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的脑梗死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且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原发性SAH并脑梗死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爱霞  张怀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52-355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脑动脉在SAH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可致脑缺血或脑梗死,是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收治的SAH42例中临  相似文献   

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常见脑血管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脑出血,居急性脑血管病的第3位。临床上分损伤性和非损伤性SAH,前者多为继发性,后者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为了解SAH的相关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情况,作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现将结果 报  相似文献   

4.
尹丽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118-1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科急症,特征为血液外溢到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充满脑脊液的腔隙中,大多起病急骤,其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脑梗死使其致死率和伤残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12月65例SAH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新脑梗死、癫痫的疗效及对SAH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 将86例SAH病人随机分成奥扎格雷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致死、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臭扎格雷钠预防SAH并发症中的脑血管痉挛、新脑梗死、癫痫疗效确切,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并可预防止血药物所致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瞿浩  刘强 《贵州医药》2010,34(9):800-8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临床较为常见,致死率高达40%左右,幸存者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很高,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是SAH最常见和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CVS的发生是多因素引起的,且其发病机制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病理过程.本研究对SAH后CVS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生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CVS的预防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脑卒中的10%~15%,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67%,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DCI),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其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钱惠农  曹音 《江苏医药》2005,31(9):712-7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一个常见现象。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21%~70%的SAH病人发生CVSE,严重的可造成脑缺血、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的脑血流监测手段,已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采用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病人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TCD诊断CVS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肺部感染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死因素之一[1,2].预防和治疗SAH肺部感染,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为探讨预防和治疗SAH肺部感染抗生素应用原则,笔者等对1996年以来收治的231例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翰文 《江西医药》2013,48(3):259-26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且又严重的脑血管意外,其年发病率高达22.5/10万左右,28d内总病死率为41.7%.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SAH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SAH后引起死亡或重残的最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生率约40%-80%,SAH合并CVS死亡率、致残率明显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定脑脊液(CSF)双针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双针法等压CSF置换治疗的SAH58例及同期采用单针置换治疗的53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CSF双针置换治疗SAH较单针置换治疗更能缓解患者头痛程度,缩短头痛、发热、颈强直等的持续时间,减少脑积水及脑梗死的发生率。结论双针CSF置换治疗SAH较单针置换治疗更稳定可靠、疗效更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罗状英  刘少勇 《哈尔滨医药》2014,34(1):77-77,7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脊液(CSF)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SAH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的12例SAH患者,通过腰穿反复多次用生理盐水置换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本组12例SAH患者经CSF置换术和精心护理,95%临床症状改善,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CSF置换术及护理配合,降低了SAH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并发症,可使动脉瘤破裂后前2周的死亡率增加1.5~2倍.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70%左右出现脑血管痉挛,36%左右可致症状性脑缺血或脑梗死.本文就对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和防治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8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理信 《安徽医药》2005,9(10):778-778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SAH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 %,严重的并发症使其致死率和伤残率较高,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87例SAH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曹群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17-118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PV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V并发脑梗死16例(76.2%),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3例(61.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9.5%);脑出血2例(9.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4.8%)。脑梗死以多发小梗死灶多见(66.7%),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脑出血的出血灶内密度不均匀,周边水肿明显。治疗后,脑卒中痊愈5例,显著进步15例,无效1例。结论PV并发脑卒中以脑梗死多见,以多发性梗死为主,并发脑出血和SAH较少,采用静脉放血加小剂量化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董明昊  隋健美  出良钊  陈益民 《贵州医药》2006,30(11):1003-1004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由于出现脑室系统内的血肿以及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影响了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部分患者可有脑积水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预后有直接影响.Vale[1]将此类脑积水分为急性(SAH后3天内)、亚急性(SAH后4~13天)和慢性(SAH后14天以上)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需行引流或分流等处理.本文就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24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多采取脑脊液置换治疗方法,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其置换方法、置换量各不一致.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SAH病人20例,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以探讨不同脑脊液置换量对SAH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SAH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SAH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非手术治疗23例,死亡30例(51.7%),重残10例(17.2%),中残8例(13.8%),良好10例(17.2%).结论 加强对SAH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SAH患者救治或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症.占颅内出血的首位[1],易产生高颅压,严重者因脑疝致死.故积极有效地防治SAH高颅压对提高SAH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SAH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33例常规治疗组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