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建崇 《浙江医学》2007,29(5):480-481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已普遍运用于临床,其优点是固定节段少,手术操作简单,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是对于椎骨前缘高度压缩≥50%者,单纯依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并不理想,远期随访断钉、断杆、螺钉松动、Cobb角增加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3例,采用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路的椎管前壁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出血量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按照Frankel分级,术后2周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术后1年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解除前路压迫,且手术操作难度无明显增大,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生物力学、材料力学等研究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改进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单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远期存在断钉、断棒、螺钉松动、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究其原因为术后存在椎体内“空壳”效应,为克服术后椎体内“空壳”效应,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采用后路复位固定同时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欢欢  邢进峰  丁伟航  汤小康 《浙江医学》2015,37(6):451-453,521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短节段内固定经椎弓根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的疗效。方法 3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合患者的经济能力分为两组,A(未植骨)组24 例单纯行后路切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植骨)组14 例一期行后路切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椎弓根行椎体内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术,分别随访10~27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拆钉时伤椎前缘高度的再压缩率、Cobb角变化及伤椎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B 组患者拆钉时伤椎前缘高度再压缩率为(5.43±2.71)%,术后Cobb 角增大为(2.03±0.51)°,与A 组(6.29±2.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出现蛋壳样改变,其中2例出现断钉,1例患者出现上位椎弓根钉切割出椎体,而B 组患者未出现明显蛋壳样改变及断钉现象。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经椎弓根Wright 液态人工骨植骨能明显改善伤椎骨折的愈合,维持椎体的高度,减少蛋壳样改变及断钉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6月,对50例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施行术前辅助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并椎板减压或不减压治疗.评估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ps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ASIA神经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定,A 级4例,B 级3例,C级3例,D级11例,E级29例.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获得理想的伤椎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性,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及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均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15~20d,并进行康复背肌锻炼,腰围保护3—6个月。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优良率为83.87%,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6~28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杆、内固定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结论A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宋建宽  冯正国  桑飞  姜磊 《当代医学》2009,15(33):72-73
目的讨论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患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患椎相邻上下各一健康椎体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1.
郭献勇 《中外医疗》2010,29(25):76-76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发生。全部病例术后X线正、侧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椎体无塌陷,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有显着恢复。术后神经功能除1例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它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张占岭 《吉林医学》2012,(5):1006-100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融合后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2年,平均1年。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1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良好、神经减压彻底,有效地预防了神经根管狭窄、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杨松  蒙美运 《海南医学》2005,16(7):54-55
目的 报道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经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胸腰骨折、滑脱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36例。其中腰4椎体滑脱10例。腰5椎体滑脱2例,胸腰椎骨折24例。AF系统内固定 植骨6例。RF系统内固定植骨12例,钉棒组合内固定系统 植骨18例。结果 椎体复位及内固定效果好,本组36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结论 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是一项用途广、安全有效的脊柱内固定技术。植骨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掌握椎弓根曩钉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崔文军  杨金峰  王道明 《吉林医学》2011,32(16):3294-3295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20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2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14例,Ⅲ度滑脱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0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9例。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术后随访24~41个月(平均38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内,优2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6%。23例滑脱解剖复位,仅有6例留有Ⅰ~Ⅱ度滑脱。术后第4个月起至末次随访,全部病例症状无复发,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无丢失,椎间高度无丢失。全部病例椎弓根螺钉及cage位置良好,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无cage塌陷、松动、移位。结论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能使腰椎滑脱症状改善明显,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钟斌  邵高海 《海南医学》2010,21(7):75-77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对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Cobb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0—27个月,平均16.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重建椎体高度,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秦建中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08-1009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6例,其中SF内固定18例,AF内固定31例,GSS-Ⅱ内固定32例,RSS-Ⅱ内固定25例。结果 10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1个月。发生复位不良2例,螺丝松动3例,取除内固定后椎体高度部分丢失2例;其余99例均复位固定良好,总优良率93.4%。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64例,并对术后临床疗效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优40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9.2% 64例平均随访10个月,无断钉断棒现象,椎体复位无丢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第1年87.6%,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椎稳定及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Harrington简单非节段固定到现在节段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最终形成了经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的现代后路脊柱内固定技术,并广泛用于脊柱外科,用于治疗各种需要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