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原理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历史阶段,现已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十二经原穴作为检测十二经经络穴位低电阻的代表对象,检测结果确实能较好地反映经络脏腑的虚实盛衰、气血平衡状况。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临床检测是一种现代经络诊察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中医"望、闻、问、切"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不但是客观显示经络、穴位的方法,也是了解人体经络乃至脏腑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手段.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和分析穴位电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收集了1990-2011年的相关穴位电阻检测方面的文献,探讨不同检测类型仪器的优势和不足.穴位电阻的检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技术通常用来进行腧穴定位和临床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电路模型的改进,可连续检测更长时间、介质干扰更少等.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皮肤电阻的检测,由于皮肤电阻并不等于穴位电阻,等效电路的设计不能反映穴位内部细胞、组织和神经的情况,而且检测技术也存在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如电极极化、接触介质和穴位解剖特点等难以排除,使得穴位电阻不能成为临床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别的有效依据.针对上述穴位电阻研究的技术手段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需要通过修改技术方法、电路模型设计,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等使研究更加符合生命活体系统的要求,在穴位电阻研究中考虑人体的电感等,在仪器的设计中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实验设计能充分体现穴位内部的电阻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5.
黄景贤 《国医论坛》1998,13(1):16-18
1经络与穴位的关系是“线”与“点”的关系一般来说,穴位都各归属于某一经脉,而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脏腑,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和针灸疗效的机理。这就是传统中医有关经络与穴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主要从循经感传现象去研究经络与穴位的关系,其前提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经络实质的存在,且经络与穴位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前提是否存在,至少在目前是值得怀疑的,理由是:第一,关于经络实质的实验研究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经过生物物理学和经络实验生理学的研究,经络的实质仍未能被揭示,目前已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现选择一些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腰椎骨质增生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多见于中老年人。文章对经络穴位推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疗效进行探讨,强调掌握病变与症状的内在联系,整体调解,标本兼治。文章为临床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患者提供参考,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经络穴位推拿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The theory of interrelation between acupoints and viscera (IBA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key concept in the theory of Zangfu and Jingluo (meridians). IBAV expresses the rule between body surface and inner organs which guid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cupuncture practice. Yellow Emperor said. "The twelve-channel is the passage of the flowing of the blood and energy in human body, it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flowing of the blood and energy in human body, it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existence of man, the forming of disease, the human health and the recovery of disease... " (Chapter 11 Jing Bie Yellow Emperors Canon Internal Medicine) Early studies noted that IBAV is bi-direetional by reflex reaction to the aeupoints on body surface. Stimulation on the acupoints can simultaneously regulate visceral functions. Rec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induced neuronal nitric oxide expression in the brainstem. Nitric Oxide in the medulla medicates various physiological reflexes. In this Review, the evid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era and acupoints will be summarized and emphases on the study of interrelation between acupoints and viscera is not only for improving clinical effects, but also for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 main way to treat visceral illnesses is choosing acupoints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相似文献   

9.
经络穴位名称的翻译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刘兴华在翻译经络穴位名称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现综述如下。1"经络"的译法:按国际标准经穴名称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89),"经络"一词应译为MeridiansandCollaterals,而我国...  相似文献   

10.
新月鱼体表的类穴位结构及其类经络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月鱼是否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方法:将成年新月鱼放入30μM DiA水溶液中3小时,再放入自来水中20分钟,然后经10%乙醚水溶液麻醉,在荧光显微镜下用B-2A组合滤光镜观察荧光标记.结果:在显微镜下标记物呈亮圆点状,大多标记物单个分布,部分标记物成簇(2-5个/簇)分布,规律地分布于身体各部.标记物在头部的分布围绕眼眶呈环状分布,在眼周后、下3/4象限呈两条弧线排列,至前上1/4象限汇合称一条弧线;在躯体部,可观察到标记物从背部到腹部沿躯干纵轴形成六条线,分别位于鱼背侧起第2、4、6、7、8、9排鱼鳞上,每条线上标记物最多可达22簇,少则7簇,每簇标记物1-5个.标记物在尾部呈3-4条排列.结论:1)新月鱼存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2)动物皮肤感觉器官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身,而是若干感觉器官聚集成簇,若干簇又有规律的沿躯体长轴排列成线,类似于传统经络与穴位.  相似文献   

