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癌患者,28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Gy/次,4—5次/周,总DT30Gy;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DT2Gy/次,50:/周,总DT40Gy。结果68处骨转移灶放疗后止痛总有效率为94.1%(64/68),大剂量低分割组有效率为94.8%(37/39),常规分割剂量组有效率为93.1%(27/29),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好的止痛方法,大剂量低分割方式与常规分割方式放射治疗止痛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放疗对骨转移疼痛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3例的放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6MV15MV线或不同能量电子线外照射,根据转移灶GTV的PTV外放2cm,给予常规或低分割放疗,常规分割组:每次2Gy,每周5次,总量40Gy;低分割组:每次3Gy,每周3次,总量30Gy。结果:疼痛的缓解率在85%以上,大约一半的病人的疼痛能完全消失。不同放疗方案组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及不同病灶部位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放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明确,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一些精确放疗技术也可考虑应用于肿瘤的姑息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止痛的疗效。方法62例骨转移癌病人共82个病灶采用两种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常规分割放疗组33例,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30~40Gy/3~4周;非常规分割放疗组29例,每次3Gy,每周5次,总剂量30Gy/2周。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CR)率70.5%,部分缓解(PR)率20.5%,总有效率90.9%;非常规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CR)率62.2%,部分缓解(PR)率21.6%,总有效率83.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疼痛的缓解程度无影响,采用何种分割方式应根据病情及生存期长短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疗对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治疗方法治疗骨转移癌病人78例,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放疗总有效率为92.31%,其中多分割组和小分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3.75%。经统计处理,两组放疗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病人的止痛效果较好,应为首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癌的镇痛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唑来膦酸联合多分割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高剂量30~60 Gy+唑来膦酸(4 mg);唑来膦酸联合单次分割组(B组):46例患者给予单次剂量8 Gy放疗+唑来膦酸(4 mg).结果 A组止痛有效率为93.1%、B两组止痛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8,P=0.275 〉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疗效明确,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式,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2例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采用6MV-X线照射骨转移癌42例共72处病灶,常规分割组:28处病灶,200cGy/次,5次/周,总剂量3000~5000cGy;低分割组:44处病灶,400cGy/次,隔日1次,3次/周,总剂量2400—3600cGy。结果放疗止痛总有效率为90.28%,常规分割组与低分割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割组止痛起效快于常规分割组。结论放射治疗是骨转移癌止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放疗与低分割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分2组,常规放疗组45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DT200cGy/次,每周5次,DT3000~5000cGy;低分割放疗45例:采用低分割照射,300~500cGy/次,每周3~5次,DT2000~3600cGy.结果放疗起到了明显的止痛作用,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大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应根据病情来决定:对一般情况好,预计生存期长的患者应积极给予全剂量的分割治疗,而对于病情相对较重、行动不方便、预计生存期短的患者,应采取低分割照射,同样可以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及放疗止痛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本组4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均经X线、ECT、CT、MRI等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用6MV-X线照射,11例疼痛明显者用非常规分割剂量照射(Dm≥5.0Gy/次,3次/周),其余采用常规分割剂量照射(Dm3.0Gy/次,5次/周),总剂量15~45Gy。结果全组40例患者有效32例,无效8例,6例出现新转移灶,继续放疗4例有效。显效时间2~14d。结论放疗为肺癌骨转移癌止痛的首选治疗方法,作用快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疗对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放射治疗方法治疗骨转移癌病人78例,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总有效率为92.31%,其中多分割组和小分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和93.75%.经统计处理,两组放疗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病人的止痛效果较 好,应为首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冉立  文小平 《贵州医药》1998,22(3):192-193
