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患者 :男性 ,66岁。因乏力、腹胀 2个月 ,于 1 998年 2月1 0日入院。查体 :脾大平脐 ,血常规 :白细胞 81 7× 1 0 9/L ,血红蛋白 97g/L ,血小板 2 82× 1 0 9/L ,幼稚粒细胞 35 % ,未见原、早期粒细胞。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明显增高 1 4 :1 ,粒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占有核细胞的 62 % ,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3 % ,早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4 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为 0。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马利兰、羟基脲、别嘌呤醇治疗 ,2 0d后病情好转 ,血常规 :白细胞 1 0 1× 1 0 9/L、血红蛋白 95g/L、血小板 …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g/L,其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明确病因有利于治疗,现将2001年以来收治43例白细胞减少症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3例均为外周血白细胞数两次低于4.0×109/L;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7-76岁,中位年龄42岁。1.2临床症状:23例有乏力、倦怠、纳差等症状,其它部分病例系住院期间检查发现。1.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1.7-3.7×109/L,平均2.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0.5者14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0.40者16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4-2.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者26例;伴血小板减少者6例,伴贫血者9例。1.4病因分析: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正>例1男性,85岁。因间断性血尿于2006-08-02入院。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入院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4.00×109/L,中性0.70,红细胞计数3.50×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160×109/L。因间断大量血尿,应用氨甲环酸0.5g加入  相似文献   

4.
例1 男,60岁。因乏力、面黄2月,验血发现幼稚细胞于1988年11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8℃。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剑下1cm,脾不大。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9/L,中性0.26,淋巴0.24,幼稚细胞0.50。血小板34×10~9/L。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片示异常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占0.615。确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50岁,因肝血管肉瘤术后肝内多发转移于2007-07-29入院。2005-08在外院行肝血管肉瘤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输入B型、Rh(+)红细胞悬液4U,无输血反应。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0.93×1012/L,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压积9.3%,血小板48×109/L。入院后因贫血,临床医师申请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U。笔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不典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肠伤寒治疗,诱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2岁。因发热、食欲减退、腹胀半月余于1987年6月13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6℃,脉博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21/12Kpa,心肺正常。肝脾均未触及。化验:血红蛋白14g/L,白细胞4.5×10~9/L,中性0.60,淋巴0.40,血小板105×10~9/L。尿常规蛋白(+),白细胞5—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48例。治疗组26例,应用rhIL-11 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如BPC≥50×109/L持续2d或BPC≥100×109/L,即可停止给药。对照组22例,不用rhIL-11和其他血小板生成因子,待血小板自行恢复。无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当BPC≤20×109/L时,均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治疗组rh IL-11可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治疗组BPC≤30×109/L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d,BPC≤50×109/L平均时间缩短3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人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 rh IL-11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2例,应用rhIL-1150μg/kg,皮下注射,1次1d,10d为1个疗程,如果BPC≥50×109/L持续2d或BPC≥100×109/L,即可停止给药;对照组16例,不用rhIL-11和其他血小板生成因子,待血小板自行恢复。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hIL-11可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治疗组BPC≤30×109/L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d,BPC≤50×109/L平均时间缩短3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rhIL-11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例1:女,69岁。患类风湿关节炎(RA)2年,发现血糖升高14年,于2006年3月3日在门诊使用甲氨蝶呤(MTX)10mg静脉滴注治疗,1次/周,同日门诊检查:白细胞(WBC)9.85×109/L,中性粒细胞(N)0.81,血红蛋白(Hb)76g/L,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病例】 女 ,16岁。因发热、左侧胸痛 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3天出现发热 ,体温 3 9℃ ,并左侧胸痛 ,深呼吸及咳嗽时加重 ,左侧卧位减轻 ,口服罗红霉素无效。查体 :体温 3 9 2℃ ,呼吸 2 0 /min ,左下肺呼吸音低 ,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率 110 /min ,律齐。血白细胞 5 1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96,红细胞 2 99×10 12 /L ,血红蛋白 98g/L ,血小板 3 84× 10 9/L ,红细胞沉降率110mm/h。X线胸片示左肋膈角变钝。骨髓象 :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 ,伴核左移 ,细胞形态无畸形 ,有中毒性改变。入院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原因待查。入院后给予一…  相似文献   

