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输卵管妊娠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探讨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造影技术,对60例疑似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造影检查,总结其声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3例手术诊断为输卵管妊娠,8例临床诊断输卵管妊娠。病灶超声造影时可表现为Donut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附件区见长圆形薄壁状回声增强等3种。结论不同类型输卵管妊娠病灶在超声造影时表现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方法 对80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33例,继发不孕47例)进行SonoVue-HyCoSy检查,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腔内流动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随机对2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美兰通染液试验(CLP)进行对照.结果 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P=0.65).以CLP结果为诊断标准,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100%、100%和88.23%,诊断输卵管阻塞部位准确率为70.59%,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SonoVue可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可明确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可同时提示输卵管阻塞部位,该方法准确、简便易行、无创,费用低,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超声造影各时相特点,探讨不同增强模式与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2个HCC病灶的超声造影时相特征进行研究。对其中13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的病灶超声造影过程进行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将其增强模式、曲线各参数及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对照研究。结果 HCC超声造影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增强(100%);门脉相及延迟相12例(37.5%)病灶表现为等或略低回声,为“快进慢出”型,23例(62.5%)病灶表现为低回声,为“快进快出”型。7例高分化HCC中5例(71.4%)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6例中低分化HCC中5例(83.3%)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两组病灶时间-强度曲线在到达峰值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三个参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超声造影动脉相多为快速弥漫增强,延迟相增强信号的廓清快慢则有不同,后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以早期发现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资料,从包块分型、血流分级分析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本组7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宫旁、附件区探及不均质包块者52例,占71.2%;CDFI显示包块内血流信号:0级11例,Ⅰ级32例;Ⅱ级7例,Ⅲ级2例."双环状"征13例,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Ⅱ级8例,Ⅲ级5例.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流产型、破裂型的声像图多以包块形式出现;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的声像图呈"双环状"征.经腹结合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 91.8 %.结论 超声及早检测出"双环状"征声像图,界限不清的附件区包块,盆腔积液,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及附件区包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3岁,因下腹疼3 d就诊.超声检查示:宫底膨隆,子宫右侧角部可见3.8 cm×3.1 cm的"炸面包圈"样声像图(图1).  相似文献   

6.
输卵管通畅性的超声造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的不断研制及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介绍几代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晶氧造影的方法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输卵管妊娠后输卵管的通畅性,对其预后做出评价。方法 用1%的晶氧造影剂对33例(HIFU)治疗后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B—flow模式超声监控下输卵管造影,观察患侧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 3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HIFU)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通畅25例(76%),6例通而不畅(18%),2例阻塞(6%,其中1例附件区可见包块)。结论 超声晶氧造影发现,(HIFU)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性较好。此造影方式是一种评价(HIFU)治疗输卵管妊娠后输卵管通畅情况的较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比B超和子宫动脉造影在输卵管妊娠中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eldinger's技术,将子宫动脉造影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结果 30例子宫动脉造影出现特征性的孕囊血管征象,32例B超检查见到胎囊样结构或附件包块.结论 B超和子宫动脉造影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两者结合使用,诊治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谈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才 《上海医学影像》2011,20(3):177-179
不孕症的定义是已婚夫妇未避孕、同居12个月未怀孕。年龄15~44岁女性发生率约为9%(5%~15%)。不孕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从未有过妊娠史,后者为曾经妊娠过,但近1年内未妊娠。美国的1份研究报道显示,15~44岁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生率已从1982年的8.5%降至2002年7.4%[1]。但由于定义的不同和方法学的差异,统计数据可能有偏  相似文献   