骨转移癌一般多在恶性肿瘤中晚期出现,临床上常见,骨转移癌最明显的症状是疼痛,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解除患者疼痛应属首要问题。放射治疗疼痛缓解率可达83.4%[1]。但由于放射剂量及照射范围大小的不同,疗效差异很大。现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1985-1995年间收治的79例放射治疗的骨转移癌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5-1995年79例骨转移癌患者,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24-74岁,中位年龄54岁。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占43.03%,乳腺癌35.44%,鼻咽癌0.63%,其它肿瘤0.25%,原发灶不明0.38%。转移部位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86例骨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8例DT40~50Gy,2~5次/周,3~5Gy/次;联合放疗组38例应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DT40~50Gy,2~5次/周,3~5Gy/次。结果全组病例71例有效,总有效率82.6%。单纯放疗组CR率20.8%,PR率52.1%,总有效率72.9%;联合放疗组CR率30.2%,PR率52.3%,总有效率9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放疗至疼痛缓解的时间基本相近,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联合放疗组略高于单纯放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分割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高于单纯放疗,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可能成为骨转移癌治疗的一种新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郭洪涛 《江苏医药》2013,39(2):228-229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缓解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50例癌症合并骨转移患者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实施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组32例,2 Gy/次,5次/周,每日放射治疗1次,总量40-60 Gy/4-6周;低分割组18例,3-5 Gy/次,3次/周,隔日放射治疗1次,总量30-50 Gy/2.5-4周.结果 完成随访3个月-5年.1年生存率24.0%(12/50),2年生存率16.0%(8/50),3年生存率6.0%(3/50).常规分割组止痛显效率为87.5%,与低分割组的83.3%相仿(P>0.05).结论 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而低分割放疗止痛效果与常规分割相当,但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痛是癌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骨转移的放疗止痛作用既快又好,多数骨转移瘤需放疗止痛.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对64例,94个病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并作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放疗联合榄香烯与单纯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骨转移癌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组1为联合组(放疗+榄香烯)30例,组2为放疗组25例;骨转移部位常规照射,剂量30Gy/2W;榄香烯给药方法,放疗开始每日经静脉给榄香烯500mg,共2~4周。结果治疗后4周内联合组临床疼痛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放疗组(90%VS 72%)(P〈0.05),且疼痛缓解时间提前,维持时间长;两组生活质量提高分别为80.4%和65.7%(P〈0.05),且生活质量改善时间长。结论榄香烯对骨转移癌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与放疗有协同作用;并能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形式,在肿瘤患者中约有10%~20%。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往往成为肿瘤患者最大痛苦,对患者的躯体方面、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8年4月-2009年6月对34例骨转移引起癌痛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文星 《北方药学》2018,(7):193-19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对改善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56例骨转移癌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止痛效果、骨转移病灶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观察组骨转移病灶情况(92.86%)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78.58%).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非常良好,能显著改善疼痛、骨转移灶以及活动能力,能有效促进身体康复,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因疼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在骨转移癌的姑息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常规剂量对部分病例无效或疗效维持时间短.多疗程治疗后疗效下降.我们自2002年3月-2005年6月采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6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绍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82-2283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50例骨转移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为单纯放疗。实验组25例患者放疗期间给与唑来膦酸,每次4mg,每3周1次;两组的放疗剂量为30Cy/10次。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完全缓解率76%(19例),部分缓解率16%(4例),轻度缓解率8%(2例)和完全缓解率92%(23例),部分缓解率4%(1例),轻度缓解率4%(1例)(P〈0.05)。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对照组为(15.8±2.4)天和(32±6.7)天,实验组为(8.1±1.8)天和(26±9.3)天(P〉0.05)。18个月内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骨转移瘤的概率分别为20%(5例)和36%(9例)(P=0.0074)。结论:唑来膦酸与放射治疗骨转移瘤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骨转移瘤的放疗效果,减少新的转移灶出现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转移癌姑息性放射治疗的定位、摆位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放射治疗达到预期目的。方法实施并分析152例骨转移癌姑息性放射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及照射技术。结果使用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能顺利完成放射治疗并使96.7%患者疼痛减轻。结论规范放疗技术操作,有效治疗骨转移疼痛。  相似文献   

20.
丁涤非  胡凯  王玉生  张华 《淮海医药》2008,26(3):236-236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疗效:方法分别采用6MVX、10MVX级、Co(60),根据病变部位姑息性局部照射,给予肿瘤吸收剂量300—500cGy/次,3次/周。DT30-50Gy。结果疼痛消失持续3个月以上者(CR)73.3%,疼痛小时持续3个月以下者(PR)15.6%,疼痛不减轻或中断治疗者(NC)11.1%。结论骨转移癌放射止痛疗效满意,可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有提高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