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玉树震区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地面转送伤员存在问题较多,地震伤员转送全部由航空器转运完成。机场急救中心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指挥,密切配合,自2010年4月15日~5月18日,由玉树机场转运至西宁机场航班共计440架次、1640名伤员。在这次紧急转运伤员工作中,西部机场急救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航空器转运地震伤员的实践经验:①首先必须制定转运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调整;②针对玉树高海拔特点,选择救援人员阶梯式跟进较为科学,最大限度减少高原反应的影响;③民航、地方与部队救援联动。④关注伤情和转送细节,避免伤员二次损伤。⑤航空器转送伤员的辅助装置有待加强研发和推广;⑥建议地方政府在机场等运输港口建立急救物资库,储备足够转送伤员所需物资。  相似文献   

2.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对急诊流程进行应急调整优化。在15min内将病员56名,包括6名重症患者和4名正准备入院的患者转移至安全空旷地带继续治疗;10min内开始救治成都市内地震伤员。地震后1h内医疗救援队即驱车赶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参与救治伤员。建立临时分诊台和眼科、产科急诊室。简单外科处理如包扎、固定和化验、X线检查、B超检查等辅助检查在急诊室进行。对一些病例进行心理干预。地震发生后6h内,救护车出车56次,转运伤员182名;急诊科收治创伤患者268名,清创缝合179名,石膏固定52名。院内无伤员死亡。笔者认为,原来的急诊预案缺少有关地震的内容,应予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分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超声检查在汶川地震伤员分诊中的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结果3307例地震伤员中36.50%(1207/3307)接受了超声检查。所用超声检查方法主要为“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超声筛查出腹腔积血16例、胸腔积液(血)45例、肢体软组织深部血肿12例。超声检查阴性的患者中有5例证实有内脏损伤。超声直接相关病变超声阳性检出率为6.05%(73/1207),没有发现假阳性,假阴性率为0.45%(5/1123)。结论超声检查是震后最主要的创伤筛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分诊伤员,在大批地震伤员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援,并共收治灾区伤员157例。我院所在对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从伤情治疗、心理康复、组织安排为原则出发,以医疗常规为标准,结合伤员的伤情分析,制定伤员出院流程:伤员病情稳定→主治医师按照《出院标准》同意伤员出院→心理干预小组对伤员进行心理测评→医院专家组进行伤员病情评估→医院伤员返乡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安排伤员出院事项。并与行政部门做好协调,提供伤员返乡服务保障。通过制定伤员出院规范、组建工作小组,确保了128例灾区伤员顺利出院返乡。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海军总医院抗震救灾第一医疗队于5月13日14:30抵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晚到达重灾区绵阳市。于绵阳市参与灾区各种医学救援行动整整70d,共诊治灾民13185人次,抢救危重伤员57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45台次;先后4次向重庆、昆明、广州、德阳等地转运伤员58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中外伤性脑梗死(TC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汶川地震伤员208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87例地震伤员中有颅脑外伤伤员175例,32例合并高血压病,8例伤员出现TCI,另有1例全身多发骨折的伤员于伤后第2d出现脑梗死。TCI发生率颅脑外伤组为4.57%(8/175),显著高于非颅脑外伤组(1/1912,0.47%,P〈0.01)。颅脑外伤组中8例出现TCI,1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TCI发生率为34.84%(7/19),显著高于非SAH颅脑外伤组(0.64%,1/156,P〈0.01);高血压组TCI发生率(15.62%,5/32)高于非高血压组(2.10%,3/143,P〈0.05)。结论颅脑外伤伤员,尤其是合并SAH和高血压病者,一旦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体征,均应考虑到TCI的可能,并进行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对大批量地震伤员如何快速有效进行检伤分类和抢救。方法笔者在鲁甸8.03地震批量地震伤员急诊分诊抢救中,采用检伤分类方法,把伤员分为4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3区(红区、黄区、绿区)进行分诊和抢救。Ⅰ级、Ⅱ级伤员进入红区,Ⅰ级伤员立即进行抢救,Ⅱ级伤员立即开通有效静脉通路、心电监护、随时准备抢救。Ⅲ级伤员进入黄区,开通有效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医护人员护送做相关辅助检查。Ⅳ级伤员进入绿区,由护理人员直接护送做相关辅助检查。结果467例地震伤员进入红区141人,进入黄区291人,进入绿区35人。3例伤员在急诊科进行了气管插管,12例休克伤员在急诊科进行了液体复苏。无一例伤员在急诊科死亡。达到了对地震伤员检伤分类的快速分诊分流和及时有效抢救的目的。结论医院急诊科对批量地震伤员的救治,应首先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及时检出危重伤员,采取分级救治,对危重伤员立即抢救,能充分保障地震伤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背景2013年中国四川省芦山地震的应急救援动员效率相比汶川地震有着较大提升,然而,面对同样的道路受阻和地震次生灾害频发的困难,仍未建立起统一的伤员转运管理中心,空运后送的优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方法通过“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地震伤病员诊疗信息,采用SPSS16.0进行平均住院日的非参检验,比较陆路后送和直升机后送伤员的预后转归情况,评价后送方式对地震伤病员的影响。结果两种后送方式对伤员总就诊天数的影响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检验水平上下降较为明显,表明了后运方式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应急救援中发挥出直升机空运后送的优越性,提高获得医院专科治疗的及时性,这对于伤病员的后续医疗救援是至关重要的。结论在目前中国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完善空中救护体系的人员、设备和指挥协调机制,应尽快建立日常运行的伤员转运管理中心,有效的协调各方救援力量,这是下一步应急救援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发生后,郫县人民医院离地震震中近,却受地震影响较小,成为地震伤员救治的前沿后方医院之一。医院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积极开展了医疗救治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救治经过,总结实践经验:政府科学决策,医院组织实施有序,平时急救基本功扎实,科学救治,合理分流伤员是医院地震伤员救治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伤员信息资料收集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大型地震灾害中伤员信息的收集、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发生起至6月2日14点28分止接诊的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2621例地震伤员的资料。