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在不同肝占位性病变中超声造影特点.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结节性肝硬化、1例炎性包块,共72例患者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后,各种肝内占位性病灶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强特点.肝癌表现多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即从周边向中心部持续充填,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肝转移癌动脉相为均匀性增强或周边环状增强,内部可有轻度点状增强改变,实质期迅速出现回声减弱改变,易发现微小病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也为动脉期迅速增强,表现为门静脉期保持呈持续增强改变,以中央扩散型的均匀持续增强为主,在延迟相中有明显的造影剂摄取.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对肝肿瘤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细胞癌声学造影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共12个结节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应用ImageLab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动脉相全部肿瘤结节均可见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时相特征,增强模式主要为周边灌注(10/12)。结论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连续准确地描述ICC的增强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实时双幅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与1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实时双幅灰阶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肝细胞癌组20例全部呈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超声造影表现。胆管细胞癌组5例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呈边框样或中间少许增强,并迅速消退,呈“少进快退”型;另7例于整个造影过程中病灶均未见强化,呈“造影剂充盈缺损”型。结论实时双幅灰阶超声造影能为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弥补普通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低机械指数灰阶造影对肝VX2瘤动态期相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研究肝恶性肿瘤的动态期相性增强变化规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经耳缘静脉对8只荷VX2瘤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0.1ml/kg),应用CnTI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动态观察兔VX2瘤及其周围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在所有造影过程中,肝肿瘤及肝实质内造影剂随时间呈动态增强。VX2瘤动脉期明显强化,呈“灯泡征”,与周围肝组织灰阶对比明显;随后造影剂逐渐退出,肿瘤回声强度从与周围肝实质持平,到低于周围肝实质,最后造影剂完全退出瘤组织,在肝实质增强的背景下呈极低回声。肿瘤强化呈“快进快出”型。结论VX2瘤主要为肝动脉供血,具有恶性肿瘤“快进快出”典型的超声造影增强特点;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能完全反映肝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肿瘤的动脉期是超声造影的关键,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肿瘤实时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共35个肝内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谱波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原发性肝癌,4个转移性肝癌,9个肝血管瘤,5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1个硬化结节,选用百胜Megas超声诊断仪(机械指数0.04-0.06)和Bracco公司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结果 经超声造影后,35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实时增强方式有整体性,周边型、及中央型三种;造影增强至峰值时的病灶表现有均状、环状及不均性增强。肝癌以整体型和不均状为主;肝血管瘤以周边型和环状增强为主;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以中央型和均状增强为主。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反映不同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帮助提高肝肿瘤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原发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后的组织血流特征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强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评价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5例常规超声发现肝脏内局灶性病变并经穿刺和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小肝癌的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 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然后该组患者均行DSA肝动脉造影。结果对25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超声造影与DSA检查,其中20例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为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的HCC增强模式与DSA肝动脉造影表现相同;其中1个病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病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与DSA肝动脉造影表现基本符合;有2例超声造影未检测出肿瘤样特征性图像改变,而经DSA肝动脉造影检测出并诊断为小肝癌。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的增强特征,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肝脏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6年6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且造影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21例肝脏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误诊原因。 结果21例超声造影检查误诊病例中:5例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瘤,其中4例误诊为肝转移癌,1例误诊为肝脏淋巴瘤,此5例病灶于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早期造影剂开始退出;8例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其中2例误诊为FNH,3例误诊为血管瘤,3例误诊为肝转移癌,前5例于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造影剂退出略晚于周围肝实质,后3例造影剂则呈“快进快出”的表现;4例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癌,其中2例误诊为炎性假瘤,2例误诊为肝细胞肝癌,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4例病理证实为FNH的病例误诊为血管瘤,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及实质期回声仍高于周围肝实质。 结论加深对各类肝局灶性病变典型造影图像的理解,仔细地回放分析图像,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的诊断思维以及结合穿刺活检可提高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肝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 对31例共59个肝肿瘤病灶在超声造影后,观察肿瘤病灶在造影增强后各时相图像特点,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肿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并对造影前后及增强CT检测的病灶数目、大小及边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7个肝细胞肝癌病灶中13个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2个表现为“同进快退”,另2个表现为“快进慢退”,后经病理证实为高分化型肝癌。3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分为少血供转移癌组21个,表现为动脉相呈低回声环形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多血管转移癌组15个,表现为动脉相呈完全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回声。6个肝血管瘤中5个表现为向心性环形持续缓慢充填,另一例直径9mm的小血管瘤表现为完全快速向心充填。肝血管瘤造影增强的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肝细胞肝癌及转移性肝癌(P〈0.05)。造影后所测肿块直径大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所检出肿块数目多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造影前13个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造影后显示清晰。结论 超声造影在肝肿瘤的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盂癌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11例肾盂癌的超声造影灌注过程,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和声诺维造影剂SonoVue对11例肾盂癌患者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造影灌注过程。