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昂丹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pringer、Embase、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并查阅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1995~2012年发表的有关昂丹斯琼预防妇科腹腔镜全麻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 Handbook5.0.1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 结果共纳入18个RCT,包括1 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昂丹司琼单次静脉注射能降低妇科腹腔镜全麻PONV的发生率[(RR=0.210,95%CI=0.164~0.268)];昂丹司琼4 mg与8 mg单次静脉注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患者24 h PONV效果相当[(RR=0.948,95%CI=0.433~2.075)];手术前期应用昂丹司琼较术毕应用患者PONV发生率更低[(RR=0.450,95%CI=0.290~0.698)];昂丹斯琼4 mg或氟哌利多1.25 mg~2 mg静脉注射患者术后24 h PONV发生率相同[(RR=1.36,95%CI=0.74~2.51)];昂丹司琼联合氟哌利多静脉注射预防术后PONV发生较单独使用昂丹司琼效果更好[(RR=3.56,95%CI=1.74~7.29)].②安全性:昂丹司琼静脉注射不增加头痛、低热的发生率. 结论 昂丹司琼4 mg术前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全麻PONV的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头痛、低热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昂丹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静脉注射较单独使用昂丹司琼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全麻PONV的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设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变量与术后PONV发生之间的关系.术后6 h及24 h内发生的恶心或呕吐为本研究的结局变量.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60例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最终有237例有效病例.其中术后6 h内有80例出现PONV,术后24 h内有94例发生PONV.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6 h及24 h PONV的危险因素为既往FONV史及术毕疼痛,而氟哌利多有助于减轻术后6 h内PONV.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高发,尤以6 h内明显;既往PONV史及术毕疼痛可增加本次手术PONV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3)受体拮抗剂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 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9月.收集所有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与氟哌利多用于预防全麻PONV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Meta分析评价. 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 8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氟哌利多比较,5-HT3受体拮抗剂能降低全麻患者PONV(术后0~24 h)[比值比(RR)=0.49,95%可信区间(CI)=0.39~0.63]与呕吐(RR=0.54,95%CI=0.43~0.67)的发生率.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昂丹司琼预防PONV(RR=0.67,95%CI=0.47~0.96)与呕吐(RR=0.56,95%CI=0.39~0.82)的发生较氟哌利多更好;格拉司琼预防PONV (RR=0.42,95%CI=0.30~0.58)与呕吐(RR=0.58,95%CI=0.42~0.81)的发生较氟哌利多更好.5-HT3受体拮抗剂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恶心的效果相当(RR=0.89,95%CI=0.77~1.04).昂丹司琼(RR=0.88,95%CI=0.67~1.14)或格拉司琼(RR=0.94,95%CI=0.75~1.17)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恶心的效果相当.与氟哌利多比较较,5-HT3受体拮抗剂组头痛发生率明显增加(RR=1.44,95%CI=1.12~1.84);5-HT3受体拮抗剂与氟哌利多术后头晕(RR=I.19,95%CI=0.88~1.62)、嗜睡(RR=1.24,95%CI=0.34~4.49)的发生率相同. 结论 与氟哌利多比较,5-HT3拮抗剂预防全麻患者PONV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雷莫司琼、恩丹西酮及氟哌利多用于预防妇科盆腔根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及对患者Q-T间期的影响.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开始2 h左右分别静注雷莫司琼0.3 mg(L组)、恩丹西酮4 mg(E组)或氟哌利多2 mg(F组).记录用药同时及用药后第2、3、5、10、15 min的ECG,分析经HR修正的Q-T间期(QTc).术后2、6、12、24、48 h观察患者PON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0~12 h内L组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F组(P<0.05).F组给药后2、3 min Q-T间期较给药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 雷莫司琼预防妇科肿瘤患者盆腔根治PONV的效果略优于恩丹西酮及氟哌利多;氟哌利多显著延长Q-T间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联合应用预防术后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连续硬膜外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A、B、C、D、E、F6组。A组静注地塞米松针5mg;B组地塞米松针+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针2.5mg:C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氟哌利多针1.25mg;D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昂丹司琼4mg;E组地塞米松针5mg+镇痛泵中加昂丹司琼8mg+氟哌利多针1.25rag;F组静注生理盐水5mg。结果A、B、C、D、F每组20例止吐难以得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E组3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阻断引起PONV的多个病因使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结论盐酸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这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阻断引起PONV的多个病因,使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氟哌利多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哌利多具有镇静、镇吐作用,常用于麻醉诱导,麻醉辅助用药和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近来,其锥体外系反应、延长Q-T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等不良反应受到关注。现就氟哌利多药理作用、在围麻醉期的应用和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氟哌利多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氟哌利多具有镇静、镇吐作用,常用于麻醉诱导,麻醉辅助用约和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近来,其锥体外系反应、延长Q—T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等不良反应受到关注。现就氟哌利多药理作用、在围麻醉期的应用和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性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氟哌利多对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6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吗啡组(A组)、吗啡 氟哌利多组(B组)、吗啡 盐酸戊乙奎醚组(C组)及吗啡 盐酸戊乙奎醚 氟哌利多组(D组),每组24例。术毕5min分别将各组吗啡混合液各自注入硬膜外腔后拔出硬膜外导管回病房,记录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皮肤瘙痒、尿潴留、口干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B、C组(P<0.01),且PONV、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病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氟哌利多可明显降低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几种药物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四组,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A组:地塞米松10mg;B组:氟哌利多2.5mg;C组:氟哌利多2.5mg+地塞米松10mg;D组: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四组术后24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78%、63%、25%、28%,C组和D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而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拉司琼、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都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但以格拉司琼和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效果显著,而且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更显示其性价比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30多年中,麻醉医师一直使用氟哌利多来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2001年,由于担心QT间期的延长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氟哌利多的包装说明书被加上了黑盒子警告。