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lncRNAs芯片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小鼠及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lncRNAs表达谱,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s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较,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在小鼠肝组织中表达1.5倍以上并有显著差异(P<0.05)的ln-cRNAs,确定为差异表达的lncRNAs.1.5倍以上变化的共60条;1.5倍以上升高的共17条;1.5倍以上降低的共43条;2倍以上升高共4条;2倍以上降低的共8条;3倍以上升高共2条;3倍以上降低的共2条.[结论]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比较,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lncRNAs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s可能参与了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肝脏特异性Ⅰ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转基因小鼠进行表型分析,并对其肝脏组织进行RNA测序(RNA-seq),获得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表达谱,重点分析与脂质代谢相关的mRNA和lncRNA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构建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收集野生型和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的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脂质蓄积情况;酶法测定肝脏组织三酰甘油含量;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提取两组小鼠肝脏RNA,通过RNA-seq构建mRNA和lncRNA差异表达谱;通过GO和KEGG PATHWA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学过程的富集和脂质代谢通路的分析,筛选出与脂代谢相关的差异显著的mRNA和lnc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肝脏组织中部分差异显著的与脂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肝脏高度表达11β-HSD1蛋白,模型构建成功。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肝脏脂质蓄积,脂质合成通路激活。RNA-seq测序显示,两组样本中有323条差异表达的lncRNA和825条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123条lncRNA表达上调,200条lncRNA表达下调;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RNA数目分别为376和449。进一步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RNA主要参与脂质代谢、脂质生物合成和脂肪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基因表达水平的结果与RNA-seq测序一致。结论:本研究获取了全面的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转录组信息,加深了对肝脏特异性11β-HSD1转基因小鼠肝脏脂质蓄积的理解,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ncRNA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lncRNA2异常表达作为食管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可能。方法应用lncRNA表达芯片技术对14对配对的食管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分析,获得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10倍的lncRNA 134个。应用RT-PCR技术在食管癌细胞系进行验证,并分析43对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lncRNA2在10个食管癌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缺失表达。在43对配对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lncRNA2在26例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11例在癌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另外6例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缺失表达。lncRNA2在60.47%(26/43)的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25.58%(11/43)的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大小、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lncRNA2在食管癌中表达明显升高,是食管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探讨小鼠高脂血症模型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特征及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筛选lncRNA介导的参与血脂异常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通路。方法应用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分别诱导ApoE-/-小鼠12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进行肝脏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和信使RNAs(messenger RNAs,mRNAs);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信号通路(KEGG)注释;结合并分析lncRNA-mRNA共表达关系、miRNA-mRNA靶向关系、lncRNA-miRNA共表达和靶向关系,构建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并筛选关键ceRNA调控轴。结果高脂血症小鼠肝脏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117个差异表达lncRNAs、53个差异表达miRNAs和1689个差异表达mRNAs;差异表达的mRNAs主要参与脂质代谢过程、脂肪酸代谢过程和类固醇代谢过程等生物学功能,涉及PPAR信号通路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等途径;构建的ceRNA调控网络包括16个lncRNAs节点、18个miRNAs节点和33个mRNAs节点,其中lnc-Dubr介导的ceRNA调控轴可能对血脂异常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结论成功绘制出高脂血症小鼠肝脏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并筛选出具有潜在生物学作用的ceRNA调控轴,有望为高脂血症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表达谱变化特征。方法 建立P.y17XL感染BALB/c鼠疟模型,计数红细胞感染率,记录生存率;使用RNA-seq方法确认P.y17XL感染的BALB/c小鼠lncRNA的差异表达谱。GO和KEGG分析以阐明lncRNAs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P.y17XL感染BALB/c小鼠脾脏中lncRNAs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132个lncRNAs表达上调,159个lncRNAs表达下调。