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囊膜受损或晶状体蛋白变性而导致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眼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怕光、视物变暗、变形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在此病发生的早期,患者眼睛晶状体的周围可变得混浊。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可渐渐变白,使其在看东西时如隔着一层烟雾或总是觉得光线不好,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白内障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纵切、横切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未成熟期白内障声像图表现为晶状体周缘回声增强、增厚,呈粗糙的膜样回声,前缘为主;成熟期的白内障晶状体超声图象特征为内部呈粗细不等的棒、点状增强回声。结论高频超声检查白内障具有明显的声像图特征和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囊膜受损或晶状体蛋白变性而导致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眼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怕光、视物变暗、变形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在此病发生的早期,患者眼睛晶状体的周围可变得混浊。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可渐渐变白,使其在看东西时如隔着一层烟雾或总是觉得光线不好,需要靠近物体才能看得清楚。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还可出现视物变形或有重影,甚至在晚上看电视、看灯泡等发光的物体时可出现彩虹现象(即看到发光物体的周围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  相似文献   

4.
晶状体混浊的疾病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病,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随着人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答疑     
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使人看不清东西,这就是发生了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产生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相似文献   

6.
刘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4,(7):1115-1117
目的 探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5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加强白内障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盲、治盲工作。方法 调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年龄≥50岁具有本地户籍或在本地生活时间≥5年的非本地户籍人员,依据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Ⅲ(LOCSⅢ)对白内障进行诊断。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应查2500例,实查2425例,应答率为97.00%。共诊断白内障318例,患病率为13.11%。单因素χ2检验显示白内障患病率与年龄、性别、长期日光照射史、吸烟史、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长期日光照射史、吸烟史、糖尿病和高血压是白内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的白内障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并且与年龄(OR=3.175,95%CI1.558~6.470)、性别(OR=1.987,95%CI1.687~2.340)、长期日光照射史(OR=3.651,95%CI1.558~6.470)、吸烟史(OR=2.361,95%CI1.827~3.051)、糖尿病(OR=4.112,95%CI2.482~6.812)和高血压(OR=2.846,95%CI1.946~4.162)有关。应根据长期日光照射史、吸烟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白内障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大家健康》2009,(4):76-76
虹膜是瞳孔周围含有色素的环形薄膜。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呈双凸状的透明体,医学上叫它晶状体。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发生混浊,变得不透明的一种病症。在我国,白内障是使人致盲的第一大病害。该病有多种类型,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年龄越大,越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状体蛋白变性,纤维间出现水隙、空泡、细胞上皮增殖等改变,透明晶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1 SPARC的生物学特性SPARC (secretedprotein ,acidicandrichincys teine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 ,分子量为 4 0~ 4 3KD。最初 (Termine ,1981)发现SPARC是一种能与Ⅰ型胶原相结合的非胶原蛋白成分 ,与骨质矿化作用有关[1] 。随后 ,一系列研究指出 ,SPARC不仅在骨组织中有高表达 ,而且广泛分布于其它组织与细胞类型中 ,与组织形态发生、矿化、血管生成、肿瘤发生及对损伤的病理反应等组织重建过程有关[2 ] 。1.1 SPA…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生理下,我们双眼看远近的物体都能应付自如,这要归功于我们眼球内偏前部的晶状体,依靠这一透明的、形似放大镜的晶状体的弹性调节作用。到了四十多岁,这个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就日渐衰退了,这时就会出现看远的物体还是很清楚,但要看看近的东西,如书报杂志,穿针引线,就要远远地看,终于连这样也不行,这便是老花眼了。晶状体本身应该是透明的,当光线和外界物体的影像进入眼内时,经过晶状体是通行无阻的。由于受外界因素,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和体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晶状体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晶状体由透明逐渐地变为混浊,并引起视力下降。这就是发生了白内障。  相似文献   

11.
凡是晶状体混浊的眼病称为白内障,它的发生与年龄老化、遗传、免疫、放射线、过度调节、局部和全身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白内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临床上以后天性为主,后天性以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它已占国内外盲目原因中的第一位,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手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骑士 《大家健康》2012,(8):71-71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患了白内障让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精彩。白内障真的是老年人的专属吗?其实,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它与晶状体浑浊程度和部位有关。严重的白内障可致盲。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相似文献   

14.
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晶状体后囊混浊(PCO)又称后发性白内障(after cataract),PCO发生率往往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PCO是目前白内障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儿童PCO发生率几乎100%,几乎所有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2年内发生PCO。目前的处理是再次行后囊截开术,或施行激光后囊切开术。这两种术式都有各自的缺陷,后囊截开术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加重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激光后囊切开术由于患儿不配合经常造成人工晶状体的损害,甚至无法操作手术。超声乳化、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主要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和早期恢复视力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常见的有3类:钝挫伤、爆炸伤和眼球穿通伤所致白内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产盲率88.24%,脱残率58.82%。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混浊。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的超声诊断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声因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是了解眼内情况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目前已有超声诊断白内障的报道,为了探讨晶体混浊各型特征,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我科对207例白内障患者的343只眼进行B超观察,并对照裂隙灯检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1 SPARC的生物学特性SPARC (secretedprotein ,acidicandrichincys teine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 ,分子量为 4 0~ 4 3KD。最初 (Termine ,1981)发现SPARC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