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莱姆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多变的全身性蜱传疾病.本文介绍并评价了莱姆病监测病例的诊断标准及有关的诊断试验,同时,针对莱姆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案或建议.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温带地区经蜱叮咬传播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蜱媒宿主范围的不断扩大,莱姆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态势。该病系全身性疾病,可影响皮肤、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等。患者如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致残率较高,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鉴于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为了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对莱姆病的认知,现将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分布于全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莱姆病的临床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实验室特异性病原学、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主要病原学、血清学诊断试验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姆病量种经蜱传播,病程和累及脏器多的虫媒传染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有关莱姆病实例室诊的多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莱姆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自1982年Burgdorfer及其同事分离到莱姆病病原体以来[1],莱姆病在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学、发病机制及菌苗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莱姆病的流行范围已扩大到五大洲[2]。在北美和欧洲,莱姆病为主要虫媒传染病。美国CDC自1982年开始莱姆病监测以来,现已有10万例病例报告,其中1996年报告病例达1.6万人[3]。椐估计,欧洲各国每年诊断的莱姆病达5万例以上。我国于1986、1987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相继发现莱姆病[4,…  相似文献   

6.
莱姆病由伯氏包柔氏螺旋体感染引起,伴有多种神经病损。莱姆病的诊断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的皮肤表现——临床定义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由此产生各种诊断问题.然而,由于莱姆病的皮肤特征比其它表现特异,因此常被作为有助于鉴别疏螺旋体感染的体表标志.本文就莱姆病皮肤表现的临床定义和在鉴别诊断中的特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神经系统莱姆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莱姆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和CSF莱姆病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同时做神经放射学、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4年内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检出莱姆病特异性IgG、IgM抗体阳性者56例。结论:神经系统莱姆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当病因不明时,神经莱姆病应作为鉴别诊断之一,进行血清学检测,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我国莱姆病病原研究和诊断方法的进展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100071)张泮河(综述)张启恩(审阅)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1],1987年分离到病原体,并对其宿主动...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 (L yme disease)是一种蜱媒传染病 ,美国学者 Steere于 1972年发现并命名为莱姆病关节炎。1982年 W.Burgdorferi首次从达敏硬蜱体内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 [l,4]。近二十年来 ,关于伯氏疏螺旋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目前已知 ,伯氏疏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一组综合征。莱姆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仅少部分患者有较特异临床症状被早期确诊 ,多数患者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方被确诊 ,病人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莱姆病实验室诊断对于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北京郊区蜱暴露人群周围的基层医生对莱姆病的KABP,了解他们对莱姆病的认识,以及是否有意愿和能力为其服务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并为开展基层医生莱姆病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莱姆病的相关知识、态度、信念与行为。结果只有49.7%的人听说过莱姆病,其中83.1%的人不知道或不认为自己工作的地方存在莱姆病,10.5%的人能正确回答所有关于莱姆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21.0%的人了解莱姆病典型临床表现,26.8%的人能够在不滥用的前提下为患者开出抗生素治疗;其中89.9%的人认为需要开展有关莱姆病的培训。讨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十分有限,不能为其周围的蜱暴露人群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莱姆病是 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的一种以蜱为媒介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由于莱姆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以致死亡或终生残疾 ,所以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982年Burgdorfer〔2〕成功地培养出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后使莱姆病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 ,临床过程 ,疾病全貌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我国自 1987年由艾承绪报告〔3〕,黑龙江省海林县有莱姆病发生和流行以来 ,相继有 2 2个省、市、自治区报告有莱姆病感染并存在自然疫源地。我国东北地区以全沟硬蜱为…  相似文献   

13.
175例莱姆病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主要由节肢动物蜱叮咬而感染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关节炎、心肌炎以及多脏器损害[1].莱姆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疫区感染率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为探讨对莱姆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笔者总结了1998~2000年对新疆探区职工及家属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天津市蓟县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5.97%,学生感染率为5.28%.山区和半山区感染率高于平原地区;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从1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首次从天津地区莱姆病患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天津蓟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为莱姆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莱姆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姆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病程长和累及多脏器的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又称莱姆病螺旋体。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迄今为止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报道发现病例。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因而实验室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病原学诊断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病原学诊断包括:病原直接检查,病原分离培养和多聚酶链反应(PCR);常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病原不同基因型、炎性细胞因子、自身免疫异常和伯氏疏螺旋体等4个方面在整个病程的作用论述了莱姆病的发病机理;从病程早、中、晚3期多式多样的临床症状和依据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出现11个病型的临床特征描述了莱姆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确诊5要素提出了莱姆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从临床常规化验、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原分离培养等方面介绍了莱姆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从临床处置原则、早期治疗、中期治疗、晚期治疗和病愈后康复保健等阐述了莱姆病的治疗,为深入研究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莱姆病的实验诊断研究概况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陶小润莱姆病(LjmeDiscase,LD)足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通过蜱叮咬后感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B.b)引起多脏器、多系统受损的综合征。急性发作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津蓟县山林地区人群莱姆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蓟县山林地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3个地区10个调查点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共收集人群血清标本905份,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5.97%。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结论天津蓟县林区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血清学检测诊断莱姆病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媒介蜱传染病 ,病原螺旋体是由皮肤、粘膜侵入 ,出现螺旋体血症及临床症状 ,临床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 2年来我们用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协助省内临床医院诊断了 16例莱姆病患者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2年来省疾控中心协助诊断莱姆病患者 16例 ,其中农民 9例 ,机关干部、警察、保安共 5例 ,教授、学生各 1例。 16例患者中 ,男性 9例 ,女性 7例。有蜱叮咬史者 15例 ,叮咬时间最长者已 2 0多年。2 结果12例临床诊断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 1…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2013年"职业性莱姆病"增加到职业性传染病目录中。职业性莱姆病是指劳动者在林区、野外职业活动中,因被蜱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诊断需根据在蜱栖息地工作期间有蜱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史,出现了皮肤、神经、心脏及关节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需具备明确职业暴露,典型的临床表现至少有下列一项:1.游走性红斑或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