11.
《针灸学》“先刺灸,后经穴”的优势与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岩  李成林  曹锐 《中国针灸》2012,32(4):374-376
从"变陌生为熟知""变被动为主动""变恐惧为镇定""变理论为实践"4方面,论述采用"先刺灸,后经穴"的教学模式可降低《针灸学》上篇内容中经络腧穴课程的枯燥性,排除内容过多的重复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优势。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针灸技术,为经络腧穴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为针灸应用部分做好准备。对《针灸学》的课程设置提出良好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尿路感染的病原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的情况.方法:从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200株病原菌,对其运用ATBExpression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菌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真菌;而在耐药性方面,除了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外,其余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呈明显提高的现象.结论:临床中在对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重视对病原菌培养结果的检测,同时在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Wen BL  Zhou H  Liu BY  Sun GJ  Liu WH  Peng J  Hu JQ  He LY  Fang YG  Zi MJ 《中国针灸》2010,30(8):647-652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被广泛推广应用,但其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尚缺乏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病常用腧穴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位置、主治、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归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研究应深入常用单穴主治作用与机理的研究,探索分析穴方配伍的内在规律,比较筛选有效的穴位处方,为制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实践操作指南,开展多中心的RCT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老年抑郁症致病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及时正确掌握老年抑郁症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根据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对2002~2010年解放军253医院124名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社会心理因素及大脑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是发生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及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的检查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JY  Xiong Y  Deng MH 《中药材》2011,34(11):1664-1666
目的:对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对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的6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对比,这些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叶型白木香的POD、CAT、SOD无显著差异;POD、CAT、SOD对清理氧化产物MDA有协调作用;不同叶型白木香可溶性蛋白与MDA有负相关性;不同叶型白木香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叶型白木香叶片生长活力:小叶型>大叶型、过渡叶型>椭圆叶型。  相似文献   

16.
Xu XK  Jia CS  Wang JL  Shi J  Qin L  Zhang X  Zhang XP 《针刺研究》2012,37(2):155-16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穴位注射临床运用中潜在的规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穴位注射现代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为基础,设计建立数据库,规范录入信息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注射临床运用所治疗的病种、科属、药物选择、穴位选择、临床疗效等进行交叉关联设计,进行穴位注射治疗疾病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结果: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外科疾病,相对于其它疾病,呃逆和腰腿痛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注射治疗时平均每个疾病选用4个穴位,2种药物,而且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较多,药物选择以单、复方西药较多。疗效分析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均达到93%以上。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比较明显,在内科疾病呃逆和外科疾病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治疗时选穴精简,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注射用药精当,以单方西药制剂和复方西药制剂为主。各科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络及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育林  屠亦文 《中国针灸》2005,25(11):817-819
目的:总结国内对经络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为科研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综合相关文献29篇,分别从电、热、声、光、磁和同位素等方面筛选并介绍了近10年来的研究状况.结果: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已经在不同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证实,经络和腧穴客观存在.结论: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雪梅 《中国针灸》2005,25(3):194-196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相关性.方法:用TZ-01型腧穴电阻测定仪观测60例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60例胃脘痛患者均在脾、胃经特定穴出现电阻失衡,足三里电阻失衡最显著.不同证型间经穴电阻失衡反应亦不同.结论:不同证型胃脘痛患者经穴电阻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月梅  刘强  李向阳 《中国针灸》2012,32(5):459-463
目的:观察新型透皮吸收中药贴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病机制,优化贴剂剂型.方法:将12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药贴组、天灸组及西药纽,每组40例.药贴组以新型透皮吸收中药贴剂穴位贴敷,天灸组以本院传统天灸药饼穴位贴敷,两组均取肺俞、风门、大椎穴,每次贴6h,隔日1次;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次2吸,每天2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半年后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积分、哮喘发作次数及无喘息症状天数,同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浆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GATA结合蛋白3基因(GATA-3 mRNA)、T-盒21基因(T- bet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均能较好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P<0.01),3组在总有效率及哮喘发作次数、无喘息症状天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结束随访半年后的远期疗效比较,药贴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天灸组为70.0%(28/40),均明显高于西药组的47.5% (19/40) (P<0.01,P<0.05),在控制哮喘发作次数及延长无喘息症状天数方面药贴组明显优于天灸组和西药组(P<0.05,P<0.01),治疗结束后3组IgE、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贴组和天灸组尚能明显降低患者GATA-3 mRNA水平,提高患者T-bet mRNA水平(P<0.05,P<0.01),且药贴组在提高T-bet mRN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和天灸组(P<0.01,P<0.05).结论:新型透皮吸收中药贴剂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其治病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从而逆转Th1/Th2失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陈盼碧  崔瑾  杨孝芳 《中国针灸》2012,32(7):630-633
目的:探讨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最佳穴位组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简易穴位埋线肺俞膻中肾俞组(A)、简易穴位埋线肾俞组(B)、简易穴位埋线肺俞膻中组(C)、地塞米松组(D)、模型组(E)、对照组(F),每组8只。前5组用卵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制造大鼠哮喘模型,F组不做处理,各埋线组(A,B,C组)于实验第1天分别取相应穴位进行埋线治疗,E组和D组于实验第15天起分别给予注射用水、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连续2周。观察6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对各组大鼠气道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①打喷嚏、鼻痒抓鼻次数:与F组比较,E组明显升高(均P<0.01),D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E组比较,除C组打喷嚏外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D组比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C组、B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②各埋线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减轻,气道病理组织明显改善,但A组较其他两埋线组改善更明显:支气管腔内未见黏液栓;支气管壁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简易穴位埋线法取"肺俞""膻中""肾俞"穴对于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的改善较仅取"肺俞""膻中"穴及单纯的"肾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