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淋证忌补”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的治疗,古有忌补之说。如《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五版《中医内科学·淋证章》认为,“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这一论断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勿庸质疑,本文的质疑是关于“实热淋证”是否忌补。淋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犹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它综合代表了现代医学“尿道炎”、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古人对淋证有“忌补”、“忌汗”之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古人对淋证“忌补”、“忌汗”,是有其针对性的,绝非是对所有淋证而言。如《证治汇补》云:“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言是对实热淋证提出的,使其医者勿犯“实实”之戒。但在临床上,若逢脾肾亏虚所致的淋证,自当可以应用补脾益肾之剂,不必忌补,此乃“盖虚则补之是也”。又如《金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症是前列腺疾患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祖国医学“淋证”、“癃闭”范畴。沈老行医五十余年,在晚年对治疗本病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立法用药亦有独到之处,借鉴先哲的宝贵经验颇有心得。现将其临床经验及体会简介如下。一、病在下焦当分虚实《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曰:“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前人对淋证和癃闭已有详尽的论述。沈老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复兴 ,系云南名中医 ,临证 30余年 ,学验俱丰 ,笔者有幸侍诊 ,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前列腺炎属祖国医学“尿浊”、“淋证”、“腰痛”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云 :“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景岳全书·淋浊》篇说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又有淋久不止 ,及痛涩皆去。而膏药不已 ,淋如白浊者 ,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前列腺炎有急慢之别 ,急者关键是湿热下注 ,慢者关健…  相似文献   

5.
淋者 ,小便滴沥涩痛。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 :“淋之为病 ,小便如粟状 ,小腹弦急 ,痛引脐中。”临床淋证有石淋、膏淋、劳淋、气淋、血淋、热淋之分。然其病因 ,医家多认为热积膀胱。《丹溪心法·淋》云 :“淋有五 ,皆属于热” ,《景岳全书·淋浊》亦云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但淋之发生也有因肾虚而触发者 ,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说“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 ,数而且涩 ,则淋沥不宣 ,故谓之为淋。”故淋之论治 ,在循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相似文献   

6.
精液不液化症治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所栋 《陕西中医》2001,22(7):448-448
多年来,笔者积极探索对精液不液化症的中医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下,以求正于同道。 1 病因病机精液不液化症是指精液射出后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半小时)不能液化成水状,而保持粘稠状态,致使精子无法活动而不能孕育的一种男科病症。中医典籍中虽无精液不液化一词的记载,但大致与“精浊”、“淋浊”等有关。《丹溪心法·赤白浊》云:“浊主湿热,有疾有虚……”《赤水玄珠·白浊门》论治更为精僻,认为浊病初期“不可先用补剂及止涩之药。盖此症始未有不因于湿热下注者,补涩太早,反闭其邪,浊愈甚矣”。这些论述对于辨治现代精液…  相似文献   

7.
淋证始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清·顾靖远在《顾松园医镜》云:“淋者,欲尿而不能出,胀急痛甚;不欲尿而点滴淋沥。”本病通常是指小便急、迫、短、数、涩、痛的病证。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淋证又分气淋、劳淋、血淋、膏淋、冷淋等多种。石淋又称砂淋、砂石淋。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就有详细记载。石淋多因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杂质而成。症见尿出困难,阴中痛引少腹,若有砂石排出则痛结,尿多黄赤,或尿血。本病属泌尿系结石,以膀胱结石尤为多见,治宜清热涤石。笔者运用清·李用粹《论治汇补》中的石苇散(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化裁,治疗本病,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8.
《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针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难经》在此针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针法有手法补泻 ,穴位补泻以及四时分刺等内容 ,尤为突出的是穴位补泻。1 穴位补泻法  穴位补泻法 ,是在《内经》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上 ,结合五行相生规律 ,提出“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的补泻法 ,又称子母补泻法。正如六十九难所云 :“经言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其文出自《灵枢·经脉》篇及《灵枢·禁服》篇所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  相似文献   

9.
排尿异常,临床上以尿潴留和尿失禁较为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尿闭,或尿频,或遗尿等。《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膀胱不和为隆,不约为遗尿”。所谓隆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不下为主症;而尿频数、短涩,急痛一类排尿异常,中医通称为淋证,遣尿则如《幼幼集成》中所述,乃“小便自出而不禁者”也。  相似文献   

