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味辛、苦、微寒,性平,归心胞络、肝、三焦、胆经。《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柴胡本为气分之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柴胡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中之脏,故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同时,柴胡在临床中只要配伍得宜,可用于各种“发热”之证。这即是《药性论》所云:“主时疾内外热不解”。现就柴胡在三阳病发热中的运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柴胡,性味苦甘,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的人惧其“升散”之弊,弃而不用,或过于慎重,想用又不敢用。笔者认为柴胡有“升散”之弊,正是其升发作用特点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好适应症状和用量。由于其味辛苦甘,能够升发疏散,桓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由于它能升发阳气,条达气机,故能疏肝解郁,疏气调经,和表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且有间接益气之效。由于它能升发疏调,不但升阳益胃,助运举中且能升散中焦湿浊,  相似文献   

3.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胆经,功用疏肝解郁,升阳举气,和解退热,临床应用甚广.本文从退热、调经、解郁、益气、除湿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彦  台杰  孙立靖 《光明中医》2007,22(11):70-71
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性能升散,故运用多谨慎.我在临床应用多年,感觉掌握好适应证和用量,效果还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5.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ich-nense DC.)及其同属植物的根。功具和解退热,解郁调经,升阳举陷,截疟。本品性平味苦,消轻升散,能透表泄热,清少阳半表之邪,洽外感热病寒热往来,又长子疏肝解郁,治气机不舒的胸肋胀满,头晕目眩,并能升肝阳清阳之气,宣畅气血,治胁肋胀痛,气闭耳  相似文献   

6.
柴胡的功用大凡有三,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但在临床中,却有不少医者对其退热与泻火、疏肝与理气、升阳与补虚这几个概念认识模糊,致使滥用或误用柴胡者屡见不鲜,笔者欲就此谈几点浮浅认识.一、疏散退热,但不足以泻火 柴胡味苦辛,气微寒,辛可疏散,寒可清热,故邪热外袭,郁而发热者,可以柴胡疏散宣泄之.又因其入肝胆经,故对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郁的少阳病尤为首选,如《伤寒论》的小柴  相似文献   

7.
唐宗海运用小柴胡汤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宗海在血证的治疗中,十分推祟和法,认为和法乃血证治疗之活法。和法之代表方,首推小柴胡汤,故唐氏在《血证论》中多处用到小柴胡汤,概括其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和解退热,用于血家感冒之疾,因有阴血损伤,不可发汗退热,惟用和解之法,可扶正祛邪;2.和血逐瘀,用于血瘀之证,盖逐瘀生新,当以调气为先,故小柴胡汤和血遥瘀,为正治之法;3.用于咳血、咳嗽之证,咳乃气逆所致,气病及血即咳血,小柴胡汤气血两兼治之,最为全和之法;4.和肝降逆,用于肝气失和,冲逆动血之证,小柴胡汤和肝降逆平冲,为宁血止血之良方;5.和脾止泻,用于肝脾肺失和而致腹胀泄泻诸证,小柴胡汤调肝肃肺、滋脾和胃,以达和脾止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清宣透达,入少阳、厥阴二经,可疏利肝胆、和解少阳;上能升举清阳,下可开郁降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妇人以肝为先天,肝气郁可导致经、带、胎、产、乳等方面诸多疾病。柴胡为疏肝妙品,故柴胡在妇人病中运用尤甚。本文从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开郁调经、升阳举陷、升散除湿之五个方面功效,分别介绍柴胡在妇人病中的具体使用,并列举该药常用的配伍方法及应用禁忌。  相似文献   

9.
面瘫汤由当归、白芍、川芎、防风、柴胡、白芷、独活、全虫、苍耳子、威灵仙、乌蛇肉、甘草组成。其中防风辛甘入肝、膀胱经,能通治一切风邪,为治风病之主药;白芷辛温,入阳明经,祛头面之风;独活辛温,入肝肾经,善洽伏风头痛;威灵仙辛成温而入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苍耳子性温和巯达,宣通络脉,上行巅顶,专治头风;柴胡苦微寒,入肝胆经,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解郁。以上六药能祛  相似文献   