通过GO和KEGG分析发现,明显差异表达的lncRNAs包括3个已知和9个新发现的优势lncRNAs,即ENSMUST00000146154.1、ENSMUST00000181191.1、ENSMUST00000202081.1、LNC_000258、LNC_000871、LNC_000962、LNC_002093、LNC_004354、LNC_006284、LNC_004518、LNC_004350和LNC_003730均与疟疾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结论 P.y17XL感染改变了宿主lncRNAs的表达谱,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XOC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穿刺并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NAFLD的患者120例,其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7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无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 EXOC7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EXOC7表达与临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析lncRNA EXOC7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和NASH患者的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显著增高(P值均<0.05),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提升(F=19.9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EXOC7表达与TG、LDL-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5、0.847,P值均<0.001);而与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6、-0.709,P值均<0.001)。lncRNA EXOC7诊断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可信区间:0.599~0.915,P<0.001),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81.17%。结论 lncRNA EXOC7在NAFLD患者中高表达,并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lncRNA EXOC7可能是NAFLD防治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ncRNA PACER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的促进作用。 方法分离和培养急性肺损伤和健康非吸烟者的肺泡巨噬细胞,以及获取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采用qRT-PCR方法检测lncRNA PACER的表达;过表达或敲低PACER后,ELISA方法检测THP-1和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对LPS所致ALI小鼠,尾静脉注射PACER siRNA慢病毒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ALI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和ALI小鼠肺组织中lncRNA PACER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过表达PACER后,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升高,而敲低PACER后,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则降低(P<0.01);ALI小鼠敲低PACER后,小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弱。 结论lncRNA PACER可显著促进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为明确lncRNA PACER作为ALI防治的靶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和电针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组用皮下多点位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5 d,比较各组心电图ST段偏移幅度;采用LncRNA芯片检测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心肌组织LncRNA的表达差异,筛选出电针治疗心肌缺血相关的LncRN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ST段偏移较小;上调和下调超过2倍的LncRNA共153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ncRNA表达谱变化显著。结论 LncRNA可能在电针治疗心肌缺血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rowth arrest-specific 5,lncRNA Gas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5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qRTPCR检测肿瘤和正常肺组织中Gas5的表达,同时比较肺癌细胞株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中Gas5的表达差异,并分析Gas5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的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1)。肺癌组织中Gas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Gas5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Gas5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成为NSCLC判断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女性患者肝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lnc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在PBC应答不佳中的作用及潜在功能。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6例女性PBC患者的肝组织穿刺标本,其中3例对UDCA应答好(对照组),另外3例对UDCA应答不佳(试验组)。通过RNA提取、纯化、扩增及芯片实验,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倍,P <0.05作为筛选条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PBC患者肝组织中lncRNA、mRNA的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对差异表达的LncRNA、mRNA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kyoto ency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  相似文献   

11.
陈哲  霍继荣  朱洪怡  杨丽 《胃肠病学》2010,15(10):604-608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近年我国因误服含吡咯烷类生物碱(PAs)的中草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报道逐渐增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其相关因子在HVO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土三七灌胃30 d和野百合碱灌胃7 d诱导小鼠HVOD模型.动物处死后行血清肝功能指标榆测和全血细胞计数;肝组织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行组织学评分;RT-PCR检测肝组织内皮损伤相关因子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结果:土三七组和野百合碱组成模率分别为80.0%和92.0%.两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指数、血清肝功能指标和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符合人类HVO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肝组织ET-1、TNF-α、IL-1β和PAI-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土三七组PAI-1 mRNA表达显著高于野百合碱组(P〈0.05).结论:土三七和野百合碱均可成功诱导小鼠HVOD模型,模型小鼠肝组织内皮损伤相关因子表达显著增高,提示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损伤相关因子的释放参与了HVO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肝活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前3位的药物是中药91例(49%)、抗生素41例(22%)、解热镇痛药23例(12.4%);临床分类:药物性肝功能衰竭8例(4.4%)、急性药物性肝损伤93例(50%)、慢性药物性肝损伤83例(44.6%)、药物性肝硬化2例(1.