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阳性病灶进行双盲法诊断、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测量ADC值。结果:WBDWI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均表现为弥漫性骨髓浸润改变,部位以胸骨、两侧肋骨、脊椎骨、骨盆及两侧股骨上段为主,病灶在MIP图像上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翻转图像及ADC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7例复查病例图像,6例病灶减少,MIP图像上高信号病灶的信号程度降低,ADC值升高。结论:WBDWI作为一种新的全身功能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即"类PET")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类PET"影像资料,利用飞利浦3.0T磁共振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成像所得。结果 5例健康志愿者。4例鼻咽癌(2例T4N2M0、1例T3N1bM0、1例T2N1bM0),其中2例治疗后所有病灶明显变小。2例乳腺癌(1例T2bN1M0,1例T2N0M0)。6例肺癌(1例T2N3M0,2例T1N0M1,2T3N2M1,1例T2N3M1),其中2例化疗后复查原发灶和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3例淋巴瘤示多处肿大淋巴结。4例肝癌分期(1例T2N0M0,2例T2N1M0,1例T3N1M1)。5例前列腺癌(3例T3AN0M1b,1例T3bN1M1,1例T4N1M1b)。2例子宫颈癌(1例T3aN1M0,1例TdN1M0)。1例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示多椎骨破坏。结论 3.0T磁共振"类PET"技术对于肿瘤的筛查、肿瘤的分期及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OT磁共振全身弥散徽成像技术(即"类PET")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例"类PET"影像资料,利用飞利浦3.OT滋共振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成像所得.结果 5例健康志愿者.4例弃明癌(2例T4N2MO、1例T3N1bM0、1例T2NIbMO),其中2例治疗后所有病灶明显变小.2例乳腺癌(I例T2bNIMO,1例T2NOMO).6例肺癌(1例T2N3MO,2例TlNOM1,2T3N2M1,1例T2N3M1),其中2例化疗后复查原发灶和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3例琳巴瘤示多处肿大琳巴结.4例肝癌分期(1例T2NOM0,2例T2NIM0,1例T3NIM1).5例前列腺癌(3例T3ANOM16,1例T3bNIM1,I例T4N1Mlb),2例子宫颈癌(I例T3aNIMO,I例TdNIMO),1例不明原发灶转移癌示多椎骨破坏.结论 3.OT滋共振"类PET"技术对于肿癌的筛查、肿瘤的分期及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阅读有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文献资料。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的分期[2]、肝脏肿瘤、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程度以及椎体病变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有一定局限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全身弥散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MR弥散加权(WB-DWI)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患者19例,1.5T HDe MR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软件包将各段图像拼接重建呈全身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全身WB-DWI检查顺利,且全身WB-DWI对肿瘤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结论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快速、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WB-DWI)是近年来磁共振发展的一种新技术,是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全身扫描,并利用新技术如3D-MIP重建和黑白反转,能够将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以三维的效果显示,其对肿瘤探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以与目前临床上用于恶性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磁共振在检测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测(常规组)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检测(研究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117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检测110例(准确率为94.02%),常规组检测82例(准确率为70.09%);研究组与常规组对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情况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在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组织侵犯检测方面也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说明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关键确诊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对已确诊肿瘤病人或偶发局部病变而了解全身状况的评估及
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 例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人,其中已确诊原发肿瘤病史
的病人42 例,8 例病人未明确原发肿瘤及10 例临床体检病人。通过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观察,对肿瘤进
行N 分期,观察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
身转移灶的评估。结果: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移病变,结合局
部全身MRI 冠状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更好的区别病灶及伪影。头颈部的DWI 图像有不可攻克的伪影,
必须结合平扫,以免遗漏病变。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
移灶,能够较精准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影像依据,因其无创无辐射的优点,使其成为临床医师首选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探讨全身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成像(DWIBS)的最佳扫描技术.方法 15位健康志愿者、21例患者接受了DWIBS成像,通过ADC值、质量指数、SNR及AppCNR来评价不同扫描技术:体线圈和体部表面线圈扫描;SPAIR-EPI与STIR-EPI的比较.最后评价高分辨率MPR及MIP图像的可行性.结果 体部表面线圈扫描的质量指数、SNR及AppCNR高于体线圈扫描(P<0.01),在b=800s/mm2时图像质量指数及AppCNR时最高(P=0.000);STIR-EPI质量指数较高(P<0.05);STIR-EPI的AppCNR优于SPAIR-EPI(P<0.05).结论 采用体部表面线圈,b=800s/mm2,层厚5mm,STIR脂肪抑制技术以及TR值在6000ms以上可以获得高质量的DWIBS图像.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是一种在分子水平无创性检查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 ,其在神经系统应用较多 ,主要是检查早期脑梗塞。近年逐渐被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 ,主要用于鉴别脊柱的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 ,判断肿瘤的坏死区 ,鉴别肿瘤术后软组织改变和复发等[1] 。1 基 本 原 理弥散 (diffusion)指分子的随机运动 ,即布朗运动。DWI显示的主要是细胞外水分子的弥散 ,另外还包括细胞内水分子的弥散、跨膜运动、微灌注等[1,2 ] 。以DWI常用的自旋回波序列…  相似文献   

11.
