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脂瘤性中耳炎破坏鼓室盖或鼓窦盖造成骨质缺损时,硬脑膜及脑组织可坠入中耳乳突腔形成脑疝。本文报告2例。 例1 男,15岁。住院号55645。自幼左耳流脓,左侧面瘫4年。左外耳道长满肉芽组织。乳突X线片,左侧胆脂瘤。左侧乳突探查术:术中见外耳道后壁破坏,鼓窦盖及乳突盖、侧窦骨壁广泛骨质破坏。硬脑膜呈球形下坠垂入乳突腔。乳突下部及鼓室内均为胆脂瘤充满。听骨缺损。半规管部位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1971年开始用耳道内上鼓室径路或称前径路,共施行乳突根治术84例。常规耳内切口,分离外耳道皮瓣并暴露乳突区。用切削钻头磨除外耳道后上方骨质,用中号磨光钻头打开上鼓室,再经鼓窦入口进入鼓窦,视病变范围大小磨除所需除去的骨质。清除胆脂瘤后在双目手术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鼓室病变并细心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因右耳听力减退一年,眩晕、恶心、呕吐5个月入院。检查:右侧外耳道后上壁肿胀,无压痛,鼓膜不能窥及。压耳屏出现眼球震颤、眩晕及倾倒。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乳突X线片示:右侧上鼓室、颞骨鳞部、乳突前部有骨破坏。入院后4天行右侧中耳乳突探查术。术中见外耳道后壁、上鼓室外侧壁骨质破坏,暗红色肿瘤样组织累及乳突前部、鼓窦、鼓窦入口、上鼓室及部分颞骨鳞部  相似文献   

4.
例1,由于胆脂瘤破坏左鼓室前壁,腐蚀颈内动脉壁所致。左乳突X线摄片见有巨大胆脂瘤,约2.5×3.5cm,外耳道后壁及前壁骨质破坏。手术探查:见中耳腔前下方有约1×1cm的骨破坏区,见有血管搏动,血管壁呈灰色,判定为颈内动脉。患者反复左耳出血,同时有口、鼻出血,出血量从40~50ml至500~  相似文献   

5.
胆脂瘤型中耳炎16例中男13例,女3例,均为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左耳10例,右耳6例,25~40岁.术中发现听骨完全消失9耳,部分听骨残存7耳,多为锤、砧骨破坏消失,面神经水平段暴露6耳.术前纯音测听语言区平均听阈骨、气导差为30~40dB.乳突X线片示12例X线片有0.2~0.3cm的类圆透亮区,周边硬化致密,不同程度地累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4例透亮影周边部分硬化,有轻度不规则的侵蚀性骨破坏.16耳均行乳突手术治疗,手术采取耳内进路,经外耳道开放上鼓室,与外耳道连通,要点是削低外耳道后壁并彻底清除上鼓室、鼓窦、乳突病变,形成大的外耳道口,这对术腔通气极为重要,术腔采用游离皮瓣覆盖以加快干耳.术中见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内有完整包膜的胆脂瘤或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胆脂瘤仅位于上鼓室5耳,其余11耳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腔内均有大量胆脂瘤.术后听力提高13耳,占80%;听力改进15~25dB 4耳,占25%;10~20dB 9耳,占56%;听力无明显改进3耳,占19%.无面瘫和外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13耳术后均得1干耳,3耳继发流脓.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相似文献   

7.
中耳脑膜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69岁。因左耳持续流脓伴左外耳道肿物 1 8个月 ,于 1 999年 1 0月 2 7日入院。检查 :左外耳道内可见淡红色肉芽样新生物堵满 ,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 ,触之柔软 ,不易出血 ,根部探查不清。左耳全聋。CT报告 :左侧乳突气化不良 ,密度增高 ,部分骨质破坏、缺损。初步诊断 :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型。于 1 0月 2 9日在局麻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膜消失 ,鼓窦区及乳突腔骨质已破坏 ,其内被病理性肉芽组织充满 ,将鼓窦入口、上鼓室、中鼓室以及下鼓室连在一块的较大的肉芽样组织取出后送病理检查。鼓室盖完整。手术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8.
