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属于中医“胁痛”、“痞满”等范畴。张红娥等从本病病因病机入手,辨证论治,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胆囊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B超、CT等现代影像检查方法的发展与普及,其发病率与诊断率逐年增高。慢性胆囊炎临床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其病情迁延反复,中医善于运用方药、针灸等治疗手法来缓解患者的恶心、反酸、嗳气、右上腹疼痛、放射区疼痛等症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为纲领,系统全面地评估病情状况,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上的治疗特色。西医常用解痉止痛、消炎抗感染、药物溶石、手术等治疗方式,疗效显著,但是临床上仍不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造成的风险。慢性胆囊炎目前有大量的学术研究报道,可是其文章研究指标的客观性依然影响着诊断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标准,仍需要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来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提供较高共识度的学术框架。不同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个体差异也决定着各项疗法的适用性与应用性。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取长避短地选用相应疗法进行对症治疗,通过辅助检查的诊断报告及持续的临床观察来选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尊重患者的意见想法,将他们的价值观和需求融入整个医疗体系里,这样才能提供以患者为核心的高质量医疗体系。该文献将近年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作归纳总结,现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在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领域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慢性胆囊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文献的分析,认为目前对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气机失调、肝郁脾虚、中正失衡、肝阴不足等;治疗则有辨证施治、针药并用、经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等.但仍存在样本过小,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裴英  张妍翎 《陕西中医》2007,28(1):98-99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中医属“胁痛、痞满“范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该病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8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3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0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上  相似文献   

7.
从辨证治疗、经方加减治疗、自拟方加减应用、中成药治疗、其它治疗等,综述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指出:应进行大样本的研究,充分挖掘,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有慢性炎症,病情呈慢性迁延经过,临床上有反复急性发作等特点。慢性胆囊炎病例远多于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病史可达10余年或更长。慢性胆囊炎发病与人体类脂质代谢障碍和胆囊排空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亦可能是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遗留造成的慢性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胆囊炎,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黄疸"范畴,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疼痛以绞痛、胀痛、隐痛为主,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十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胆囊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以来收治的1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对中医治疗胆囊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胆囊炎是由于炎症、结石等的反复刺激,使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引起.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本病处于较为高发的水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该病西医以消炎利胆、解痉止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致病原因多样,病机尚未明确,病程较长,反复难愈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累积了大量临床经验,治疗CAG具有独特疗效和优势。该文将近年来中医治疗CAG的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的患者亦日益增多,临床上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约95%的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与慢性胆囊炎发病的关系,揭示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选择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患者200例,填写临床观察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胆囊炎的中医病因、发病特点、症状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和不同因素与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在慢性胆囊炎的发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郁热证型33%,肝胃气滞型26%,肝胆湿热型19%,肝气郁滞型14%,肝阴不足型8%。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是否伴胆囊结石在慢性胆囊炎的证型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症状进行聚类分析,与频数分析得出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结果大体一致。结论年龄、性别与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无关。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胃郁热证和肝胃气滞证为多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及是否伴胆囊结石与中医证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由于其无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慢性胆囊炎的发现及诊断存在延迟滞后性。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对慢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慢性胆囊炎多以上腹饱胀感、两胁胀满、口干口苦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等范畴,《素问·缪刺论》中提到其致病因素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胀论》中提到其临床常见症状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对89例慢性胆囊炎发作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将其分为肝胆郁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阴不足、肝郁脾虚五型进行论证。结果:治愈50例,占56.2%;好转32例,占36%;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占92.2%。提示慢性胆囊炎发作期治疗以“通腑利胆”为法则,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名老中医郁惠兴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经验,包括慢性胆囊炎病因病机的独特见解,不同证型的经验用药,并例举临床典型病例,较好总结了郁惠兴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胆囊炎泛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在《内经》中就有“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的精辟论述。胆囊炎是以口苦、右胁下疼痛,往来寒热,胸胁痞满;甚或痛引肩背为其临床主证的内科常见病。其主要病机是脾气虚泛,湿热内生,又因情志不舒或饮食不节或劳倦内伤而至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最终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持 《吉林中医药》2006,26(11):71-7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下简称心衰)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情况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一旦形成,多为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治疗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