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及治疗时程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②方法7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继以1mg/kg,持续6小时,后减量至0.5mg/kg,持续48小时后停用;静脉胺碘酮24小时后,开始同时加用口服胺碘酮,0.2g,3次/d,1周;O.2g,2次/d,1周;0.2g,1次/d,维持。分别观察用药后第1、3、7、10、14、17天与第21天QT变化。③结果心律失常控制率达90.6%(68/75)。有效组治疗后第3天,QT间期开始延长(P〈0.05),随治疗时程QT进一步变化,14天时变化达最大值,与第3天时Q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趋于平稳。无效组治疗前与治疗后QT间期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但治疗后1~21天内QT值无差别。④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后口服,使QT间期延长,14天时达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18例冠状动脉架桥术后患者(术前均为窦性心律)其中39例发生房颤,占17.89%,均采用胺碘酮经静脉治疗(静推3mg/kg。随后600-1200mg/d静脉持续泵入2~5d)。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2.31%。发生不良反应共4例,占术后房颤患者总人数10.25%。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Q—T—c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室率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冠状动脉架桥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25例显效(55.6%),15例有效(33.3%),总有效率88.9%;治疗前后心室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平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0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未出现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RA)的效果。方法将268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应用的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两组(各134例),试验组: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照组:仅接受胺碘酮药物治疗。随访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6/134),对照组发生率为29.85%(40/13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3376,P=0.0000)。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地控制RA患者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50例,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为对照组50例,给予心律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联合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0例)和西地兰治疗组(54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血压和心室率变化及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西地兰组72.2%(P〈0.05).两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9.0%和28.0%.胺碘酮组用药转复时间为(56.4±26.6)min,短于西地兰组转复时间(79.9±35.4)min(P〈0.05).两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较西地兰更为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2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Ⅱ-Ⅳ级(NYHA),心室率≥120次/min;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1.5ms/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0、90、12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用药后30min的心室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h胺碘酮组患者心室率较用药前下降36%,毛花苷组下降26%;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胺碘酮组和毛花苷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8%和7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1.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阵发性室上速(PSVT)合并心功能不全、阵发性房颤(AF)伴旁路前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速(VT)和室颤患,在心律失常失常发作时或电复律后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继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同时口服600-800mg/d,观察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窦律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副作用。结果:58.3%(21/36)在24h内转为窦律,48h内累计69.4%(25/36)、72h内累计86.1%(31/36)快速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1%(31/36)。静脉用药期间PR、QTc和QRS间期无显性改变,4例出现心动过缓,药物减量后恢复正常。结论:胺碘酮治疗恶心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0、2,每日3次,连服一周后改为0.2,每日2次,再用一周之后,每日1次维持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57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占52.6%,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73、8%,其中显效16例(28.1%),有效26例(45.7%),心率显著下降(P〈0.01),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结论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23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胺碘酮0.2g/d,随访一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复发性间隙:治疗组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发作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叭沙坦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小剂量胺碘酮。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结果:两者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76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级Ⅱ~Ⅳ级(NYHA),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随后0.5~1.0mg/min微量泵维持;毛花苷组首次剂量给予去乙酰毛花苷0.4mg或0.2mg缓慢静注,1h后无效者追加0.2mg。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与毛花苷组心电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10.52%。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短时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102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52例和毛花苷C治疗组5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给予毛花苷C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8%和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5)次/min降至(73±12)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6±14)次/min降至(92±12)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32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2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救中心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患者,男36例,女20例,年龄37~73岁,平均46.2岁。在心律失常发作时或电除颤后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剂量150mg,随后前6h以1.0~1.5mg/min泵入胺碘酮,6h后以0.5~1.0mg/min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再注射75~150mg;同时口服胺碘酮片剂,每次200mg、每日3次,逐渐减至每日1次口服维持。结果:静脉用药(2.56±0.59)d,第一个24h静脉用量(1351±192)mg,心律失常控制率69.6%(39/56);第二个24h静脉用量(759±38)mg,心律失常累计控制率82.1%(46/56);第三个24h静脉用量(726±21)mg。心律失常累计控制率91.1%(51/56)。用药期间有7例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减量后恢复正常;72h内有6例患者因病情恶化临床死亡。结论:急诊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梗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心室颤动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2例、胺碘酮组(B组)37例、稳心颗粒组(c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纽总有效率为90.47%(38例),B纽总有效率为64.86%(24例),C组总有效率为65.85%(27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与B组比较、与C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房颤发作患者23例,在房颤发生时均给予首剂胺碘酮(3-5)mg/kg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73.91%)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后的心电图检测指标及血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率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转复率I、Ⅱ级复率(17/19)89.47%,III、IV级复率(1/4)25.0%。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为永久性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长RR间期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同时可有效避免长RR间期的发生,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