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病因、病位、病机的探讨膜原之词首见《内经·疟论》,其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吴又可《温疫论》首揭湿秽时疫之病“邪伏膜原”之旨,其云:“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其后,温病学家续畅其意,如叶天士云:“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则“募原先病”,由募原分布三焦;薛生白云:“湿热之邪……邪由上受,……病多归膜原”,“湿热阻遏膜原”;俞根初云:“所伏之邪,在膜原则……病多湿温”,何连臣云:“凡湿火疟……其邪必伏于膜原.”.  相似文献   

2.
病在膜原的辨正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原又名募原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膜原这一术语和邪入膜原的记载 ,如《素问·举痛论》中有“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王冰注曰“膜 :膈间之膜 ,原 :膈肓之原也。”膜原泛指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此后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有如下论述 :“……邪从口鼻而入 ,则其所客 ,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 ,舍于夹脊之内……正当经胃关交之所 ,故为半表半里……即所谓横连膜原是也。”从以上所论来看 ,病在膜原最先作为病位概念提出 ,而吴又可所论 ,一方面从主观上为了说明温病与伤寒之别 ,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点明了温疫之邪为病初起时的特异…  相似文献   

3.
慢性睾丸痛之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病机慢性睾丸痛属中医学“子痛”、“子痈”范畴,早在《内经》就对其作了描述,《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疝本肝经且通勿塞状》中曰:“两丸寒痛,足阳明脉气之所发也。”“邪气客于中厥阴之经,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疝气》中指出:“子和论七疝,病源至为详悉,但其处方一以攻下法为主治,不能使人无疑耳!……我丹溪先生独断为湿热,此发为古人之所未发也。夫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宜其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驱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4.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5.
赵景芳 《江苏中医药》1989,10(10):23-24
生脉饮由人参(或党参、太子参代)、麦冬、五味子组成。笔者以其加味防治癌症,取得了成效。现简介应用经验体会如下: 一、预防癌变肿瘤的发生,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六淫七情之邪得以入侵,客踞不去。《中藏经·积聚癥瘕杂病论》曰:“积聚癥瘕杂病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肿瘤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  相似文献   

6.
高嘉骏  申秀云 《光明中医》2012,27(8):1502-1504
膜原与三焦都是《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膜原为三焦之护卫,为邪气入侵三焦的生理屏障;膜原是三焦之关隘,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经之处;脾与胃以膜相连三方面阐述了膜原乃三焦门户说。通过古籍文献整理、澄清膜原与三焦概念后,可为邪入膜原和三焦病变的治疗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7.
膜原与三焦都是《黄帝内经》藏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膜原为三焦之护卫,为邪气入侵三焦的生理屏障;膜原是三焦之关隘,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经之处;脾与胃以膜相连三方面阐述了膜原乃三焦门户说.通过古籍文献整理、澄清膜原与三焦概念后,可为邪入膜原和三焦病变的治疗提供组方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8.
疏肝解郁论治失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眠之病因病机,古代医籍中记载颇多。《灵枢·邪客》说:“邪气客于五脏六腑,格拒卫气于阳而不眠”。《医宗必读·不得卧》则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五个方面。结合前贤论述及临床实践,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皮肤衰老中医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衰老 ,是生命不可避免、难以抗拒 ,但可以延缓的生物学过程。中医认为 ,衰老的机理不外乎正虚邪实 ,以正虚为基础 ,以邪实为主要因素。皮肤作为机体表层器官 ,显示着衰老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面部皮肤更是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变化的外在体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诸阳之会 ,皆在于面……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心 ,其华在面”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灵枢·五色》及《素问·刺热篇》更是分别把面部的相应部位分属于五脏。由此可见 ,…  相似文献   

10.
湿热之邪伏于膜原的发热常为日久不愈之低热,缠绵难愈。膜原与少阳、三焦同属半表半里之病位系统,与脾胃、三焦关系密切,以达原饮、升降散加减进行治疗湿热中阻型发热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达原饮方为明代吴有性所创,首载于《温疫论》之中,用以治疗邪气藏伏于“附近于胃”的半表半里(吴氏谓之膜原)之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将该方药味略  相似文献   

12.
周学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撷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松 《国医论坛》2002,17(5):10-10
周学平教授长期从事风湿病的研究 ,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 RA)的中医治疗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撷其一二 ,介绍如下 :1 辨病机 ,肝肾不足是本源 类风湿性关节炎隶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景岳全书·风痹论》曰 :“诸痹者皆在阴分 ,亦总由真阴衰弱 ,精血亏损 ,故三气得以乘之。”周师认为肝肾不足 ,尤其是肾气不足是RA的基本病机 ,外邪侵袭只是疾病诱发和加重的因素。《素问·刺法》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强调正气虚损…  相似文献   

13.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14.
脉之大小,意味着邪正盛衰,寒热进退。然而大未必吉,小未必凶,昧者一见脉大则认为气血旺盛,失之远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大则病进”。诚见其脏脉虚损,邪气鸱张,不能阴平阳秘而呈和平之象也。然则“大则病进”谓何?盖脉有太过  相似文献   

15.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16.
正《素问遗编·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针灸甲乙经》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搏,乃客其形。"说明只要人体正气强健,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则邪气不易侵犯。相反,邪之为病,乃因正气虚、无力抗邪所  相似文献   

17.
毒损肺络与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对毒与肺络的认识1 1 毒的涵义中医学中毒之广义指对生物体有危害的各种病邪及物质 ,如外界致病的邪气 ,像《素问·生气通天论》 :“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 ;或有这种性质的东西 ,即毒物。《素问·征四时论》 :“诊病不问其始 ,忧患饮食之失节 ,起居之过度 ,或伤于毒。”此外 ,亦指药物的偏性 ,或峻厉猛烈之性。如《素问·五常政大论》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素问·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1 2 肺络的涵义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 ,狭…  相似文献   

18.
<正> 缪刺缪刺,是古代针刺治病方法之一,其专论在《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一般认为:缪刺,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是也。如张景岳注:“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内经》缪刺之义是否就如此?《素问·缪刺论》说:“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凡刺之数,先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20.
胆囊炎证治     
胆囊炎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胁痛的范畴。《素问·缪刺论》就对此病早已有记载曰:“邪客于足少阳胆经,令人胁痛不得息”。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浅谈胆囊炎证治。胆囊炎的病因,不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外邪侵袭三个方面,其病位在胆。胆为“中清之腑”,附于肝,与肝相表里,榆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以通降下行为顺。胆为奇恒之腑,与胃、大小肠、三焦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