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RV肠炎患儿(肠炎患儿组)及30例健康小儿(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V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下降。治疗后RV肠炎患儿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水平上升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RV肠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RV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100例RV肠炎患儿(A组)和60例健康小儿(B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前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以及Ig G水平明显下降。在治疗后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的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RV肠炎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和血锌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68例RV肠炎患儿及126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锌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清锌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在疾病组中的相关性.结果 RV肠炎患儿血清锌及IgA、IgG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疾病组中血锌与IgA、IgG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RV肠炎患儿免疫功能的降低与血清锌水平的下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酶在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562例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腹泻婴幼儿按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分RV肠炎组(RV阳性)和急性腹泻组(RV阴性),RV肠炎组婴幼儿按有无脱水症状分脱水组和无脱水组,比较各组心肌酶指标及心肌损害情况。结果RV肠炎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急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水组心肌酶类各项指标均高于无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肠炎组婴幼儿通过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查,评价其是否存在心肌损害,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常伴随心肌酶升高;有脱水症状的Rv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有升高趋势,且心肌损害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与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腹泻患儿RV阳性组(观察组)与RV阴性组(对照组)两组间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清ALT、AST、LDH、CK-MB和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肌酸激酶(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肝转氨酶及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腹泻患儿行粪便RV抗原检测,按照粪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粪便RV抗原阳性组)64例及对照组(粪便RV抗原阴性组)100例,对两组婴幼儿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肝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失水程度间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功能损害,而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且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反映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RV肠炎患儿,检测其血清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及大便sIgA,与同期42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结果 ①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IgG、IgA、IgM及大便sIgA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分别<0.05、<0.005、<0.01、<0.01),而CRP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重度RV肠炎患儿较轻、中度患儿sIgA明显减少,CRP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血清IgG、IgA、IgM于病情轻重患儿间无差异(P均>0.05).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CR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大便sIgA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再结合血清IgG、IgA、IgM的变化可较准确、敏感地反映病严重程度,对RV肠炎患儿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病原体不同分为病毒性肠炎组82例和细菌性肠炎组50例;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重型腹泻组73例和轻型腹泻组59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及血生化,同时测定53例健康对照组CRP。【结果】82例病毒性肠炎组及50例细菌性肠炎组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毒性肠炎组与细菌性肠炎组比较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73例重型腹泻组与59例轻型腹泻组比较CRP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CRP不能作为鉴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07-190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及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抽取52例急性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组)患者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德灵BNⅡ血浆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和血清补体(C)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MPP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血清补体成分C3及HS-CRP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C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IgA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及HS-CRP的变化对判定病情发展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测定2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以同期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降低(P〈0.001);IgM明显升高(P〈0.001);但两者补体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明显升高,但对补体C3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研究,探讨该疾病细胞及免疫指标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与对照组 IgG、IgA、IgM水平的比较,手足口病组 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 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CD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同时选择6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M水平分别为(7.22±2.02)g/L和(1.38±0.48)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38±3.93)g/L和(2.36±0.8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水平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61)和病毒感染组(n=64)。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小儿的血液标本的血清CRP、PA水平及WBC计数和分类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在血清CRP水平和PA水平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A水平则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在WBC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小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小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PA水平的降低都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而淋巴细胞比例的上升可作为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临床医生应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进行鉴别诊断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进行诊治的120例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BX-DX-120的血球分析仪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检测,根据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加程度不同分为3个组。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介于2%~5%;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介于5%~10%;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例幅度大于10%。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型的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对其白细胞VCS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对于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来说,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出健康对照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低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的趋势;淋巴细胞体积分布宽度(LDW)、单核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DW)、淋巴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LC)、单核细胞平均高频传导(MMC)也具有同样的趋势。其中增加组3个组中的LDW、MDW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增加组3个组中的MLC、MMC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淋巴细胞平均VCS(MLS)、单核细胞平均VCS(MMS)来说,3个组增加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呈现出健康对照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Ⅰ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Ⅱ组高于异型淋巴细胞增加Ⅲ组的趋势。结论病毒性感染患者的异性淋巴细胞增高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 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130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患儿782例纳入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523例纳入病毒感染组,同期483例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 CRP 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 WBC 数量。结果细菌感染组 CR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血清 CRP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细菌感染组 WBC 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感染组 WBC 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联合检测 CRP 及 WBC 计数对小儿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鉴别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97-1998
目的探讨全血微量元素Cu、Fe、Zn、Ca、Mg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测定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RRI组全血中Zn、Fe、C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清IgA、Ig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Zn、Fe、Ca含量的缺乏,同时低锌也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需临床医师特别注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常规检测微量元素,尤其Zn,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血清IgE水平,探讨CD23、IgE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过敏性紫癜肾脏受损(HSPN)患儿和30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CD23阳性(CD23+)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分析。结果HSP组CD23+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PN组CD23+细胞的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均高于HSP组(P〈0.0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P患儿外周血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CD23及IgE可能共同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肺炎患儿CRP、白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6例肺炎患儿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鉴定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及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为细菌组(n=133例)、病毒组(n=168例)和支原体组(n=165例)。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4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1~3 d)、恢复期(4~20 d)及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发病急性期血清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观察各组肺炎患儿发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水平及异常率。结果细菌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NEUT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低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血清CRP显著低于支原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NEUT均显著低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LYMPH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均P<0.05);支原体组急性期血清CRP、白细胞计数及LYMPH显著高于对照组、NEUT低于对照组(均P<0.05)。细菌组及支原体组急性期CRP血清水平及CRP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均P<0.05)。病毒组急性期及恢复期CRP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与白细胞,可以提高小儿肺炎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RV肠炎患儿防治良性惊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RV肠炎患儿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良性惊厥分为RV肠炎非惊厥组(n=420)与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n=80)。观察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患儿惊厥次数、发作时间、惊厥症状等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热情况、脱水情况、腹泻次数、呕吐次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血钾、血钙、血钠等电解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V肠炎患儿发生良性惊厥的危险因素。结果 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发生惊厥次数为1次占36.3%(29/80),发生惊厥次数≥2次占63.7%(51/80);惊厥持续时间≤5 min占83.7%(67/80),惊厥持续时间>5 min占16.3%(13/80);惊厥类型,全面性发作占96.3%(77/80),部分性发作占3.7%(3/80)。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患儿发热比例、腹泻次数、年龄<2岁患儿比例及血钙水平明显高于RV肠炎非惊厥组,外周血WBC计数明显低于RV肠炎非惊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