10.
<正> 石瘕、肠覃是妇科疾患,最早见于《灵枢·水胀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将其列入胎前门,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剂。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少有按其辨证治疗妇科疾患者。原因在于历代医籍对两证都未作确切解释,以致后人概念不清,而每与积聚相混淆。《中医妇科学·导论》最后结论说:“应该着重从实践中探讨中医妇科中行之有效的治疗经验和辨证论治的理论问题”。因此,关于对两者的辨证,仅就管见所及,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王玉玺 《国医论坛》1992,7(5):21-22
一、反治法、疑难病的概念及其联系 反治法与正治法,都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基本治疗法则。《素向·至真要大论》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疾病征象而治,即“逆者正治”,它是由“微者逆之”的原则而定。“微者”,是指病势轻微,病情单纯,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符的病证;“逆之”,即逆其征象而治,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相似文献   

12.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13.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閟”,即《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的“淋秘”,其同时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这种湿热致淋的病机认识是论述慢性肾盂肾炎的理论渊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说明淋证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也对本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因病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吴海君  陈长勇 《陕西中医》2002,23(11):1004-1005
近年来 ,笔者根据“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立论 ,借鉴张志礼教授的经验 ,采用中医八纲、卫气营血、脏腑气血辨证的理论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效果。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中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 :“营分受热 ,则血液受劫 ,心神不安 ,夜甚无寐 ,成斑点隐隐。”《薛氏医案·保婴撮要·肌肉不生》曰 :“若肌肉不生而色赤者 ,血热也。”又《景岳全书·血证论治》说 :“血主阴精 ,不宜动也 ,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 ,火盛则迫血妄行。”这些描述都…  相似文献   

15.
甘温除热法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怀林 《河北中医》2004,26(9):683-683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以“劳者温之”、“损者补之”为原则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独特的反治法则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更明确指出“劳者温之”、“损者补之”。反世之“小建中汤”“当归补血汤”均属此法。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脾胃气衰、元气不足所致的阴火内生 ,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 ,拟定了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 ,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临床上在“甘温除热”治则指导下 ,灵活辨治 ,每获显效。1 病案举例1.1 感冒发热 刘某…  相似文献   

16.
钟新渊治疗肾盂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渊主任中医师潜心钻研肾盂肾炎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现初步整理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1 重在病因治疗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应该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淋证”、“腰痛”等范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曰:“热在下焦者,则溺尿血,亦令淋秘不通。”《丹溪心法》中说:“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  相似文献   

17.
谈中药减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肥胖早有认识,《素问·通评虚实论》云:“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论述对肥胖病的病因病机、转归和治疗法则有实际意义。现据临床治疗经验,将肥胖病分四型辨治。  相似文献   

18.
9.2 6 黑疸 :名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疸下之 ,久久为黑疸。”10 .17 遗精 :名出《济生方·遗浊》,“遗精白浊二证脉息多涩 ,伤精脉也。”10 .17.1 梦遗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梦遗精滑 ,总皆失精之病……因梦而出精者 ,谓之梦遗。”10 .17.2 滑精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不因梦而精自出者 ,谓之滑精。”10 .18 早泄 :《辨证录·种嗣门》谓 :“男子有精滑之极 ,一到妇女之门 ,即便泄精 ,欲勉图欢不可得 ,且泄精甚薄。”10 .19 阳痿 :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痿》,“凡男子阳痿不起 ,多由命…  相似文献   

19.
张坤 《江苏中医药》2003,24(3):17-18
临床上对溃疡日久不敛 ,外伤或刀口感染日久不愈 ,往往见有脓汁 ,便用抗菌消炎药物或苦寒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 ,但有些却疗效不佳 ,病程迁延日久难以收口。殊不知此类患者病理变化多为“虚” ,治疗大法则宜“补”。笔者临床用中医辨证治疗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久不收口者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作探讨如下 :1 溃疡不敛多为“虚”清·许克昌云 :“肌肉者 ,脾胃所主 ;收敛者 ,血气所关。苟使脾胃强 ,血气旺 ,则昨腐今生 ,朝脓夕敛 ,何至迁延岁月。”(《外科证治全书·论敛》)这说明脾胃强弱、气血盛衰与溃疡敛口关系至为密切。溃疡不敛者 …  相似文献   

20.
顾鸣佳 《光明中医》2012,27(6):1080-1081
1 概念及相关治法 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范畴,淋证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指出了淋证小便淋沥不畅甚或闭阻不通之病症.唐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证候》中对淋证病机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淋浊》中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化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