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瘫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康复进程。目前缓解痉挛大多采用物理疗法及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发现,中医推拿手法对于缓解偏瘫痉挛有突出的效果。本文对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状态指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状态,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造成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协调异常.脑卒中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是瘫痪肢体恢复过程的一个阶段,但高痉挛状态是妨碍肢体功能进一步好转的最大障碍,有的甚至停留在高痉挛状态.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西医疗法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主要包括温热疗法、寒冷疗法、电刺激疗法、振动疗法和运动康复疗法等;后者主要用药有口服的巴氯芬(力奥来素,Baclofen)、丹曲林(硝苯呋诲因,Dantronlene)、妙纳(Myonal)、替托尼定(Tizanidine)等.近年来开始采用神经肌肉阻滞局部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肌肉内注射肉毒素.[1]中医药疗法主要有针灸疗法、中药口服、中药外用以及推拿疗法等.现对近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文献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抗痉挛模式对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 ,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肌痉挛 ,并且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痉挛的抑制和治疗在康复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其方法很多 ,疗效不一。笔者着重探讨了抗痉挛模式对痉挛的抑制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1年 10月至 1997年 3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 12 0例 ,均经临床及CT确诊为首次发病。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 ,除偏瘫外无明显骨骼、肌肉病变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60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 1~ 2。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 ( x±s)组 别年龄 (岁 )开始时间 (d)…  相似文献   

4.
王倩 《当代护士》2016,(9):20-21
综述了临床上对于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两种治疗方式,即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认为在缓解中风后患者肢体痉挛方面,中医治疗可在整体上对患者机体进行调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给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针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偏瘫为脑血管疾病主症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1],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中风偏瘫(apoplectichemiplegia)明显的痉挛出现约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2],多由于误治、或失治等原因使痉挛状态(spasticity)被永久地固定下来,它直接影响中风偏瘫康复疗效的提高。因此,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方法为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电针(electro-acupuncture)痉挛优势侧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52例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中风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下肢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下肢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并将所有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是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手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显著,组间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迅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状态指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状态,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造成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协调异常。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痉挛状态常见过高的肌张力。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包括抗痉挛体位,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肌张力有明显降低(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58-3159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痉挛程度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痉挛程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肢痉挛状态,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芒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方法: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用芒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6例(治疗组),与口服巴氯芬药物治疗24例(对照组)作比较,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与对照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芒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732-5733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所致的功能障碍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针灸是治疗、缓解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本文重点介绍针灸在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应用现状及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风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大多数遗留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残疾。目前国内外医疗护理措施尚不能使此类患者达到完全康复。20世纪是世界现代康复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国现代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此病康复护理介入越早,往往临床效果越好,不但减少后遗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4年9月收治脑源性偏瘫患120例,年龄16—80岁,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康复护理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脑外伤12例,脑肿瘤2例,脑血管病44例,其他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其中脑外伤14例,脑肿瘤3例,脑血管病42例,其他1例。两组患病史和体征明确,经CT或MRI检查诊断,病程15天-6个月。  相似文献   

18.
作为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偏瘫痉挛状态对患者的基本活动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评定卒中患者的痉挛状态恢复程度是临床医生的重要任务.但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对于选择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评价方法选择存在大量问题.本研究筛选出近十年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评价方法[痉挛状态及肌张力评价(ASS、MAS、CSI、M...  相似文献   

19.
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效果。方法对37例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包括运动疗法、抗痉挛体位应用、使用巴氯芬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肌张力较康复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较康复护理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康复治疗护理对偏瘫患者痉挛状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肉毒杆菌毒素与康复疗法综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侧肢体的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因而导致上肢肘关节屈曲及下肢膝关节过伸性僵硬或强直,更甚者可致畸形,严重地影响了肢体的功能。我们试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行肱二头肌肌腹内注射,治疗了8例脑卒中后肘关节屈曲僵硬及畸形的病人,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