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水平变化对肝癌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5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癌患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IGF-Ⅱ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癌患者的TGF-α和IGF-Ⅱ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0.01),结论:血清TGF-α和IGF-Ⅱ可作为鉴别论断肝癌和肝硬化 辅佐性指标,联合检测AFP可提高肝癌阳性检出率。α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IGF-1、IL-17水平变化与肝癌的关系,探索有无可能根据血清中IGF-1、IL-17水平为肝癌诊断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个体的血清标本进行外周血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L-17(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AFP(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水平测定,运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各组外周血IGF-1、IL-17、AFP水平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病例组平均IGF-1水平低于健康组,病例组平均IL-17水平及AFP水平均大于健康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并无明显相关,IGF-1或许为保护性因素,或可降低肝癌的发病概率。IL-17的增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为肝癌的危险因素。AFP、IL-17联合诊断并不能提高联合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但单独测定肝癌患者IL-17的阳性率达80%,未来或可于临床应用IL-17结果诊断肝癌,从而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陈海波  赵统兵 《河北医学》2003,9(7):619-620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与HCM心室肌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n =2 9)、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 (n =2 6 )和HCM组 (n =18)。以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重量指数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 - 1水平 ,比较 3组血清IGF - 1水平 ,分析IGF - 1水平和心室肌肥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清IGF - 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血清IGF - 1与左室重量指数高度相关 (r =0 .91,p <0 .0 1)。结论 :IGF - 1可能参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和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筛选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肝癌患者、47例健康体检者和28例肝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IGF-2,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一批研究对象的血清AFP、GGT-Ⅱ、APT的水平,用ROC曲线对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肝癌患者的血清IGF-2水平及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和肝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GF-2和AFP、GGT-Ⅱ、APT在特异性为95.6%(43/45)时,灵敏度分别为76.0%(57/75)、53.3%(40/75)、66.7%(50/75)和42.7%(32/75),以IGF-2最高,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36、0.891和0.697,以IGF-2与GGT-Ⅱ较高;联合检测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和诊断效能,联合检测以(IGF-2)+(GGT-Ⅱ)与(IGF-2)+(AFP)+(GGT-Ⅱ)较好,灵敏度分别达到了94.7%(71/75)和97.3%(73/75),AUC分别为0.969和0.984.结论 血清中IGF-2、AFP、GGT-Ⅱ和APT对于肝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GF-2与AFP、GGT-Ⅱ、AP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效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中抑癌基因TSL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涛  白华龙  周闯  宋燕  冯留顺  张水军 《医学争鸣》2007,28(23):2141-2143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SLC1蛋白在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肝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期,检测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AFP水平.结果: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其评分为17/50(3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6/50(72%)(P<0.01);TSLC1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的临床分期、HBV感染及血清中AFP水平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TSLC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其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转移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建民  朱帆 《吉林医学》2012,33(4):722-7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Ⅱ)、CA199、AF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Cyberknife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IGF-Ⅱ、CA199、AFP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Cyberknife治疗前血清中IGF-Ⅱ、CA199、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yberknife治疗后患者血清IGF-Ⅱ、CA199、AFP的水平显著低于Cyberknife治疗前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肝癌患者CR23例,PR82例,NC14例,PD6例,近期有效率(CR+PR)为84.0%。结论:血清IGF-Ⅱ、CA199、AFP的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及放射治疗疗效的监测;Cyberknif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G1ypican-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ypican-3和IGF-Ⅱ的表达情况.结果:Glypican-3、IGF-Ⅱ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75%和76.25%,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和48.7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IGF-Ⅱ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术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在癌组织中Glypican-3与IGF-Ⅱ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253,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Glypican-3及IGF-Ⅱ高表达,可能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30-13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 (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50例良性肝病患者设为良性肝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肝癌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差异。结果:(1)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良性肝病组血清AFP、AFP-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3)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和准确性(88.6%)均高于单一检测,而特异度低于单一检测(P<0.05)。(4)腹腔镜肝切除术后1个月,肝癌组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AFP、VEGF的水平。结果: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前后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FP、VEGF血清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栓塞后AFP、VEGF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AFP、VEGF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转移均相关(P<0.05)。结论:AFP、VEGF血清水平可作为肝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AFP、VEGF在肝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方法 :2 0例PDR伴不同程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患者为观察组 ,2 0例健康人及无眼病的尸体眼 1 0眼为对照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 - 1及EGF的含量。结果 :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IGF - 1及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观察组玻璃体与血清中IGF - 1及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切割物中高表达IGF - 1及EGF ,IGF - 1及EGF在P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同时收集61例胆囊相关疾病(包括胆囊癌、胆囊结石等)患者、110例肝脏良性疾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49例其他器官疾病(包括肺、消化道、胰腺等)患者以及11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血清PIVKA-Ⅱ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肿瘤标志物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两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PIVKA-Ⅱ和AFP的诊断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40.26 m Au/m L和184.60 ng/m L时,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3(95%CI:0.913~0.974)和0.876(95%CI:0.829~0.922)、敏感性分别为84.10%和58.00%、特异性分别为95.50%和97.60%。