脉感45例(97.8%),对照组为31例(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P=0.009)。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实验组为(2.36±0.92)分,对照组为(3.84±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86,P=0.006)。结论颈浅丛阻滞在清醒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