10.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伤寒论》中四逆散的基础上演化而成,“本方由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组成,原方为散剂,现在临床多为煎剂或制成丸剂服用。”本方中取柴胡舒肝解郁,助肝疏泄,使肝气条达;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以柔肝缓急而止痛,二者与柴胡共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健脾益气,茯苓淡渗利湿以健脾;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煨生姜温运和中以升清,二者辛散舒郁和中;甘以缓之,炙甘草补中缓急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而达到舒肝解郁,健脾养…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伤寒中风,邪入少阳之证.<金匮要略>中,并治妇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柴胡为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配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伍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祛邪,同时大枣与生姜的配伍又可以调和营卫.调气机,行津液,共奏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效.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均有较多研究和阐述.近年来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已超出了原著本方证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正如《本草从新》中说"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升;宣畅气血,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生姜组成.临床常用主治肝郁气滞之证.明代赵氏曾提出“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所谓“木郁”即是肝郁,肝郁即是气郁.六郁致病,气郁为首.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可形成气郁,继而火郁,痰郁、血郁、湿郁等.一旦诸郁形成,或脏腑功能气血失和,或冲任胞宫受阻,则表现为因“郁”而致的诸疾.故治诸郁,莫不以调气为先,调气即是调肝,调肝即是达木,“木郁达之”,则诸郁自解.兹举二案以证之.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伤寒中风,邪入少阳之证。《金匮要略》中,并治妇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柴胡为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配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伍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祛邪,同时大枣与生姜的配伍又可以调和营卫,调气机,行津液,共奏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之效。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均有较多研究和阐述。近年来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已超出了原著本方证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宣达,性寒能清热,入心肺肝胆经.入气分可行气解郁,入血分可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本草从新>云:"能开肺金之郁".常用于气血瘀滞引起的胸胁脘腹胀闷作痛等症.笔者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常于宣肺清热方剂中伍用郁金以行气开郁,活血通络,可改善咳喘胸闷症状.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入心包络、三焦、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广泛.对于柴胡的配伍及临床应用,笔者有以下五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17.
自张洁古在《珍珠囊》~[1]中记载:"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也;地骨皮,手少阳、足少阴治有汗骨蒸也"以来,后世本草亦多从之。然对于为何牡丹皮能疗无汗骨蒸而地骨皮治有汗骨蒸的原因,却少有医家提及。后世学者对此看法莫衷一是,有言丹皮地骨皮均可治疗有汗和无汗骨蒸不必分之者;有言丹皮长于清实热,地骨皮善于除虚热者……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通过对骨蒸的病因病机、二药的药性以及古人处方中对于二药的运用进行剖析,发现其原因在于:丹皮入血分,活血而泻血中伏火,故能疗无汗骨蒸;地骨皮走气分,育阴而清气分虚火,故能治有汗骨蒸。  相似文献   

18.
邢梦秋 《河北中医》2004,26(11):868-868
柴胡劫肝阴之说,元明之后,论者颇多。人们对此早有不同的看法。当前,肝病较多,柴胡在临床应用广泛,因而“柴胡劫肝阴”问题仍为人们关注。自从《神农本草经》而后。论柴胡功能综合有:长于和解,能引邪外出,升阳举陷,引药上行,疏肝解郁,理气而和血,祛邪以养正。在临床运用时能入和、汗、下、补、泻火、滋阴诸剂。  相似文献   

19.
【歌诀】缓急止痛芍药王,柔肝敛阴苦酸凉。肝郁阳亢胁腹胀,拘挛汗眩反藜汤。【释义】中药治疗肝郁胁痛首选白芍。白芍味酸,酸能走入肝经,入血分,能补养肝中之血,故能柔刚强之肝;味酸能敛,故其能敛肝之阴血;其性凉,还能清肝中之虚热,  相似文献   

20.
柴胡、升麻、葛根临床如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华  张群  王蓓 《中医杂志》2011,52(16):1432
柴胡味微苦,性微寒,入肝、胆二经。柴胡气味俱薄,轻清升散,解表退热,解肌透邪。如柴胡与葛根、白芷、黄芩、石膏等配伍,方名柴葛解肌汤,用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恶风无汗,表证未解,邪气由表及里,内热渐盛,热极伤津,眼目鼻燥,咽红口干,可收解表散风,解肌透邪,清热解毒,生津养液之效。邪入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柴胡常与黄芩相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