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内皮索(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浓度,并以非手术的内科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结果与非手术的冠心病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手术组病人的内皮素、血栓索A2浓度在术中、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显著增高,前列环索减低.其高峰出现在术后24小时.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血内皮素、血栓素A2、前列环素的浓度在围手术期均发生明显变化,对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龄≥70岁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82例。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从手术开始到术后连续48hHolter监测,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得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2.3%;其中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心肌缺血13.1%、房颤6%、Lown氏分级Ⅳ级以上的室性早搏4.3%、心绞痛1.1%、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0.4%;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OR值2.348,95%可信区间为(1.128,4.887),P=0.022]、冠心病[OR值2.848,95%可信区间为(1.147,7.070),P=0.024]、术前ST缺血改变[OR值2.803,95%可信区间为(1.057,7.430,P=0.038]、术中失血量≥1500ml[OR值4.389,95%可信区间为(1.288,14.961),P=0.018]、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OR值3.062,95%可信区间为(1.244,7.539),P=0.015]。结论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且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糖尿病、冠心病、术前ST缺血改变、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5个因素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李红  杜媛  高渊 《安徽医药》2017,38(2):189-193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中医院及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手术的患者570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围术期出血组(82例)及未出血组(48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CI指标及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PCI围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围术期出血组患者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BMI)≤20kg/m2、20~25kg/m2比例较高,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较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较高,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较低,PCI途径经桡动脉比例较低,应用血管内超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较高,出院带药阿司匹林比例较低,西洛他唑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围术期出血组患者术后1年心脏源性死亡、死亡总数、心肌梗死与死亡发生率较未出血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394,95% CI=1.259~4.553,P=0.008)。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出血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CI围术期2级及以上出血是术后1年不良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前及术后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1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30min、术后1d、3d的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内皮素、血栓素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CA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30min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d及3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血栓素B2水平30min、1d及3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增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浆内皮素会短暂下降,血栓素B2 30min后回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围手术期应用对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出血、血小板减少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行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在术后给予常规二联抗血小板方案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TIMI出血分级情况、血小板减少率及随访MACE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TIMI出血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随访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围手术期应用用于行DES置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远期MACE发生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且未导致术后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妇科单孔腹腔镜围手术期持续服用阿司匹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晨起口服,100 mg/次,每天服用1次;B组在术前5~7 d停用阿司匹林,在术后3 d恢复阿司匹林,晨起口服,100 mg/次,每天服用1次。两组均随访至术后30 d。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手术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1 d、术后1 d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R)、血液凝固时间(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后,A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单孔腹腔镜围手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会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风险,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胃癌切除术老年冠心病患者40例,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 C组)与对照组( O组),每组20例。2组患者麻醉管理均一致,其中C组采用参附注射液1 ml/kg稀释至100 ml在麻醉诱导前5 min输注;对照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0挝.9%氯化钠溶液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在术后3 d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 cTnI水平、NT-proBNP水平、hs-CRP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 cTnI、NT-proBNP、hs-CRP 较术前水平显著升高,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在术后24 h血清cTnI 水平、NT-proBNP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参附注射液组术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术后血清 cTnI、NT-proBNP、hs-CRP的水平,减少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波立维用于预防介入治疗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之间8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波立维治疗,持续半年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用药前、用药后1 d、1周及2周时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用药后1 d、1周及2周时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对比显示,观察组也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着确切的疗效,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素B2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贾玲  徐予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24-25
目的 探讨银杏叶制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栓素 (TXB2 )及前列环素 (6 keto 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 2 6例健康老人TXB2 与 6 keto PGF1α水平 ,并观察银杏叶制剂对其影响。 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XB2 明显升高 ,6 keto PGF1α明显降低 ,应用银杏叶制剂后TXB2 显著下降 ,6 keto PGF1α显著上升。 结论 银杏叶制剂能抑制血栓素的释放 ,刺激前列环素的合成 ,从而调节血栓素与前列环素的失衡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就要长期坚持服药,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还可以酌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等,此类药物可以升高患者的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NO水平,降低血栓素B2(TXB2)、ROS,阻止前列腺素代谢紊乱;这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关系密切,尤其是针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所以,测定冠心病不同病期TXB2、6Keto—PGF1α、NO、ROS浓度水平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与卒中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CHD)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与卒中的关系。方法对59例高血压病合并CHD患者和29例单纯CHD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随访6~13个月,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单纯CHD患者(P〈0.05)。高血压合并CHD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组的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收缩压(SBP)、日间动态SBP、夜间动态SBP、24h动态脉压(PP)、日间动态PP、夜间动态PP都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是高血压合并C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案。结果术中、术后无1例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的SpO2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手术中、手术后的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优点,能较好抑制围术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激反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ET,AN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组109例,冠心病组87例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60例的血浆ET,AN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2,15,30的血浆ET,ANP含量分别(141.3±10.7),(142.7±18.2);(123.6±4.3),(118.6±12.1);(85.4±15.7),(101.9±9.3)pg·mL~(-1),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入组初血浆ET,ANP含量分别为(85.7±10.2),(103.9±9.3);(45.7±12.2),(67.4±9.5)pg·mL~(-1)。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ANP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ET,AN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38例在我院住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上述人群中有无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显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B型钠尿肽(BNP)的检测在冠心病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冠脉造影确诊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①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Lp-PLA2和BNP水平;②通过随访,研究不同Lp-PLA2和BNP水平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非严重病变组的Lp-PLA2水平(P<0.01)和BNP水平(P<0.05)均低于严重病变组。②高Lp-PLA2组和高BNP组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低Lp-PLA2组(P<0.05)和低BNP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Lp-PLA2水平可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应对高BNP和Lp-PLA2水平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肌钙蛋白T(TN-T)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患者依术前有无冠心病史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有冠心病组,Ⅱ组为无冠心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单次腰麻复合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h采集血样,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170检测血清TN-T含量,观察患者有无冠心病发作症状及体征,记录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麻醉平面、出血量,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麻醉平面、出血量、输液量、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内各时点血样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未发现冠心病发作症状体征。Ⅰ组与Ⅱ组各时点TN—T检验阳性率为5%、5%、20%,构成比差异元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有1例麻醉前TN-T〉0.010μg/L,手术过程及术后TN-T均高于参考值,患者无不适。结论腰麻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肌钙蛋白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mg/d组(CHD1组)、150mg/d组(CHD2组)、200mg/d(CHD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测定对照组及9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时的血清CRP水平。结果CHD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2组、CHD3组经阿司匹林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较CHD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炎症有关,而阿司匹林可呈剂量相关地通过抗炎作用抑制其进展,效应以150mg以上为佳。  相似文献   

19.
Importance of the field: The high risk of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st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ceiving evidence-based therapies has prompted investigations into complimentary treatments that may reduce residual risk. Analyses of clinical trials in statin-treated patients demonstrate that elevated lipid levels and an activat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state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is article review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ausal role for 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sPLA2)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the involvement of various sPLA2 isozymes as mediators of pro-atherogenic lipoprotein remodeling and participants in vascular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the evidence that sPLA2 inhibition reduces atherosclerosis in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patients.

What the reader will gain: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PLA2 inhibition with varespladib methyl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lowering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particularl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is discussed.

Take home message: Varespladib methyl therapy reduces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HD patients. The future role of varespladib methyl in CHD patients awaits the results of ongoing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