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地高辛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将地高辛偶联于卵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筛选地高辛特异性抗体阳性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共建立了8个稳定分泌抗地高辛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各细胞系冻存复苏后生长良好,均可生成富含单克隆抗体的小鼠腹水。特异性分析表明,8个单克隆抗体(FD_1,IgG_1;FD_2,IgG_1;FD_3,IgG_2b;FD_4,IgG_2b:FD_5,IgG_1;FD_6,IgG_1;FD_7,IgM;FD_8,IgG_1)均与地高辛呈特异性反应,而与载体蛋白质无反应。测定各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与10种类固醇结构半抗原作阻断试验的结果表明,高亲和力的FD_8抗体与安体舒通、黄体酮、氢化可的松等多种相关类固醇结构均无反应,特异性地高效结合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和毛花强心丙,适用于免疫学检测血中地高辛水平和救治严重地高辛中毒。  相似文献   

2.
地高辛具有很低的治疗比率。因此既要达到有效浓度又要预防中毒,就必须监测血清地高辛水平。多数免疫分析法系用抗地高辛的多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常与地高辛相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呈明显交叉反应。作者制备了抗地高辛的小鼠单克隆抗体且将其用于检测血清地离的的竞争性酶免疫测定法中。测定方法如下:在有血清样本,地高辛标准品或地高辛竞争剂辛  相似文献   

3.
抗地高辛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对免疫化学的基础研究是一种有用的样品,可用于研究内源性地高辛样物质及对强心甙进行免疫测定。全部表型的特性鉴定对选择不同用途具有理想结合参数的抗体是不可缺少的。在两次融合试验中,获得22株高亲和性抗地高辛单抗。应用硫氰酸钾(KSCN)处理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吸收ELISA可在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国际标准产毒株PA-103株,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免疫鼠血清效价经ELISA法检测达1∶80万。取脾脏混悬细胞10~8与10~7Sp2/0骨髓瘤细胞,用50%PEG(MW4000)融合。取有克隆生长孔上清液用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阳性孔,再选阳性孔进行连续亚克隆。由于种种原因,在前七次融合中仅建系一株,在第八次融合中建系成功五株,共获得6株杂交瘤系,分别命名为PM_1,PM_2、PM_3,PM_4,PM_5。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取有克隆生长孔上清用EL-ISA法筛选有抗体分泌阳性孔,再选阳性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连续亚克隆。共进行8次融合,由于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干扰,在前7次融合中,仅建株成功杂交瘤1株。命名为14F10。在排除假阴性及假阳性干扰后,在第8次融合中建株成功5株,命名为:23B9,23F1,23C12,24A6及24B5。在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6.
用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HAT培基选择培养,经3次克隆化共筛选出6株分泌LC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胞细系(4A6,4H6,5A4,6F1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特异性抗体解除洋地黄毒性作用的机制,应用由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的高亲和力抗地高辛特异性MAb,研究了特异性抗体对地高辛抑制家兔红细胞(RRBC)膜Na~+,K~+-ATP酶活性的拮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MAb FD8可高效拮抗地高辛引起的Na~+,K~+-ATP酶活性抑制。10~(4·26)稀释的FD8 MAb腹水在试管内可使4ng/ml地高辛引起的酶活性抑制恢复达50%。给地高辛中毒动物静脉注射FD8 MAb腹水后,RBC膜Na~+,K~+-ATP酶活性抑制迅速恢复,RBC内Na~+、K~+离子浓度异常也得到恢复。本研究从受体水平证实了特异性MAb解除地高辛毒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用斯氏肺吸虫代谢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首次成功地获得了2株分泌抗斯氏肺吸虫代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_1—3B_4和G_2—3C_4。 在培养皿中收集斯氏肺吸虫代谢产物,经透析、浓缩,测蛋白含量为2.4mg/ml。用此抗原(0.1ml)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经腹腔及皮下免疫BALB/c小鼠,每隔3周一次,共三次。末次免疫后10天用单纯代谢抗原0.1ml注入尾静脉一次,融合前3天再从尾静脉加强免疫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和免疫小鼠脾细胞以1:5比例混合,用  相似文献   

