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正常人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和位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特点。方法 36例健康成人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应用QTVI和组织追踪(TT)测定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时的心肌速度和位移。结果 同一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从心底部到心尖部呈逐渐递减(P〈0.001);同水平节段各室壁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不相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速度和位移的相关性良好(r=0.75~0.86,P〈0.01)。结论 OTVI和TT对评价左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心肌速度分布图(MVP)检测心肌速度梯度(MVG),对正常青年人左室短轴方向后壁局部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方法记录500名正常青年人左室短轴方向后壁MVP,根据心内膜下心肌速度和心外膜下心肌速度之差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得出心肌速度梯度。结果正常青年人左室短轴方向后壁心内膜下心肌运动速度大于心外膜下心肌运动速度,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VGS)为(3.27±1.33)cm/s,舒张期心肌速度梯度(MVGD)为(-8.19±4.92)cm/s。结论 MVP能准确地反映短轴方向心肌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速度,不仅以图谱的形式显示心肌各点速度分布情况,还可得出MVG定量局部心肌的运动状态,为局部心功能评价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3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QTVI曲线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结果 Vs、Ve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Va则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狭窄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的Vs和Ve能较准确地检出冠心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但对区分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的脉冲速度的模式来测量二尖瓣环的舒张和收缩速度,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人的二尖瓣环舒缩速度。多普勒组织成像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结果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均较正常组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左心室长轴的收缩功能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曲美他嗪治疗的冠心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d,3次/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应用TDI技术分析计算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收缩峰值速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CLBBB)20例,正常对照者20例,采用心尖长轴四腔心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应变、应变率及整体长轴应变(GLS),心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FS%).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BBB组,的左房内径、E/A、左室长轴心内膜下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减低(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左束支患者的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左室收缩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1例,无糖尿病及心脏疾病的正常人3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心尖位两腔、左心长轴及四腔切面测量,获得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间隔及前后壁厚度、左房左室内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尖位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降低,各节段各部位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发生严重冠心病之前能够早期发现局部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与左室扭转值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追踪观察KD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获得早期KD患儿组及对照组左室扭转值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室扭转值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内膜旋转峰值、外膜旋转峰值、平面旋转峰值、跨壁扭转峰值的F值分别为75.56、14.52、37.97、2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冠状动脉损害组与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左室扭转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早期左室扭转值下降可作为早期诊断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末容积(ESV)、左室舒末容积(EDV)、左心室每搏搏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结果术后LVEF、LVFS、SV、E/A增大,ESV、EDV减小,所有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3个月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末容积(ESV)、左室舒末容积(EDV)、左心室每搏搏出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结果术后LVEF、LVFS、SV、E/A增大,ESV、EDV减小,所有指标问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冠状动脉正常心室壁瘤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不适,伴心悸、气促和胸闷等,活动后加重。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9)%与(50±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大小分别为(62±10)mm与(53±6)mm,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随访2~12个月。结论通过心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没有心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的功能,这种心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QTc间期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是相对安全的药物,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尤其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