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98例(52.7%)、胆汁淤积型35例(18.8%)、混合型55例(29.6%)。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或窦周混合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胆汁淤积、肝细胞凋亡、可见吞噬色素的Kuffer细胞。治愈79例(42.5%),好转102例(54.8%),无效5例(2.7%)。无一例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首位药物为中药,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年龄与性别对异硫氰酸萘酯(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致5、10、20周龄雌雄性小鼠急性肝损伤,通过肝功能(ALT,AST、DBil)检测和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小鼠急性肝损伤变化特征。结果:ANIT 75mg/Kg经口灌胃染毒可致5周龄小鼠血清ALT、AST和DBil明显上升,肝组织学呈明显淤胆改变。随着年龄增加,ANIT中毒所致小鼠上述改变更加明显。雄性小鼠明显重于雌性小鼠,雌性小鼠怀孕后肝损伤胆红素上升,ANIT 100mg/Kg经口灌胃可致雄性老年小鼠出现死亡。结论:ANIT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与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毒性以雄性老年小鼠更加明显,只适合用于制作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NF-α、IL-6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急性酒精性大鼠肝损伤有防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刀豆蛋白A ( 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16只)和治疗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25mg/100g小鼠体重予以尾静脉注射Con A,正常组予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1次/周,共10周。治疗组于造模同时,予血府逐瘀汤药液1ml/100g小鼠体重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则予以等量饮用水,1次/d。10周后,处理各组小鼠,留取血清、肝脾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 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和假小叶形成;肝组织α-SMA和TGF-β1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ALT、 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α-SMA和TGF-β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而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软肝化坚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C57小鼠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C57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造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肝组织中PDGF-B的表达,对不同剂量软肝化坚颗粒进行实验对比,同时进行肝组织炎症评分(G)和纤维化评分(S)。结果各实验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肝化坚颗粒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肝组织PDGF-B表达、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化坚颗粒可能通过降低C57小鼠肝组织PDGF-B的表达,进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人参皂苷Rg3对小鼠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抑制人肝癌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①选用昆明种小鼠6只(雌雄各半,供传代用),昆明种小鼠1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肝癌模型组(30只),人参皂苷R船组(30只),5-FU(5-氟尿嘧啶)组(30只),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30只)。采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肝内注射24h后,人参皂苷Rg3组小鼠灌胃给药,5-FU组腹腔内注射给药,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小鼠灌胃和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10d后处死各组全部小鼠并留取标本进行检测。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5-FU组、人参皂苷Rg2组、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小鼠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肝癌模型组(均P〈0.05);人参皂苷Rg3组和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纽小鼠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5-FU组(均P〈0.05);人参皂苷Rg3联合5-FU组小鼠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人参皂苷Rg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肝癌细胞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是抑制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双环醇对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mg/(kg·d)、120mg/(kg·d)治疗56d(8周)以及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同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用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剂量双环醇对日本血吸虫病致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可致心肌损伤。双环醇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4 w的模拟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和4型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内毒素组(n=10),均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组(n=10),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内毒素组小鼠同时经腹部皮下植入的微泵注入内毒素300μg·kg-1·d-1,连续4 w,正常组小鼠皮下微泵持续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 w后测定小鼠血清内毒素水平,对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NAS),采样Real time PCR法测定小鼠肝组织TLR4及其下游的MyD88和TRIF-related adaptor molecule (TRAM) mRNA水平。结果内毒素组小鼠血清内毒素水平(0.62±0.04 EU/ml)显著高于正常组(0.50±0.06 EU/ml,P〈0.05)和高脂组(0.49±0.05 EU/ml,P〈0.05);内毒素组小鼠肝组织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脂肪变性,NAS积分为(2.30±0.49),高脂组小鼠肝组织炎症较明显,NAS积分为(4.20±1.61),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内毒素组小鼠肝组织TLR4 mRNA 水平上调5.12倍(P<0.01),TRAM mRNA水平上调3.46倍(P<0.01),而MyD88 mRNA水平与正常组比,无显著差别。结论持续4 w的模拟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可诱导小鼠肝脏单纯性脂肪变性,TLR4 mRNA 和TRAM mRNA水平上调,而MyD88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