9.
用碳二亚胺作为接合剂,致精脒-牛血清白蛋白缩合剂制成人工抗原(Spd-BSA),以此复合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Sp2/0-Ag-14(Sp2)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经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14-G-精脒放射免疫分析法筛选,获得5个分泌抗SpD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成人肝提取的肝脏特异性膜脂蛋白(LSP)免疫BALB/c小鼠,小鼠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1000介导下融合,采用ABC-ELISA筛选抗-LSP阳性孔,细胞融合率为305/384(79.2%),抗体阳性孔数为8/305(2.62%),经过三次克隆化后筛选出5株杂交瘤细胞系(1A3、2E5、2D7、3G8、4F1).培养上清抗体效价在1∶100~1∶  相似文献   

11.
用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氏菌口服感染小鼠,以研究感染的传播机制及免疫反应。实验发现:口服该菌后唯一的肠道侵犯部位是肠集合淋巴结。最低感染剂量为2×10~8个细菌,低于此剂量则感染结果不一致。细菌侵入肠集合淋巴结后迅速扩散,2~3天到达肠系膜淋巴结,4天后到达肝、脾。小鼠经口服感染后第6天发现迟发性超敏反应。第二次再经口服途径攻击时,2~3天肝、脾内的细菌已被完全清除。如用静脉途径进行二次攻击,也有同样的免疫保护效应。将免疫小鼠的脾、肠集合淋巴结及肠系  相似文献   

12.
范纲  史良如 《免疫学杂志》1991,7(2):96-99,92
用正常人的外周血粒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扁桃腺冰冻切片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从2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并经克隆化得到一批稳定分泌抗粒细胞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4株(FPMNI-FPMN4)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单抗作了系统的鉴定,证实它们是粒细胞特异性的单抗。  相似文献   