PIVKA-Ⅱ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最大,为0.960(95%CI:0.938~0.982),敏感性为89.80%,特异性为92.70%。结论 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明显优于AFP,PIVKA-Ⅱ联合AFP检测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血清糖类抗原50 (CA50)、甲胎蛋白(AFP)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均接受血清CA50、AFP检测,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CA50、AFP水平,重点分析血清CA50、AFP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Ⅳ期患者血清CA50、AFP水平高于Ⅲ期、Ⅱ期、Ⅰ期,Ⅲ期患者血清CA50、AFP水平高于Ⅱ期、Ⅰ期,且Ⅱ期血清CA50、AFP水平高于Ⅰ期(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AFP水平高于中分化、高分化,中分化患者血清AFP水平高于高分化(P<0.05)。经Kendall的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50、AFP水平与肝癌患者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分期呈正相关(r>0,P<0.05);血清AFP水平与肝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50、AFP水平升高是肝癌患者CNLC分期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包含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124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和同时间段来源于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的325例单纯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标本。对所有患者AFP、PIVKA-Ⅱ、AFU水平进一步分析。用ROC曲线评估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用于从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乙肝相关肝癌的效果。结果与肝硬化乙肝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乙肝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和PIVKA-Ⅱ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癌组的AFU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时PIVKA-Ⅱ的AUC最大,其次为AFP,AFU的AUC最小(P0.05)。当AFP、AFU、PIVKA-Ⅱ3者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且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8.4%和93.3%,高于3种标志物单独或者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从肝硬化患者中筛查肝癌时的AUC更大。结论 PIVKA-Ⅱ、AFU、AFP联合检测能够提升乙肝相关肝癌的早期诊断效率,尤其当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时,联合检测筛选出肝细胞癌的能力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人原发性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的印迹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2)基因印迹状态,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生机理提供线索。方法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IGF2基因杂合状态,用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半定量检测IGF2基因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GF2印迹状态、表达量与人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结果55.6%(10/18)的肝癌组织存在IGF2基因印迹的重新获得,与之相对的远癌组织有60%(6/10)也发生了IGF2基因印迹的重新获得。50%(9/18)的癌组织IGF2基因过度表达,但表达量与基因印迹的改变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IGF2基因印迹的重新获得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4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体检中心1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采用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肝癌、预测生存期的价值,采用Logistic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诊断肝癌的AUC分别为0.805、0.772、0.729和0.873(P0.05)。病死者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生存者(P0.05)。血清GP73、AFP、CHI3L1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联合预测生存期≥6个月的AUC分别为0.765、0.748、0.731、0.853(P0.05)。结论血清GP73、AFP、CHI3L1联合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三者联合还能预测患者生存期,为临床决策、干预等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其检测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120例肝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80例良性肝病、80例正常体检的成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AFP、CEA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FP、CEA和VEG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三者的表达与肿物体积、肿瘤数量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有关。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VEGF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IGF-1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定量检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IGF - 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的含量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 4 1例前列腺癌 (PCa) ,6 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4 8例健康男性 (正常对照组 )血清中IGF - 1、PSA和fP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IGF - 1、PSA、fPSA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GF - 1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增高趋势 ,但各分期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PH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IGF - 1水平随前列腺增生体积 (PV)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结论 :IGF - 1的高低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有关 ;IGF - 1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ez家族锌指蛋白1反义RNA1(FEZF1-AS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IGF2B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 FEZF1-AS1、IGF2BP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GF2BP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肝癌组织lncRNA FEZF1-AS1、IGF2BP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肝癌组织lncRNA FEZF1-AS1、IGF2BP1表达与肝癌病人生存率的关系;Pearson分析肝癌组织lncRNA FEZF1-AS1与IGF2BP1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lncRNA FEZF1-AS1、IGF2BP1 mRNA表达水平及IGF2BP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lncRNA FEZF1-AS1与IGF2BP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组(80例)和对照组(77例)空腹血清IGF-Ⅱ。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中的IGF-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患者IGF-Ⅱ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GF-Ⅱ可反映肝功能的剩余能力,也可作动态观察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有助于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不育症患者在不同阶段血清及卵泡液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浓度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浓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妇女45例,在取卵日分别抽取外周血,穿刺取卵时留取卵泡液,应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浓度变化并记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结果:血清IGF-Ⅱ水平高于卵泡液,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组与未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IGF-Il、 VEGF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诱导卵泡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调节卵母细胞的成熟,并直接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IVF-ET的结局.IGF-Ⅱ是卵巢中具有重要生物学效应的调节因子,在卵巢局部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卵巢功能.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有高于非妊娠患者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