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是以气道阻塞为特征的综合征,症状可自行消失或经用支气管扩张药而缓解。人群发生率约为2~5%,大多数病人的气道对化学物质,药物和物理刺激(例如在呼吸道内使用器械操作)的反应增强。哮喘病人因气流阻塞导致肺容量,气流最大速度和胸壁力学的改变,并伴有通气与血流分布的变化,严重时可出现低氧与二氧化碳蓄积和影响心血管功能。因此,必须重视哮喘病人围术期的处理。一、实验室检查 (一) 肺功能试验:呼吸量测定法(Spirometry)能判断气道疾病、气道收缩的可逆程度以及气道对药物的反应性程度,且简单、有效。了解气道缩窄程度常用的方法为  相似文献   

2.
气道平滑肌: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手术麻醉期间可因病人的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反射、误吸及麻醉药物等因素影响气道平滑肌 (ASM)的神经调控、受体活化、中介因子释放等病理生理过程 ,从而对ASM的舒缩功能带来严重干扰。麻醉医生在临床工作中 ,尤其是在对合并有呼吸道疾患、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病人施行麻醉时 ,或对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ARDS等重症实行急救治疗时 ,都需对ASM的药理学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以提高麻醉安全性和获得最大治疗效果。本文拟就ASM的药理学基础及麻醉药物对其的影响作一介绍。ASM收缩的药理学基础气道张力 气体在气道内的…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气道高反应性导致胸闷、咳嗽、喘息等.哮喘症状反复出现多在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过敏源后发生.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对哮喘大鼠氧自由基及血栓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近年有诸多研究表明其机制与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有关,氧自由基所致的生化紊乱和组织结构破坏可能是哮喘的发病基础。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麻醉手术中有多种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和支气管痉挛,如气管内插管不当、麻醉深度不够、药物选择不当、分泌物对气道的刺激等,严重威胁着病人生命安全。丙泊酚对气道平滑肌具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常用于哮喘病人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由于其与内源性抗氧化剂生育酚(VitE)的结构上的相似性,使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探讨丙泊酚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疗效。方法:统计50例孟鲁司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UACS(治疗组)与50例单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UACS(对照组),比较两组控制咳嗽和鼻塞、流涕症状的疗效。结果:在控制咳嗽方面,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控制鼻塞、流涕方面,两组的治愈率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UACS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尤其在控制咳嗽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6.
利多卡因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和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除此之外,利多卡因还具有较强的扩张气道、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此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利多卡因在围术期预防和处理支气管痉挛中所占的地位已得到充分肯定,现将近10余年来利多卡因对气道平滑肌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是常用的强效静脉麻醉药,具有很强的气管舒张作用,其舒张气管平滑肌的机制与抑制迷走神经神经反射、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激动气管平滑肌细胞β受体及抑制气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ATP敏感钾通道(KATP通道)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气管平滑肌的KATP通道对维持细胞膜电位和产生复极或超极化电流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动物哮喘模型中KATP通道开放剂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氯胺酮对气管平滑肌细胞KATP通道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IKATP)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为防止哮喘患者发生反射性支气管痉挛,通常以局部麻醉药喷雾或静脉注射作为辅助用药。利多卡因可减轻气道对可增加气道张力的神经性刺激的反应性,但仍缺乏有关利多卡因对气道基础张力影响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检验了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哮喘患者气道基础张力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对15例哮喘志愿者基础状态下和输注利多卡因时的小气道(2~5mm)、中气道(5—8mm)和大气道(〉8mm)进行扫描,以分析在基础状态和输注利多卡因时气道管腔直径和气道壁厚度的变化,以及利多卡因引起的肺功能的改变。结果利多卡因显著降低1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7±2%,P=0.006)。与基础状态相比,输注利多卡因期间气道管腔直径缩小并具有统计学意义(-3±0.5%,P〈0.001)。而且,FEV1的变化与气道管腔直径变化之间呈明显相关(r^2=0.47,P=0.01)。结论尽管利多卡因能减低气道对刺激感觉神经致气道痉挛药物的反应性,却并不降低基础气道张力。相反,即便是静注利多卡因亦会导致气道张力增高和气道狭窄。因此,当使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所致支气管痉挛时,应用听诊法保持对气道的监测,即使是静注利多卡因期间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9.
间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气道反应性与支气管激发试验 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包括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生物性刺激,冷空气等物理刺激,以及甲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化学气体的刺激,当这些刺激作用于气道时,气道可作出不同程度的收缩反应,此现象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反应的强度可因刺激物的特性、作用时间以及受刺激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Th2型细胞等多种细胞介导的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性疾病。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气道通气受限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可以防止重症哮喘的恶化,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白细胞介素-13(IL-13)由活化的肥大细胞、Th2型细胞和自杀伤细胞分泌,在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钙离子是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升高可激活T淋巴细胞。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哮喘大鼠雾化吸入氯胺酮、地塞米松后IL-13及淋巴细胞[Ca^2+]i的变化,探讨氯胺酮及地塞米松抗炎效应是否与IL-13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67例慢性咳嗽、胸闷患者(慢性咳嗽组)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咳嗽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32例,占34.8%,其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38例、中度气道高反应性59例、轻度至极轻度气道高反应性135例,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164例,急性支气管炎22例,慢性支气管炎34例,支气管扩张5例,支气管肺癌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疑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临床查体、胸部X线片无法确诊时.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可作为排除或确定诊断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和咳嗽等症状1.  相似文献   