13.
用HSV—1SM_(44)株免疫C×S/1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 2/0融合,经HAT选择培养,细胞融合率为100%。ELISA筛选后获得53孔产生抗HSV抗体的杂交瘤阳性孔。对1A12、2A8、1G8、1D10、2C55株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做2—5次克隆化,阳性克隆率均达到100%。杂交瘤细胞系经连续传代培养4个月,仍能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冻存的细胞系经复苏后亦能稳定产生抗体。应用ELISA及IF试验证明,5种单克隆抗体均与HSV—1和HSV—2标准株呈特异性反应。ELISA测定,杂交瘤培养上清抗体效价为10~(-2)—10~(-3),制备免疫腹水效价为10~(-4)—10~(-7)。5种单克隆抗体与EBV、CMV、JEV和HFRS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抗宋内志贺氏痢疾杆菌(Shigella sonnei)脂多糖单克隆抗体(Ab1)为抗原,免疫同系BALB/c小鼠和异系DBA小鼠,以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株融合,得到16株能稳定分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Ab2)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5株抗体进行了血清学、免疫化原和免疫生物学鉴定,证明其中2株(AC1和BH8)为内影像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Ab2β)。它们能够模拟宋内菌脂、多糖抗原位点,使动物产生功能类似Ab1的抗体(Ab3),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疫苗的可行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含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EN2)B株和NGC株E基因部分序列pcDNA3.1重组质粒初次和加强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用两株含DEN2 E基因部分序列(1~476 bp)的pcDNA3.1重组质粒与含有佐剂的重组质粒共同免疫BALB/c小鼠,初次免疫后第14天、28天分别加强免疫1次,共免疫3次.收集初次免疫后第14、28、42、70和98天外周血标本,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特异性IgM/IgG类抗体水平,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 不同DEN2毒株E基因部分序列的pcDNA3.1重组质粒初次和加强免疫BALB/c小鼠诱导特异性IgM、IgG类抗体的产生存在差异,B株重组质粒加强免疫小鼠后特异性抗体效价水平较高并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DEN2两毒株E基因部分序列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诱生的特异性抗体类别、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腺病毒载体(Ad)介导人和小鼠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relatedpro-tein2,TRP2)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诱发抗小鼠黑色素瘤免疫的差异。方法Ad编码人或小鼠TRP2(AdhTRP2或AdmTRP2)体外感染小鼠BM-DC并体内皮下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出被免疫小鼠脾细胞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试验(invivoCTL)和细胞内IFN-γ染色(ICS)分析CTL的杀伤活性和IFN-γ的产生;或给免疫后小鼠皮下接种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观察荷瘤小鼠的成活情况。结果invivoCTL和ICS分析显示,AdhTRP2/BM-DC免疫小鼠,其6hCTL杀伤率为(98.7±1.2)%,IFN-γ产生的CD8+T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1.25±0.21)%;而AdmTRP2/BM-DC免疫的小鼠,其6hCTL杀伤率和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8.6±6.3)%和(0.24±0.06)%。荷瘤试验表明,AdhTRP2/BM-DC免疫小鼠后1周皮下接种106B16.F10细胞,观察3个月100%的小鼠无瘤生长;而接种5×104B16.F10细胞至AdmTRP2/BM-DC免疫1周的小鼠,3个月后小鼠成活率仅为40%。结论Ad介导异种(人)TRP2较自身(小鼠)TRP2修饰的BM-DC更为有效地打破肿瘤免疫耐受、诱导强烈的抗黑色素瘤免疫反应,是一种高效的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地高辛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地高辛的细胞毒作用并测定IC_(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Src、p-c-Src(Tyr416)、Akt、p-Akt(Ser473)、ERK1/2和p-ERK1/2(Tyr204)的蛋白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Sr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地高辛浓度逐渐升高,自50nmol/L开始,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当地高辛浓度达到500 nmol/L时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降至最低(P0.05),地高辛作用24 h的IC_(50)为191.45 nmol/L;200 nmol/L地高辛作用SGC7901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c-Src、ERK1/2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c-Sr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结论:地高辛可在体外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和G0/G1期阻滞,这可能与其下调c-Src基因表达以及抑制ERK1/2和Akt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DNA3.1-oipA DNA疫苗在抗螺旋形与球形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抽提并纯化可表达OipA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oipA,以金粉包裹后,用基因枪接种BALB/c小鼠,5 μg/只,接种2次,以pcDNA3.1(空载组)作对照.对免疫小鼠进行:(1)免疫保护实验:于末次免疫后8周,分别给予螺旋形及球形Hp SS1攻击4次,于末次攻击4周后取胃组织做细菌学(组织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测.(2)小鼠免疫指标检测:分别于末次免疫后2、8、12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抗Hp OipA IgA、IgG、IgG1抗体.于末次免疫后12周,取脾细胞,用FLISA法检测IFN-γ、IL-2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以螺旋形及球形Hp攻击的免疫小鼠,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与空载组比较P<0.05.空载组小鼠胃黏膜均出现轻度或重度糜烂,而以螺旋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50%胃黏膜正常,以球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60%胃黏膜正常,与空载组比较P<0.05.小鼠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免疫后8周,产生了抗OipA的特异性IgA、IgG、IgG1抗体,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倍以上;脾细胞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DNA3.1-oipA DNA疫苗能有效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体液与细胞免疫并使小鼠兼具一定的抗螺旋形及球形Hp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免疫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 SP2/0骨髓瘤细胞按 Kennett 方法作细胞融合,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2~3次后,建立一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6-B6),其培养上清经浓缩后作免疫球蛋白亚类签定为 IgM,杂交瘤诱生的小鼠腹水经 SEA 免疫  相似文献   

20.
用国内胃癌细胞系GGC-81-40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经ELISA和IF法筛选,获得了5株产生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称GMG_1系列(GMG_1:1D_(1-1);1D_(1-2);1A_2;4D_6;5B_(10))。现已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