结果2621例诊伤员中基本信息资料、诊疗资料完整2338例,完整率89.2%,入院资料完整率100%。516例伤员转院,转院率24.3%。地震伤病员登记表增加“来诊方式”、“车牌号”、“备注”等项目。安排了专门的作人员负责需住院但本院无床的伤员联系相关医院和转院伤员资料的登记和收集。结论大型灾害中伤员信息收集应作改进,如增加来诊方式”、“车牌号”等内容。并应安排相应人员帮助需要转院的伤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综合医院应急救援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提供模型支持。方法对应急医学救援知识体系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和智能体协同作业模型。结果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模型包括顶级本体、领域本体、任务本体和应用本体。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模型中包括指挥智能体、人员集结智能体、医生智能体、诊断智能体、方案智能体、处方智能体、病历智能体、检查检验智能体、护理智能体、患者智能体、后勤保障智能体和综合管理智能体。结论在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中,应急医学救援本体是智能体之间相互通讯的基础,多个智能体的协同作业反映出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整个过程。依据本文所提供模型构建的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多智能体系统,可用于综合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过程的模拟仿真,可为应急医学救援提供良好的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家岭““3·28”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和转运。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分组成立小分队,按小分队实施救援。截至4月1313,共有115例获救,我院救援小分队共现场救护并转运获救矿工9名,救治效果评价良好,全部康复。此次重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织及转运工作,组织有力,救援及时,为以后重特大事故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航耷医学救援网络布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方法对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信息库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目前全区建有6个航空医学救援基地。②网络医院已全面覆盖全区H个地市,已有94家医疗机构签约加入航空医学救援网络,成为航空救援网络医院,网点医院以三曱综合性医院为主。③全区现有2架急救直升机;院内临时起降点和院外接驳为医疗机构设置起降点的主要形式,建立永久停机坪的医疗机构较少。④自广西航空医學救援体系成立以来,已成功转运25例患者。结论广西航空医学救援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快航空医学救援网络布局建设,增加起降点,实现广西航空医学救援网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4.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8日,菲律宾遭受“海燕”强台风袭击。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于11月21日-12月16日(24日下午抵达重灾区塔克洛班开展医疗救护,12月10日完成任务返航归建,在灾区执行任务16天)此次赴菲律宾医疗救护工作圆满完成,各方面协调到位,救护模式清晰,医院船功能发挥完善,加强沟通、救护规范。应特别注意人员及物资的准备工作,以及与其他医疗团队的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6.
移动医院的创建及其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2004年底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9级地震和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中国参加了国际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创建了移动医院,在亚齐省班达亚齐市实施救援.移动医院的编制为26名医务人员,下分指挥组、分类检伤组、现场救治组、外科救治组、内科救治组、医技组、留观后送组.展开后占地约200平方米.开展了巡诊、院内救治、卫生防疫、灾后医院重建,及培训灾区当地医务人员等工作.总结出如下经验:应加强战役后方,应将所有信息数字化,培训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移动医院是救援队实施救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尤其在重大灾害中抢救危重伤员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武警总医院参与亚运会大型活动的卫勤保障演练活动,分析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卫勤保障的特点,提出了军队医院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组织实施办法,研制出适合应对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卫勤保障、现场救护的轻型车载野战医院,共有8个车组成,具备数字化卫勤指挥、现场急救-移动医院分类处理-后送当地医院专科治疗的三级阶段救治能力,实现快速反应、高效救治的院外应急保障。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医院担负卫勤保障的指挥、协同和救援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同直升机大部分部署在军队中。军队医院以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为支撑,开展直升机应急救援服务,这适合现阶段的我国国情。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集中统一、权威、高效,涉及军地双方的组织指挥机构。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成立相应的战备协调中心,并与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办公室相连通,形成一支联合的、反虚快速的空中应急救援队伍,并可加入地方应急救援体系。拥有直升机资源的单位和军队医院均由大军区统一管理、调配和使用。根据应急医学救援任务不同,人员组成不同,急救120或119接到求救电话后,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办公室;军队医院立即通知直升机单位的战备协调中心,后者立即向航管部门申请报批航线,并迅速准备直升机,带上医护人员前往事发地点。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随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多支医疗队,第一时间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院本部和分院组建成立2个救援病区。作为医疗队队长,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经验。医院应把医疗救援培训作为医院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战伤救护培训;储备完善的应急药品和医疗物资;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发生后,统一全院思想很重要;医疗队的食宿应全部实现自我保障;应实行军地合作,及时开展卫生防疫、重视加强心理干预,保障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