13.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1],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2].其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3].哮喘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4].目前主治疗方法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炎,并提倡联合用药,即吸人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5].该疗法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副作用[6].糖皮质激素(GCS)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抗炎药物中,特别是吸人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抗炎首选药[7-8].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缩、减少炎症渗出、降低支气管痉挛症状、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9-10].常用的有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和氟替卡松(FP).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支气管哮喘病情易反复、激素治疗费用贵、疗程长、吸入有一定的技术、担心副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广泛的心理问题.因些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激素治疗的患儿加强护理,既保证用药的疗效,也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维持病情稳定.现将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集150名常年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平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治疗3周。治疗第1天、第1周、第2周、第3周观察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辅助药物。结果从治疗效果看,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两种药物都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西替利嗪的治疗有效率为89.43%,氯雷他定的治疗效果为81.02%,两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对两种药物的满意度评价来看,患者对西替利嗪的评价高于氯雷他定;观察疗效参数,西替利嗪也优于氯雷他定。结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两种药物均能有效地控制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治疗效果良好,而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尽管预防性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轻气道对多种吸入刺激的反应性,但是其对哮喘患者插管后气道阻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检验哮喘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是否可以减轻插管诱发的支气管收缩。方法30例哮喘患者[年龄49.1±15.9岁(均数±标准差)]在常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罗库溴铵0.6mg/kg,50%氧化亚氮)后行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后即刻、5、10和15分钟测定气道阻力。插管后5分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2mg/kg在5分钟内静脉推注,并以3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10分钟)或生理盐水。结果插管后即刻的气道平均阻力为23±12cmH2O·s·L^-1。注射盐水后气道阻力进一步增加38%,但是注射利多卡因后气道阻力较注射前下降(26%,P〈0.004)。结论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轻哮喘患者的支气管收缩。  相似文献   

16.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反射、局部刺激及麻醉药等因素均可通过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相应的受体而诱发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系胆硷能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组胺受体、白三烯受体及前列腺素受体等共同作用致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多、粘膜水肿等气道痉挛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心气道肿瘤的 CT 影像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点的认识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9 月—2019 年 1 月经病理证实的例中心气道肿瘤的 CT 影像表现。结果:中心气道肿瘤恶性病变 50 例,良性病变 11 例, CT 影像为局灶性病变 , 多表现为结节状或息肉状,42 例(69%);部分为冰山样病变,8 例(13%);部分为管壁全层浸润, 11 例(18%)。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3 例可见钙化,1 例可见脂肪密度。共 39 例行增强扫描,类癌和炎性肉芽肿病变明显强化,错构瘤和平滑肌瘤未见强化,其余肿瘤呈轻度或中度强化。结论:虽然中心气道肿瘤 CT 影像表现特异性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影像鉴别特点。  相似文献   

18.
肺移植术后气道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气道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对11例重度肺气肿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手术,9例存活良好,气道吻合均采用端端支气管吻合(膜部连续软骨部间断缝合)方法。术后有4例发现霉菌感染以及其中2例出现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结果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7个月发现支气管吻合口狭窄,置人镍钛网状支架后症状改善。结论气道吻合口狭窄与支气管缺血、霉菌感染以及吻合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气道支架置人治疗吻合口狭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有特异反应性病人可发生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开始发病或复发前常有呼吸道症状或注射防疫针史,INS病人可以有高的IgE水平,其范围相似于过敏性病人。近年报导伴有花粉过敏的INS病人之中有高的HLA-B_(12)频发率,在INS伴有过敏症状者常和HLA-DR_7有关。对INS病人过敏状态的研究中,作者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观察人的嗜硷性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作为依赖IgE细胞反应的指数,该试验可作为有特异反应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小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由护理部组织成立6人的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气道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制定操作流程和规范.对原有的操作和用具改进,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全院多科室协作进行科研等。结果培训后全院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相关并发症(除痰液阻塞)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组建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气道护理需求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