结果注射造影剂后11例肿块均可见强化,肿块开始显影时间为8~20S,显影增强达高峰时间为14~25s,增强开始减退时间为18~30S。肿块显影高峰强度:高于肾实质2例,等同于肾实质4例,稍低于肾实质5例。肿块的血流灌注方式:“快进慢退”2例,“同进慢退”5例,“慢进慢退”4例;7例为整体均~性增强和均一性减退,3例为向心性增强,1例为离心性减退。结论CPS技术结合造影剂SonoVue能描绘肾盂肿块的血流灌注情况,使肾盂肿块显示更清晰,有助于肾盂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增强时间,以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良性占位病变中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良性占位(血管瘤34例,局灶性增生结节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2例,肝腺瘤5例,肝脓肿8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絮团状逐渐向心性增强方式,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表现为"轮辐状"增强;肝硬化增生结节造影表现与周围肝组织基本一致;肝腺瘤显示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延迟相显示为高增强;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呈网格状增强,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增强时间及强度,肝血管瘤呈慢进慢出低强度,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呈快进慢出高强度,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同步显影等强度,肝腺瘤呈快进慢出低强度,肝脓肿呈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变的不同灌注特点,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定量检测病灶在造影过程中随时间不同增强强度的变化,有助于对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良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例肝良性占位病变患者经肘部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23个肝血管瘤动脉相均呈高回声增强,20个(87%)表现为周边向心型,2个(8.7%)为中央扩散型,1个(4.3%)为整体型增强特征,20个病灶在门脉相和延迟相仍为高回声增强,2个病灶渐变为等回声增强,1个病灶渐变为低回声增强。2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在动脉相均呈中央扩散型增强,表现为轮辐状,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回声增强。3个肝局部脂肪缺失病灶均显示动脉相无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等回声。2个肝脓肿病灶动脉相周边无增强,延迟相病灶内呈低回声增强及无增强。结论SonoVue超声造影二次谐波成像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肝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指标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适宜中国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指标。方法 以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开始显影作为动脉相的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间,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为实质相起始时间;分析682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肝动脉、门静脉的始增时间及肝实质的增强峰值时间、肝内病灶的开始减退时间,分析增强模式。结果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始增时间有显著差异,肝内良恶性病灶增强退出时间有显著差异。85%的原发性肝癌及99%肝转移癌在注射造影剂后180s内退出,故以180s作为延迟相起始时间及与实质相的划分点,由此将超声造影分为四个时相。结论 由于肝背景不同造成血流动力学差异,病灶增强时相以自身背景对比更为适宜;根据新的时相定义及病灶增强退出特征,总结出中国人肝癌及其他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采用低机械指数连续实时成像技术时肝细胞性肝癌 (HCC)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方法  6 8例 HCC患者共 72个病灶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 (CPS)成像技术 ,造影剂为 Sono Vue。结果 静脉注射 Sono Vue后 ,全部病灶均可见强化 ,绝大多数病灶 (70 /72 ,97.2 % )增强早于肝实质及门静脉 ;增强形态主要为均匀或不均匀增强 ;增强程度在动脉期高于肝实质 ,门静脉期和肝窦期则低于肝实质 ;动脉期 30 .6 % (2 2 /72 )的病灶可见包膜强化。结论  HCC在各时相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 ,采用 CPS技术及造影剂 Sono Vue能实时连续地描述 HCC的增强特点。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应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连续成像技术探讨超声造影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方法 经周围静脉团注声诺维,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40例肝血管瘤患者施行超声造影,观察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在动脉期(9~40s)、门静脉期(41~120s)及延迟期(121~360s)的增强情况。结果 40个(100%)结节均在动脉期出现增强,回声高于肝实质。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增强,其中36个(90.0%)结节回声始终高于肝实质,3个(7.5%)结节回声渐变为等于肝实质,1个(2.5%)结节回声渐变为低于肝实质。在动脉期,35个(87.5%)病灶呈周边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央扩展,3个(7.5%)病灶从中央开始不规则增强向周围扩展,2个(5.0%)病灶表现为全瘤均匀增强。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增强范围继续扩大,15个(37.5%)达到全瘤均匀增强,4个(10.0%)为不均匀增强,21个(52.5%)仍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肝血管瘤增强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性增强;从周边结节状增强开始,增强范围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与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造影剂SonoVue对108例疑似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分析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等各时相的灌注特点.结果 肝泡型包虫患者38例,均在动脉相迅速呈现负显影状态,与其他肝内实性占位的超声造影有明显区别.结论 超声造影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F)的多排cT和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加深其对CT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癌病例的CT及肝动脉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合并有AVF,CT扫描为16排螺旋CT增强三期动态扫描。结果42例肝癌患者的CT表现:17例有肝动脉-门脉瘘(HAPVF)(40.5%)(其中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0例(23.8%),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早期显影,肝实质强化;周围型动-门静脉瘘7例(16.7%),动脉期出现门静脉二级以上分支显影,有时可与动脉伴行呈“双轨征”,肝实质楔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强化);肝动-肝静脉瘘(HAHVF)5例(11.6%)(动脉期肝静脉主支显影);混合型肝动脉-门脉瘘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7.1%)(上述征象同时出现);17例CT未见AVF(40.5%)(在肝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动静脉瘘,CT检查中未见上述特征出现)。结论动脉期门静脉及肝静脉提前显示及相应肝实质异常强化是肝癌合并AVF的特征表现,也是诊断肝癌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提高多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动脉期扫描时间分辨率,可降低其合并AVF显示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7.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肝脏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的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的增强情况。结果 2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迅速增强并快速廓清,门脉期与实质期回声显著低于周边肝实质。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可以与肝脏恶性肿瘤相类似,造影诊断为恶性的病灶并不能完全除外炎性假瘤的可能,应行超声引导下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微灌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技术研究移植肝微灌注状况。 方法研究组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共进行17次超声造影;健康对照组23例。经左侧肘正中静脉团注造影剂,对两组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图像并应用ACQ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两组的肝动脉和门静脉显影时间进行测定。 结果肝动脉显影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动脉显影时间、门静脉显影时间无明显差异;肝动脉不显影病例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缩短。发现6例造影异常病例,包括肝肿瘤复发、肝动脉栓塞、肝内梗死病灶、肝内血供低灌注区域等。 结论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地显示肝脏血管和血液灌注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