由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了这个黑盒子警告,麻醉医师大大地减少了氟哌利多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最常见的麻醉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80%。门诊病人术后因呕吐而延迟离院或收住入院将增加病人负担,影响手术量。本文用枢复宁和氟哌利多预防性治疗恶心呕吐,并对门诊择期手术病人的使用效果,安全性,病人满意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病人的康复质量,本研究就联合应用阿扎司琼和氟哌利多预防PONV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手术麻醉后最常见并发症[1],PONV既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可导致脱水、碱中毒和电解质失调等内环境紊乱,严重者可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既影响病人的康复质量,又增加医疗费用。本研究就托烷司琼、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PONV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10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64岁,体重45~68kg,体重指数(BMI)<25kg/m2。排除标准:急诊手术;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的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史;有糖尿病及皮质类固醇禁…  相似文献   

14.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安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隆乳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麻醉诱导时应用氟哌利多(Droperidol)有显著的预防作用,现结合病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背景鉴于对使用氟哌利多的争议和5-HT3受体拮抗剂的高昂价格,人们期望出现一种效价合理、可常规用于预防呕吐的药物来替代它们。我们设计了两个平行、随机、双盲、空白和安慰剂对照研究来比较东莨菪碱透皮贴剂(TDS)1.5mg和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及氟哌利多1.25mg作为多模式给药方案的一部分,对手术后呕吐“高危”人群早期和晚期的止吐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15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其中包括腹腔镜手术(n=80)和整形外科手术(n=70)。患者入手术室前60分钟接受一枚有效的TDS贴剂(含东莨菪碱1.5mg)或一个外表相同的空白贴片。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全身麻醉。第2次给药是在手术接近结束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TDS贴剂的两组)、氟哌利多1.25mg或昂丹司琼4mg(空白贴片组)。记录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干呕的发生率、是否需要止吐药物治疗、用药后的完全有效率(即用药后既无迁延性恶心亦无反复发生呕吐,无需使用止吐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对手术后72小时之内的视觉紊乱、口干、昏睡和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手术后72小时内,TDS贴剂组、氟哌利多组和昂丹司琼组患者呕吐和需要止吐药物治疗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各治疗组中完全有效率为41%-5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DS组口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氟哌利多组和昂丹司琼组(21%vs3%)。结论TDS贴剂作为手术前给药用于预防手术后早期和晚期恶心、呕吐与氟哌利多1.25mg或昂丹司琼4mg效果相同,但是TDS贴剂更易引起口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与托烷司琼预防直肠脱垂注射消痔灵术导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62例直肠脱垂患者分为氟哌利多组(F组)79例和托烷司琼组(T组)83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开放静脉,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实施骶管麻醉,成功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开放随机分配信封,取出二次包装的药品,静脉入壶。随后术者暴露脱垂的直肠,根据直肠脱垂面积大小注射消痔灵混合液80~100mL。观察术后当天与术后第1天患者恶心呕吐(PONV)分级状况。结果:术后当天F组患者PONV发生率低于T组(P <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组优于T组,氟哌利多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176例手术后应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随机分为4组:A组,分别在术中、PCA泵中给予昂丹司琼8mg;B组,在PCA泵中给予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C组,在术中给予昂丹司琼8mg、PCA泵中给予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及昂丹司琼8mg;D组,分别在术中给予昂丹司琼8mg、在PCA泵中给予地塞米松5mg及氟哌利多2.5mg。术后48h回访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29.5%(13/44)、B组34.1%(15/44)、C组7.0%(3/43),D组11.4%(5/44),联合用药组即C组和D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A组和B组(P0.05);A、B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10,P=0.647),C组PONV发生率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114,P=0.736)。结论联合应用昂丹司琼、地塞米松及氟哌利多3种止吐药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在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镇痛泵中加入昂丹司琼8 mg,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B组镇痛泵中加入氟哌利多5 mg;C组不加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记录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及应用止吐药的例数。结果A组恶心4例,呕吐2例;B组恶心16例,呕吐8例;C组恶心24例,呕吐16例,三组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与氟哌利多均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昂丹司琼的预防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9.
氟哌利多(droperidol)是一种广泛应用在麻醉领域中的物美价廉的止吐剂。0.625~1.25mg的静脉剂量被推荐为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一线预防用药方案。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1年12月发布黑盒子警告,认为注射氟哌利多后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FDA指出,甚至当剂量小于2.5mg的常规剂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8月至2008年9月全麻下行口腔、耳鼻喉、食管、肺部、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的病人,年龄>15岁、ASA Ⅰ~Ⅲ级,收集病人和手术等有关因素,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数量和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两种PONV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0例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6%和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和妇科或腹腔镜手术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数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49±0.027,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55±0.027.结论 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妇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全麻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初步筛选PONV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