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5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1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碎裂QRS波发生率,对比STEMI及NSTEMI患者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碎裂QRS波发生率为70.40%(8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0%(12/125)(P<0.05)。STEMI、N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分别为74.12%(63/85)、62.50%(25/40),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发生率23.53%(20/85)、12.50%(5/40)(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比观察fQRS与病理性Q波在AMI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AMI的诊断中,fQRS的敏感性略低于病理性Q波,而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比病理性Q波高.结论 在有AMI诊断的其他证据时,fQRS可作为AMI诊断的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且可考虑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波)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与非AM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又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QRS或病理性Q波分组,分析fQRS波的分布特性及价值性。结果①下壁出现fQRS的机率(12.22%)较前壁、侧壁(5.6%)、3.3%)高。②病理性Q波(25.56%)敏感性略高于fQRS波者(21.11%),但病理性Q波者(88.89%和69.70%)均低于fQRS波者特异性(95.56%)及阳性预测值(82.60%);当两者结合应用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性预测值(41.11%、96.67%、92.50%、62.14%)均较高。③在NSTEMI患者中fQRS (38.10%)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Q波(14.29%), fQRS与fQRS合并病理性Q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对NSTEM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1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另比较碎裂QRS波在前壁、下壁和侧壁等不同部位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44.05%、特异性为69.32%,与碎裂QRS波的敏感性53.57%、特异性7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Q波联合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性为73.81%,与单纯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的诊断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种单纯检测方式的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7.06%、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44.44%、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3.13%,病理QRS波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7.14%、下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为50.00%、侧壁心肌梗死检出率为56.25%;联合诊断方式对前壁、下壁和侧壁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82.35%、88.89%和90.63%,与两种单独诊断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式对同一部位的诊断价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波是临床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与病理性Q波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2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破裂QRS波、病理性Q波检查结果,并比较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及单独检查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准确度、敏感度较两者单一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特异度与两者单一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诊断敏感度、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支持,还有助于评估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fQRS在AMI患者和冠脉造影阴性者中的发生率.比较fQRS与病理性Q波在ST段抬高型AMI(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者中的发生率.比较有fQRS者与无fQRS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40%)、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62例AMI者中有fQRS者36例(22.22%),对照组有fQRS者仅8例(4.94%).观察组与对照组fQR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8,P<0.05).NSTEMI者中fQRS的发生率高于病理性Q波(P<0.05).有fQRS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LVEF降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P<0.05).结论 fQRS可作为心电图诊断AMI的一个新指标,尤其是对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者,可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早期识别AMI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方法:对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Ⅱ、Ⅲ、avF导联Q波完全消失4例(10%),Ⅱ、Ⅲ、avF导联Q波转为非病理性Q波者4例(10%),Ⅱ、Ⅲ、avF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者24例(8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演变,在Ⅱ、avF导联中,ⅡavF导联Q波消失者明显高于Ⅲ导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碎裂QRS波的患者26例,根据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选取同期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未出现fQRS的26例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26例心电图碎裂QRS波发生的导联部位为IIIIIavF26例(100%),IIIavF导联4例(15.38%)IavL导联10例(38.46%),V4~V6导联12例(46.15%)。与非fQRS组相比,fQRS组的严重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波不仅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对于预后也有重要的价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减少漏诊,并可作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562例,观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具有f QR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存活出院率,1 a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1年存活率。结果观察组269例,对照组29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16.73%与10.24%)、Ⅳ级(11.90%与6.83%)、新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15.96%与9.56%)、1 a心性事件发生率(45.02%与29.61%)高,存活出院率(85.13%与90.78%)以及1年存活率(75.00%与85.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f QRS波的AMI患者心功能差,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f QRS是预测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与治疗在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其他再灌注治疗广泛应用于AMI患者,但再灌注后患者的预后却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病理性 Q 波出现的早晚与AM...