1 弥散概念 弥散是指分子的随机不规则运动,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体内的物质转运方式之一,又称布朗运动.弥散是一物理过程,其原始动力为分子所具有的热能.在溶液中,影响分子弥散的因素有分子的重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黏滞性)和温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以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行GE signa HDe 1.5T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21例患者,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以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表现为双侧肩关节及双侧膝关节积液,7例多发性肌炎患者3D WB-DWI全身肌肉黑相表现明显不均匀高信号,白相表现为明显不均匀低信号,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均显示清晰,b值为0轴位图像清晰显示全身肌筋膜增厚,肌间隙积液。5例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均为成骨性转移,3D WB-DWI弥散受限不明显,2D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轻度异常信号,结合前列腺增大及前列腺区弥散受限,考虑前列腺癌骨转移。4例多发骨髓瘤患者均表现为病变周围多发高信号肿块,实性部分ADC值2.3×10-3mm2·s-1,以中轴骨、肋骨、肩胛骨为主。结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以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初步排除肿瘤及其转移性病变,也可以对周身疼痛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病变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PWI和DWI检查的前列腺癌(PCa)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3例及慢性前列腺炎11例,利用灌注参数相对负性强化积分(rNEI)、弥散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综合应用两者进行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相比较,分别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并计算各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应用PWI、DWI及联合应用两者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9.2%、89.1%、86.2%、75.0%、91.2%;84.0%、92.5%、90.0%、82.3%、93.3%和90.1%、94.8%、93.7%、92.9%、94.0%。结论:PWI及DWI2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诊断前列腺癌;两种成像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于清太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00-1201
目的:探讨WB-DWI对恶性肿瘤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采用Singna3.0THD×MR扫描机进行全身MR-DWI轴位分段扫描,利用配套软件将所采集的各段图像拼接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高质量的WB-DWI图像,并成功检查出恶性肿瘤原发灶,其中15例检查出转移灶。结论:WB-DWI高效、便捷,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手术或穿刺有病例结果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1例,其中前列腺增生50例,前列腺癌61例。所有病例行磁共振弥散扫描,b值为1000 s/mm2,分析各病例病变组织的DWI表现,统计癌性病变与增生病变的DWI图像差别。结果 111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61例,其中55例术前MRI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并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45例,诊断准确率为81.2%。结论磁共振DWI成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信号特点以及ADC值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并且对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核素骨显像比较,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探测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8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合并骨病变的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及核素骨显像.将骨骼系统分为13个区域观察:颅骨、胸骨、锁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肋骨、骨盆、肩胛骨、肱骨、股骨、胫腓骨.分别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灶数,并测量不同部位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结果 38例患者中,WB-DWI检测显示20例患者214处病灶,核素骨显像显示20例患者197处病灶,两种检查方法对34例患者的结果一致(P=0.488).与骨显像比较,WB-DWI漏诊的病灶主要位于颅骨、胸椎、肱骨及胫腓骨,WB-DWI对发现颈椎、腰椎、骶椎、骨盆、肋骨及股骨的病变较骨显像敏感.不同部位骨转移瘤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95).此外,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的病变.结论 WB-DWI对于骨转移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与核素骨显像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秀莉  徐凯 《医学综述》2009,15(10):1568-1571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映肿瘤细胞构成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的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全身肿瘤原发灶,筛查全身肿瘤转移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其在肿瘤筛查、肿瘤特征描述、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疗效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MRI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以及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而得到广泛采用.常规MRI序列主要包括: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的T1WI、T2WI以及钆喷葡替胺酸(Gd-DTPA)增强,所显示的是病变的含水量、血流的流空现象和对比剂透过毛细血管进人病灶等情况,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之一,通过对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的研究,能在早期提供准确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组织成份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况,和组织空间组成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9.
金瑞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21-822
目的研究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11例发病时间〈2h的和3例发病时间2h~6h的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22例发病时间2h-6h,T2WI呈稍高信号影。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同时对于临床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扫描恶性肿瘤患者,筛查全身转移瘤,并评估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36例经病理或两种以上(含两种)影像方法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身弥散成像,检测全身转移情况。对于全身弥散成像检出的可疑转移灶,通过穿刺、活检或两种影像方法确认。探讨全身弥散成像筛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通过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弥散扫描,发现可疑转移灶28例共42处,其中27例40处被证实为转移灶,1例2处为良性病变;8例经全身弥散成像扫描未发现转移灶,其中2例肺癌患者经ECT和CT扫描分别发现右肩胛骨和肋骨转移,6例经随访半年以上仍未发现转移瘤。经χ2检验发现,全身弥散成像筛查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1.7%。结论:全身弥散成像结合MR平扫,可以帮助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全身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