10.
刘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217-5218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输卵管妊娠病例,进行总结。结果:超声对55例输卵管妊娠的异常声像作出了早期明确提示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输卵管异位妊娠快速、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CEUS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声像图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方法 将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弥漫型组(n=30)和局限型组(n=12),以1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ROI造影剂灌注声像图特点,并分析病灶区的TIC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峰值时间(TTP)、上升时间(RT)及峰值强度(IMAX),比较3组血流灌注情况和TIC参数。结果 弥漫型组、局限型组与对照组的增强均匀度及峰值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弥漫型组和局限型组与对照组TTP、RT及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CEUS的不同的灌注特征和TIC的特点,可为定量分析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经周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 <3cm的肝内占位性病变 5 4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良性病变 2 0个 (血管瘤 9个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3个 ,炎性假瘤 4个 ,术后疤痕 1个 ,肝硬化结节 3个 ) ;恶性病变 3 4个 (肝细胞肝癌 3 1个 ,肝腺瘤样增生癌变 1个 ,胃癌及结肠癌肝转移各 1个 )。造影剂采用Levovist ,剂量 2 .5g ,浓度 40 0mg/ml。结果 良性病变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3 0 % (6/2 0 )和 40 % (8/2 0 ) (P >0 .0 5 ) ;肝癌造影前后血流显示率分别为 5 3 % (18/3 4)和 94% (3 2 /3 4) (P <0 .0 1) ,造影后血流显示明显提高。结论 Levovist造影后 ,肝内病灶血流信号得到明显增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充分显示了肿瘤内血流分布状况 ,有利于克服肿瘤大小及深度对血流显示率的影响 ,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8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均无增强,呈边界清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2例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早期周边可见环状增强,于动脉晚期消退,门脉期、实质期内部无增强.结论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对肝脏坏死性结节有较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肾脏外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诊断肾脏外伤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肾脏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并与手术或CT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5例患者中确诊肾脏外伤18例,常规超声检出率为77.8%,对比增强超声检出为94.5%。结论对比增强超声对肾脏外伤较常规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价值。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全身肝素化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肝素化处理,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犬体表脾区,建立闭合性脾损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对脾进行普通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验结束后评估脾损伤情况并与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普通二维声像图:脾实质损伤区回声不规则,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晰,部分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包膜下及腹腔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超声造影所见:脾实质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时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不同;脾包膜破裂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微气泡自破裂口向外呈“涌泉状”或“喷射状”移动;脾内血肿形成而止血时,血肿内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效应。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关性好。结论超声造影能通过微气泡的增强特征实时判断脾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形成血肿。  相似文献   

16.
囊性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肾脏囊性病灶的能量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表现.病理及随访结果 示26例病灶中,囊性肾癌1 5例.肾囊肿11例.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为:能量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上,病灶的囊壁囊隔或结节处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声像图上,囊壁囊隔或结节处有造影剂灌注;CT增强扫描时,囊壁囊隔或结节处的CT值与CT平扫相比上升15 HU以上.将各影像学诊断结果 与病理及随访结果 对照,统计比较其对囊性肾癌的诊断能力.结果 能量多普勒超声、增强CT、超声造影对肾脏囊性病灶的血供显示率为46.2%、55.6%、73.1%,其中超声造影对病灶血流的显示最为敏感.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囊性肾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46.7%(7/15)、54.5%(6/11)和50.0%(13/26);增强CT分别为66.7%(8/1 2)、66.7%(4/6)和66.7%(12/18);超声造影检查为100%(15/15)、63.6%(7/11)和84.6%(22/26).结论 超声造影能敏感有效地反映肾脏囊性病灶的血供情况,已经成为诊断囊性肾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也可以作为肾脏复杂囊性病灶的随访复查手段以避免CT检查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评估闭合性肝损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闭合性肝损伤伴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对10只实验猪肝区进行撞击,建立闭合性肝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采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实时观察肝局部回声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出肝,对损伤情况进行大体评估、常规HE染色检查,将二维声像图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二维声像图显示:10只实验猪肝局部损伤区均有回声强弱不等的点状、片状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晰;7只可见肝包膜连续性中断,3只中断不明显;肝包膜外(膈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超声造影显示:动脉相及门脉相血管显像呈放射状增强的特征在损伤区中断,可显示微气泡回声自损伤(或裂口)处向外移动呈“涌泉状”或“喷射状”流人积液区,损伤区肝组织较正常肝组织增强延迟;延迟相正常肝组织增强回声开始减弱而损伤区回声减弱缓慢,损伤区因造影反差形成明显的边界。大体观察10只实验猪局部肝实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挫裂性损伤及肝包膜破裂,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闭合性肝损伤的范围、程度及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对进一步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B细胞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57岁.突发高热1天入院.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WBC 7.45×109/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阴性.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左叶形态失常,左外叶上段支可见外凸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分布均匀,大小约6.4 cm×8.2 cm,内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脾外伤评估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脾外伤常规超声检出28例,漏诊14例(轻重不同程度各7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漏诊2例(均为轻微损伤)。超声造影在损伤灶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01)。在42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无一例发生级别低估,且与CT和(或)手术组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在脾外伤检出率及脾外伤程度分级评估上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基本与手术或(和)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EUS在肢体假性动脉瘤(PSA)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7例肢体PSA患者,应用CEUS对PSA载瘤动脉瘤颈尺寸、瘤腔大小及附壁血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共检出33个PSA(残存假性瘤腔32个),其中1个瘤腔闭塞。CEUS假性瘤腔附壁血栓显示率为96.87%(31/32),常规超声附壁血栓显示率为75.00%(24/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EUS血栓表面显示率为90.62%(29/32),常规超声为46.87%(15/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01)。CEUS示残存瘤腔最大切面面积为(11.99±6.49)cm2,常规超声为(8.32±7.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EUS载瘤动脉显示率为100%(27/27),常规超声为77.78%(21/27,P=0.023)。结论 CEUS在PSA的诊断及评估中具有其独特优势,应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