11.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成人初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疗效。方法初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首次血小板计数<20×109/L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rhIL-11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每个患者首次血小板计数<20×109/L恢复至20×109/L、50×109/L及100×109/L以上的时间。结果两组两两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所有P=0.00)。结论rhIL-11可明显加速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的恢复,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引起1例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女性,79岁,因顽固性贫血伴有过多胚细胞,每4周需输红细胞而入院接受GM-CSF治疗.入院时白细胞数6.6×10~9/L(中性白细胞65%,胚细胞7%,单核细胞4%);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230×10~9/L;乳酸脱氢酶(LDH)392U/L;血清生化检查正常,血钾为3.6mmol/L.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GM-CSF(糖蛋白108μg=蛋白质75mg),每日二次.治疗后第5天,白细胞数为70.3×10~9/L(中性白  相似文献   

14.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3.12×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5.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左口咽鳞形细胞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术区发生感染,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18.9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98.8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7.98×109/L,治疗第4天后,血常规示WBC 2.77×109/L,N% 80.44%,NEUT 2.23×109/L。考虑为药源性白细胞减少,停止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停用第1天, 血常规示WBC 3.53×109/L,N% 76.24%,NEUT 2.69×109/L。停用第3天,血常规示WBC 4.91×109/L,N% 75.34%,NEUT 3.70×109/L,患者生命体征平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0岁。2003-11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结节、乏力就诊于我院。白细胞32×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收住我院血液科治疗。住院期间血型鉴定为A型,经DA方案输注血小板、抗感染、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缓解出院。2004-04患者乏力加重,出现牙龈出血、血尿、咽部阻塞,只能喝少量流质。查白细胞102×109/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56×109/L,复查骨髓象原始粒细胞25%,证实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再收入我院治疗。血型鉴定,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因正反定型不符,故对患者血样做进一步检查。ABO抗-A、…  相似文献   

17.
笔者遇见1例因口服环丙沙星致剥脱性皮炎,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患尿路感染于12月8日开始服用环丙沙星,每日2次,每次0.2g,12月12日患者先感食欲减退、头晕、倦怠无力、发热,全身皮肤发黄于12月16日住入内科病房。体检:体温38℃,脉搏92次/min,皮肤淡黄,巩膜黄染显著,咽部潮红,肋在肋下一横指,质软,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脾末及,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4g/L,红细胞4.0×109/L,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1,酸性粒细胞0.02,单核细胞0.03,血小板12.5×109/L,总蛋白76.7g…  相似文献   

18.
<正>患儿女,1岁。因腹泻3d,咳嗽、发热2d,呕吐1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心率130次/min,呼吸32次/min。诊断"轮状病毒肠炎并脱水、急性支气管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32×109/L,中性粒细胞:0.689,淋巴细胞:0.24,血红蛋白:101.7g/L,血小板:242×109/L,中性粒细胞:9.8×109/L;降钙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3个月,双下肢臀部及双腕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5d来诊。患儿在5d前因上唇及鼻尖部血管瘤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1次,治疗1d后双下肢、臀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7.7×109/L,血小板(PLT)35×109/L,血红蛋白(Hb)107g/L,中性粒细胞(N)0.33,淋巴细胞(L)0.48。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泼尼松2.5mg,每日3次。口服5d后,复查血常规WBC8.2×109/L,PLT114×109/L,Hb129g/L,N0.63,L0.32。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69,岁。因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伴两下肺感染于1990年10月26日入我院血液科。 实验室检查:Hb126g/L,血小板42×10~9/L,白细胞21.5×10~9/L,幼雅白细胞占70%。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M/E=15.9/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45.0%。红细胞系统重度抑制。单粒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原单占12.0%,幼单占8.0%。ABO血型:O型。11月1日因准备输血,在做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