局限于上鼓室的小胆脂瘤症多采取外耳道像存术式。但如果从上鼓室及乳突清除胆脂瘤后,上鼓室侧壁的骨质缺损(简称 SD)没有封闭,术后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可从此部位再次凹入上鼓室,而再次形成胆脂瘤。1975年以来作者开始使用正方形骨片修复 SD,并命名为“上鼓室侧壁成形术。”手术适应症:1.因胆脂瘤而产生的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缺损在0.5×0.5cm 以下;2.胆脂瘤局限在上鼓室内,且易剥离;3.胆脂瘤仅在听骨外侧,没有包绕听骨,尤其镫骨足板和脚;4.面神经管和水平半规管没有骨质缺损;5.中耳腔没有胆脂瘤,或有少量胆脂瘤。中耳腔粘膜病变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2 4岁。因左面瘫一年 ,左耳流脓及左乳突区脓瘘 3个月就诊。在此之前无中耳炎病史。一年前出现左面瘫 ,行针刺治疗无效。 3个月前开始左耳流脓 ,一周后乳突区红肿破溃流脓 ,无耳鸣眩晕。体检 :心肺肝脾正常。左外耳道后壁塌陷 ,外耳道少许脓性分泌物 ,鼓膜窥不见 ,乳突尖部可见瘘管 ,压之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左周围性面瘫 ,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CT报告 :乳突区见骨质破坏约 2 cm× 2 cm,拟诊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在局麻下行乳突根治术 ,术中见外耳道后壁 ,乳突尖部骨质均破坏 ,鼓膜及听小骨无存。鼓室、鼓窦、外耳道、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中施行外耳道成形木的作用。方法: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59耳(部分伴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通过耳道内和耳后联合切口,分离外耳道后壁皮瓣并向前上翻起固定,游离外耳道前壁皮肤,磨除外耳道前下方悬骨及周边骨质,扩大骨性外耳道,开放鼓沟,充分暴露鼓环,鼓膜彻底去上皮化。清除中耳病变后,外植铺放颞筋膜,回复外耳道前壁皮肤和后壁皮瓣,明胶海绵固定。术后1周开始滴耳,外耳道明胶海绵4~6周自然排空。结果:随访0.5~3.5年,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外耳道宽敞,鼓膜形态好,无皮瓣坏死、外耳道狭窄和胆脂瘤珠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外耳道成形术是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的必备步骤,有助于鼓膜彻底去上皮化、筋膜铺放及避免胆脂瘤珠形成,并且便于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中耳内窥镜解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经不同途径的中耳内窥镜解剖所见。方法 :采用 0°,30°,90°的硬质内窥镜 ,对 17个颞骨标本进行了观察 (其中干标本 6个 ,湿标本 11个 ) ,内窥镜插入途径有 :外耳道 ;耳后切口 (包括乳突腔 鼓窦和乳突腔 后鼓室两条亚途径 ) ;中颅窝。结果 :外耳道途径 :采用 0°,30° ,90°的硬质内窥镜 ,所有鼓室结构都可看见 ,包括鼓室窦、面隐窝、上鼓室前隐窝等隐蔽处 ;乳突腔 鼓窦途径 :可以看见乳突腔、鼓窦、上中鼓室等结构 ;乳突腔 后鼓室途径 :可观察到乳突及中下鼓室结构 ;中颅窝途径 :可以观察到上鼓室、鼓窦、乳突腔及鼓室外侧壁的结构 ,中鼓室的大部分结构亦可观察到。结论 :经不同的途径行内窥镜术能清楚地观察到中耳各个结构 ,因此能减少胆脂瘤的复发率及评价术后中耳腔的状态 ,其中 30°的内窥镜提供的视野较好 ;但如经外耳道途径观察后上鼓室及经乳突腔 鼓窦途径观察后鼓室 ,则 90°内窥镜较适合  相似文献   

13.
例 1  女 ,6岁。“感冒”后间断左耳溢脓伴听力下降 3年余 ,曾多次在外院以“慢性中耳乳突炎”行保守治疗。检查见 :左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附着 ,清除后见鼓膜后上象限穿孔 ,外耳道后上壁近鼓膜处塌陷 ,鼻腔通气良好 ,增殖体、腺样体无肥大。CT示左耳胆脂瘤性中耳炎。诊断 :左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于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 ,术中见乳突腔、鼓窦及上鼓室为胆脂瘤充填 ,清除上鼓室胆脂瘤时见其内有 1个 0 2cm× 0 2cm× 0 2cm的红色塑料珠。术后 10d痊愈出院 ,随诊 2年 ,未见复发。例 2   男 ,6岁。污水灌耳后右耳间断…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在联合进路的鼓室成形术中保存鼓沟和盾板(scutum)是肯定的,并应修复这些部位的缺损。但在镫骨切除术中凿除耳道后上壁的突出部分后,在鼓沟或/及鼓室盾板有切迹形成或某些鼓室盾板有自然缺损而未见鼓膜内陷。故作者采用经耳道鼓室开放术以代替经乳突鼓室开放术,于1972~1978年间对42例鼓上隐窝或/及后上象限内陷袋有或无胆脂瘤的病人进行了上述手术。操作:耳后切口暴露乳突气房、鼓窦和外耳道。剥离骨性耳道上、后壁皮肤直至鼓上隐窝穿孔缘和后上象限的鼓沟,磨去耳道顶壁骨质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评价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7例(69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施行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IBM)及软壁外耳道重建,手术开放鼓窦、乳突及上鼓室,切除骨性外耳道后壁,经面隐窝开放后鼓室,完全清理不可逆病变,为保持中耳腔容积,保留低位骨桥;同时应用带蒂耳后肌骨膜瓣-外耳道皮瓣复合瓣填充乳突术腔并重建了外耳道,并同期或分期行鼓室成形术.