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属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对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找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反映其预后的指标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伴有的宽QRS波与左室功能不全和后期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郑翔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2):152-153,15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碎裂宽QRS波(fragmented wide QRS,f-wQRS)与室性早搏的关系。方法:2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有无f-wQRS波分成f-wQRS波组95例和n-fQRS(non-fragmented QRS,n-fQRS)组12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按Lown分级比较两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结果:f-wQRS组室性早搏发生率为94.7%明显高于n-fQRS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own1级室性早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wn2~4b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f-wQRS组均高于n-fQ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存在f-w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据体表心电图是否出现fQRS波将755例患者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随访5年,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再发心绞痛、再发心梗、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对行PCI的患者,分析fQRS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fQRS波、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与心血管事件间的关系。结果 fQRS波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fQRS波组(P<0.001)。fQRS波组LVEDD大于非fQRS组,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小于非fQRS波组,(P<0.05)。二组冠脉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fQRS是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0;是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0;是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9,FS是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OR=0.90;fQRS是再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FS是再次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 Q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的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其SYNTAX-Ⅱ评分,分析其心电图记录有无f QRS波。根据SYNATAX-Ⅱ评分高低将病例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组,比较3组SYNTAX-Ⅱ评分、f QRS阳性率的差异。再根据有无f QRS将病例分为无f QRS组和有f QRS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差异,同时分析f QRS与SYNTAX-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27. 91±11. 08)分]、中危组[(37. 79±9. 84)分]、高危组[(43. 62±10. 14)分]之间的SYNTAX-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危组(11. 6%)、中危组(36. 3%)、高危组(33. 3%)之间f QRS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有f QRS组SYNTAX-Ⅱ评分[(39. 54±8. 24)分]高于无f QRS组[(33. 62±9.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SYNTAX-Ⅱ评分、肌酐清除率均与f QRS有关(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Ⅱ评分与f QRS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包健敏  王氡  吴琼 《四川医学》2019,40(9):916-9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RS碎裂波(f QRS)的发生与患者病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AMI患者120例(AMI组)、同期非AMI住院患者1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f QRS波检出率、超声心功能指标,按照是否检出f QRS波将AMI患者进行分层,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超声心功能指标、冠脉病变支数。结果 AMI组的f QRS检出率、LVEDd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的LVEF%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LVEDd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LVEF%测定值显著低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血清c Tn I、CK-MB、CK、LDH、MYO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单支冠脉病变检出率显著低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检出f QRS波的AMI患者的三支冠脉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未检出f QRS波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MI患者f QRS检出率高于非AMI患者、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检出f QRS的AMI患者较未检出的AMI患者可能心肌损伤程度、冠脉病变程度、心功能受损程度更加的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了40例有U波倒置(试验组)和44例无U波倒置(对照组)的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及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试验组梗死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对照组34.1%(1544,P<0.01)。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较对照组更易发生[62.5%(2540)/27.3%(1244,P<0.01)],发生心功能异常的情况也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通过冠脉造影发现试验组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用心电图碎裂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了ST段抬高组(44例)和ST段未抬高组(44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病理Q波及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Q波发生率高于ST段未抬高组(P0.05);ST段抬高组碎裂QRS波发生率低于ST段未抬高组(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诊断的实践过程中,心电图碎裂QRS波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AMI者,根据其入院3天内心电图有无QRSf,分为QRsf组(A组)和无QRSf组(B组),对比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密切相关,QRSf可作为AMI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1目的 探讨 Q波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方法 选取≥ 70岁无 Q波 (A组 6 0例 )和有 Q波 (B组 6 1例 ) AMI患者及≤ 70岁无 Q波的 AMI患者 (C组 5 8例 )进行对照研究。3结果  A、C组房颤的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亦高。 A组接受溶栓治疗者较 B、C组少 ;A组与 B组病死率无差异。但 1年内病死率 A组高于 B组。 4结论  Q波的存在对高龄 AMI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