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康复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6w分别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2、6w后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的影响。方法:PS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帕罗西汀组各50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舍曲林或帕罗西汀,疗程3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绪,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估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抑郁情绪、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1月、3月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帕罗西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舍曲林组(P<0.05),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舍曲林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促进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曲唑酮治疗,观察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对照组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状况,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DePreS)联合简版早期脑卒中后抑郁筛查量表(ESMPSD-SF)预测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效能。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研,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5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DePreS、ESMPSD-SF、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PSD发生率为36.76%(68/185)。PSD患者DePreS、ESMPSD-SF得分分别为(6.29 ± 8.77)、(33.83 ± 6.78)分, 明显高于非PSD患者的(-2.05 ± 5.70)、(26.51 ± 5.5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7.97, 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DePreS与ESMPSD-SF得分、婚姻状态及合并其他疾病数是PSD发生的预测因素(P<0.05)。DePreS诊断PSD的AUC为0.777, 最佳诊断点为2分, 其敏感度为59.42%, 特异度为80.71%;ESMPSD-SF诊断PSD的AUC为0.792, 最佳诊断点为28分, 其敏感度为78.26%, 特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采用西药帕罗西汀联合中药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2008年3月于我科治疗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患者89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R)中神经症诊断标准;男52例,女37例;年龄37~84岁,平均(61.75±4.82)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35例,混合性卒中8例;并发PSD时间为卒中后7~30 d 62例(69.66%),31~60 d 27例(30.3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神清,无明显行为和智能障碍;血、尿常规及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无精神疾病及癫疒间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障碍19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率。方法对198例人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30分为非抑郁组,≥30分为抑郁组。对抑郁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并对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36.86%,其中轻度抑郁46例(63.01%),中度抑郁19例(26.03%),重度抑郁8例(10.96%)。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焦虑等。结论卒中后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有明显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判标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对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于氟西汀20mg.d-1.Qd.Po,观察4w。于治疗前及治疗4w末应用汉密顿抑郁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35.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者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7,4.02,P<0.05),不同性别、不同卒中部位抑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抑郁治疗有效率62.2%。结论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3首发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 对首发广泛性焦虑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9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A评分与帕罗西汀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采取提供人文的住院环境、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建立"护士-患者-家属"支持系统、制订人文关怀计划、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等方法。结果实施人文关怀后患者抑郁指数降低(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可降低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58.5 %,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 :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 ,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 ,减轻病情 ,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El服氟西汀(百忧解),治疗组红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都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提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以促进中风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的口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神经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药物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中后(1~6个月)对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ADL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抑郁症和ADL的变化。结果经过神经康复训练,患者ADL和抑郁症状较未进行神经康复训练组有较大改善,其抑郁的发生率和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神经康复训练对PSD有积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81名患者分别接受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帕罗西汀合并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78%,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5.85%;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焦虑病人单用药物帕罗西汀或给予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梗死部位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262例患者中确诊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发生率为45.8%。抑郁组患者与非抑郁组患者左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1.7%和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梗死灶位于皮质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患者(63.3%VS.33.8%,P〈0.05);抑郁组前部病灶比率显著升高(66.7%VS.22.5%,P〈0.05);在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患者脑梗死部位关系密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海琴  周文益 《现代护理》2006,12(16):1482-148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观察12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抑郁症改变情况。结果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男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经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女性脑卒中患者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评分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护理、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重点是睡眠和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对上肢及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力量训练,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FMA、FMA(上肢)、FMA(手指)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能改善上肢及手指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缓解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