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血小板外膜蛋白复合物(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OMPC)的提取方法,为研制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多克隆抗体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DTT裂解法、SDS破碎法、NP-40裂解法和TritonX-100裂解法提取血小板膜抗原,利用SDS-PAGE电泳、动物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ELISA评价裂解效果和免疫原性.结果:在4种方法中,TritonX-100裂解法效果最好,其主要含有分子量从50~160 kD的几乎所有血小板膜糖蛋白和少量小分子的蛋白.结论:TritonX-100裂解血小板获得的OMPC溶解性好、免疫原性强,具有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性,以此作为动物免疫或作为偶联多糖抗原的载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应用Triton X—100抽提和SephadexG—100层析获得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OMP)及其5个组分(OMP_1~OMP_5)。OMP_1~OMP_4均具有促白细胞增多、组胺敏感和胰岛活化蛋白的活性。OMP及其各组分对CHO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使该细胞出现聚集生长,~3 H—TdR掺入量下降和核糖体大量脱落及膜旁颗粒减少等现象。OMP和OMP_1~OMP_5免疫原及其抗血清对小鼠的脑内百日咳杆菌感染有较强的主动和被动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某些OMP组分具有百日咳杆菌毒素的类似毒性,OMP及其组分的毒性与保护作用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冠心病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独立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高瘦素血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表征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外膜蛋白A结合物,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凝胶色谱及电泳分析鉴定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外膜蛋白A结合物,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交叉反应。结果:结合物相对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游离多糖或外膜蛋白A,结合物中荚膜多糖和外膜蛋白A的质量比为3.89∶1,结合物诱生的特异性IgG,IgG1和IgG2 a抗体滴度均增强,并且与3种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结论:证实多糖和蛋白的有效交联,所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单抗类药物的免疫原性问题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抗类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受体-Fc融合蛋白药物)近年来在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根据诱发的抗药物抗体的类型不同,单抗类药物的免疫原性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后果,直至影响单抗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单抗类药物免疫原性的发生机制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蛋白质多聚体对免疫原性有显著影响。根据"质量源于设计"的原则,从单抗类药物的分子设计和工艺设计出发,采取人源化改造、开发人类抗体、检测和控制产品中多聚体含量等,有助于降低单抗类药物的免疫原性,实现单抗类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生产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冠心病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独立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高瘦素血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制成疫苗.HBV转基因小鼠每月肌内注射1针疫苗,共注射7针.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HBV S、PreS1、PreS2抗原及其相应抗体.7针后1个月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别测定分泌IL-4、IL-5、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结果 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每针后体重均有增长.首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S2免疫鼠分别有3和1只抗S和PreS1抗体阳转,无一小鼠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的抗体均为阴性.7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 S2免疫鼠的抗S和PreS1抗体均阳转,8只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分别有9、7和1只抗S、PreS1和PreS2抗体阳转;ISCOM+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的抗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5 647和1∶1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8,P=0.000).7针后1个月,ISCOM+ 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分泌IL-4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19和78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106细胞(t=10.50,P=0.000),分泌IL-5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86和34 SFC/106细胞(t=19.5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且ISCOM+ SS1 S2的免疫原性强于Al(OH)3+ SS1S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原核表达C端截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HBcAg(aa 1-149)〕,并研究其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端截去34个氨基酸的HBcAg基因片段,构建含HBcAg(aa 1-149)基因的克隆质粒及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Rossatta2中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法鉴定。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c水平。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15b HBcAg(aa 1-149)经双酶切和SDS-PAGE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HBcAg(aa 1-149)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形式主要为可溶性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在预期位置(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较高(>90%),并可在小鼠中诱生较高水平的抗-HBc。结论   重组HBcAg(aa 1-149)在原核系统中获得成功表达,并可在小鼠中诱导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ein,GP)Ia基因807C/T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应用Ⅰ型胶原诱导,观察33例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e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对上述33例正常人进行血小板膜GPIa基因804C/T多态性检测.结果 33例正常人中未发现TT基因型;CC基因型正常人,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30%聚集率前的迟缓期较TC基因型显著延长(P<0.05),但二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膜GPIa T807等位基因与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显著相关,可能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 Conjugat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that are based on low-molecular-mass 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 inhibitors are widely used and developed because...  相似文献   

13.
培养肺炎球菌FY06,采用表面活性剂从菌泥抽提外膜蛋白,依次用硫酸铵盐析法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法对肺炎球菌外膜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免疫原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外膜蛋白A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对5种血清型肺炎球菌均有较广泛的交叉免疫效果。可作为新.代的肺炎球菌疫苗成分。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pH对D-对羟基苯甘氨酸溶解度、旋光度、氧化速度、截留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对其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优化后的工艺所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含量为98.8%,比旋度为-1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7例AMI5个时限、30例SAP、3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结果AMI组各时间的GMP-140与GPⅡb/Ⅲa,均高于对照组(P<0.01)及SAP组(P<0.01)。AMI组与SAP组比较,GMP-140、GPⅢb/Ⅲa在24h、48h、72h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1周、2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自身的GMP-140和GPⅡb/Ⅲa有显著的动态变化(F=34.31,F=21.71均P<0.01);24h、48h与1周和2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h与48h、72h相比,48h与72h相比,及第1周与第2周相比则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AMI时血小板功能明显活化,持续3天增高,提示血小板膜糖蛋白参与了AMI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常在血管受到损伤后的整个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活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膜蛋白P2Y12受体存在于血小板的外膜,在血小板活化中有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血小板膜蛋白P2Y12受体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对预防、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介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抗血小板药中的一支奇葩,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展十分迅速,对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选择性高,在治疗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效膜蒸馏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浓缩.考察了进料温度T1、料液加热温度T3和料液流量对膜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结果显示T1升高时膜通量下降而造水比升高;T3升高时膜通量和造水比随之增加;料液流速增加会使膜通量增加,而造水比随之降低;随着浓缩的进行,膜通量和造水比逐渐降低.通过30d连续操作,发现膜组件的操作性能保持稳定.说明使用多效膜蒸馏可将中药提取液浓缩16倍以上,操作温度为70℃时,膜通量可达3L·m-2.h-1,造水比可达7.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0.2μm Al2 O3陶瓷膜微滤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的膜清洗工艺。方法以膜通量恢复率为指标,优选被污染陶瓷膜的清洗剂、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清洗时间等清洗工艺参数。结果陶瓷膜微滤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10min后,药液膜通量已达稳态膜通量,衰减为初始水通量1740L/(m2? h)的14%~22%,即244L/(m2? h)~383L/(m2? h),说明陶瓷膜已被污染;该体系陶瓷膜的最优清洗工艺为: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经陶瓷膜微滤结束后,分别用10kg 室温饮用水在进口压力0.2MPa、膜面流速5m/s 的条件下清洗3次,1次1min,再用10kg 60℃0.5%次氯酸钠溶液在相同微滤条件下清洗30min,膜通量恢复率可达90%以上。结论优选的陶瓷膜清洗工艺稳定、简便、快速,为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大批量陶瓷膜精制清洗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