结果 随访24个月以上,干耳时间16~35d(平均23.1±3.4d),语频区气骨导差平均缩小(25.3±6.7)dB HL,术后基本恢复了外耳道的解剖形态及正常生理功能.结论 IBM手术及软壁外耳道重建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保存或提高了听力,并恢复了外耳道基本形态及功能,为治疗胆脂瘤中耳炎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3岁。患者20岁开始双耳流脓,伴听力下降,间伴耳鸣、耳痛。1998年在当地医院行右耳手术(耳内切口),手术后右耳听力无提高,仍流脓。无耳流血、头痛、发热及眩晕史。体检:右外耳道狭窄,深部有脓,无法窥及鼓膜。电测听:右耳气导平均75 dB,骨导45 dB,左耳全聋。CT:右乳突坚实型,鼓室鼓窦充满软组织病灶,听小骨吸收破坏,上鼓室明显扩大,外耳道后上壁破坏,外耳道顶部软组织密度增厚,致外耳道较狭窄。鼓室乳突脑板吸收破坏,约1 cm×1 cm大小。内耳迷路和内听道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05年5月行右鼓室探查加脑膜脑膨出修补术,术中发现鼓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75例(88耳)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其中胆脂瘤及内陷袋46耳,肉芽肿42耳。经上鼓室外侧壁进路,在颞线下自后上嵴至颧弓后根磨开骨壁,保留菲薄的外耳道后上骨壁和完好天盖,于后拱柱开放面神经隐窝,清除病变组织,修复或重建听骨链,疏通中、上鼓室气流通道,保留鼓窦乳突,完成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鼓膜和外耳道完整。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及内陷袋患者平均语頻听力较术前提高15-25d BHL;慢性中耳炎上鼓室肉芽患者平均语频听力较术前提高15-30d BHL。随访5.0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进路便捷,再通气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因及诊治经验,并进行外耳道胆脂瘤诊疗相关文献复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资料,主要症状为左耳听力下降伴流脓,左侧面部红肿疼痛。颞骨CT及耳部核磁示:左侧外耳道内胆脂瘤形成,累及乳突、鼓室、鼓窦、腮腺及咽旁间隙。临床诊断:外耳道胆脂瘤(左,Holt Ⅲ期)、化脓性腮腺炎(左)。手术方式为左耳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术、耳甲腔成形术、腮腺脓肿清除术及腮腺瘘修补术。 结果 术中彻底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内胆脂瘤及腮腺脓肿,并修复腮腺瘘。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胆脂瘤复发残留及腮腺炎复发相关症状出现。 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具有骨质破坏的潜能。而HoltⅢ期外耳道胆脂瘤并发化脓性腮腺炎病例罕见,明确病因并依据病变侵袭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耳乳突外科中的自体骨粉乳突填充与外耳道成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乳突填充外耳道成形手术的处理方法及手术理念.方法总结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月间经2年以上随访的548例(耳)乳突根治及乳突鼓室成形术同时以自体乳突皮质骨粉行乳突填充、重建外耳道后壁耳道成形的病例,基本术式包括切除外耳道后壁的乳突鼓室成形术、保留骨桥的乳突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结果乳突填充外耳道成形术后外耳道形态良好,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复发率低,效果良好,符合外耳道生理及形态学要求.结论对于乳突开放或乳突根治的病例,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同时行乳突腔填充外耳道成形术,恢复外耳道解剖形态,应作为乳突手术的重要步骤之一;同时填充封闭上鼓室、鼓窦,以防回缩袋形成,减少胆脂瘤复发的潜在危险,乳突皮质骨粉为理想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耳内镜手术中鼓窦桥技术在外耳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治并行耳内镜手术的单侧中耳胆脂瘤病例12例,7例患者术前颞骨CT提示上鼓室及鼓窦低密度影,鼓窦口骨质破坏变宽;5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低密度影像,伴骨质破坏。术中耳内镜下及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均证实胆脂瘤形成。手术均在耳内镜下完成,术中保留鼓窦桥形结构,彻底清除病变,重建听骨链,术后应用鼓窦桥技术重建外耳道。术后随诊1年,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术前听阈为(47.50±7.53)dB HL,气骨导差为(27.08±5.82)dB HL,术后随访期内听阈为(30.00±6.03)dB HL,气骨导差为(15.00±2.13)dB HL;术前外耳道容积为(2.41±0.45)ml,术后外耳道容积为(1.65±0.19)ml;重建材料均来自耳屏软骨和耳甲腔软骨。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无外耳道狭窄、塌陷,外耳道形态稳定。3个月内均获得干耳。结论 耳内镜下鼓窦桥技术可减轻外耳道重建的难度,有利于外耳道形态的重塑和微创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