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内镜下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息肉。结果:所有息肉全部切除,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消化内镜在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尤其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在监视器的直视下,操作者和助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能进行各种操作,操作起来方便、安全、灵活,易于掌握且使各方面的操作者都能配合默契,目前内镜技术的应用在临床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切电凝经内镜切除消化道息肉56例.结果:共切除息肉65枚,60枚进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一次手术完成.结论:高频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黑斑息肉病6例临床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病的临床、影像、病理和内镜表现和治疗对策。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对6例黑斑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均以反复发作的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或便血就诊,伴有皮肤粘膜黑斑,4例有家族史。胃肠钡餐、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均见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病理上为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内镜下息肉摘(切)除和部分肠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黑斑息肉病以特殊部位的皮肤粘膜黑斑和消化道多发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为特征,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并重视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息肉恶变和胃肠道内外并发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在息肉消失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穿孔和出血症状。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46例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胃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98例老年人胃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其中的150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作为治疗组,148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球状电极电凝灼除术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治疗康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胃肠息肉采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疗效好,效果显著,创伤小,创面易愈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岜山万杰医院收治的18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个月...  相似文献   

10.
大肠息肉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切除。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847例,检出大肠息肉108例,其中除2例全结肠息肉外,均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82-1182,1167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方法治疗消化道大息肉,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内镜检查确诊的直径〉20mm的消化道息肉(30枚),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30例中28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成功率为93.3%;2例无法套扎而改其他方法治疗。术中发生渗血2例,均微波止血成功,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2周后复查发现22例创面完全愈合,4例创面处浅溃疡,2例创面仍有残留组织。结论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疗效与安全兼顾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李璧倩  李肖 《现代保健》2014,(5):122-123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我院自2006年引进了高频电切治疗仪,行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27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39-140
目的分析经胃镜下高频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以及总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巨大息肉内镜高频电切的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86例内镜下结肠巨大息肉电切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结肠巨大息肉在医护人员双方的共同配合下顺利进行手术操作,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内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术的配合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结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结肠息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息肉摘除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6.59±4.48)mL、(33.85±3.84)min、(2.43±1.15)d,均少于对照组的(157.48±18.59)mL、(137.28±12.29)min、(6.10±2.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息肉摘除效果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的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息肉摘除更彻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随着内镜操作及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上消化道息肉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治疗,但对于直径较大的上消化道息肉,具有操作复杂并发症高、风险大的特点,要求术后回收瘤标本病理检查,确定瘤体性质[1]。我院对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8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