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评价滨州市不同时期控制麻疹的效果。方法对滨州市1956~2008年麻疹疫情、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和控制麻疹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控制麻疹的实施,使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MV报告和调查接种率为87.12%~93.45%,人群麻疹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按控制麻疹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MV时期(B期:1967~1978年)和未使用MV时期(A期:1956~1966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C期:1979~1997年)和B期相比、加速控制麻疹时期(D期:1998~2008年)和C期相比,年均发病数分别减少9989例、18500例、378例,年均病死数分别减少267例、49例、50例。在1967~2008年控制麻疹进程中,其总成本-效益比为1:22.97。结论滨州市控制麻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2.
日照市1999~2003年加速控制麻疹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 1999年开始 ,日照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控制麻疹。通过 5年观察 ,取得明显效果。麻疹疫苗 (M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 99 71% ,估算接种率为 93 5 6 %。通过开展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 ,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 79% ,几何平均滴度为 1∶14 0 7 6 5 ;麻疹年平均发病率由加速控制麻疹前 5年的 0 4 8/10万 ,下降至加速控制麻疹后 5年的 0 0 4 /10万。加强监测 ,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 ,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 ,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 ,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1951-2010年麻疹疫情史况、近年流行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现况,分析近几年流行原因,为制定本地区麻疹消除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六十年的麻疹疫情报告资料、三十八年疫苗接种率和近期的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38年的麻疹活疫苗使用,疫苗接种率从0上升到85%~98%,60岁以下人群免疫水平(麻疹IgG阳性率)达到92.94%,麻疹发病率由无免疫接种期(1951-1972)的593.23/10万降到了2010年的0.58/10万。近8年≤8月和〉15岁的麻疹发病例数占所有病例的一半。8月~3岁的发病例数占1/3。结论在本地区调整麻疹控制策略,开展15~29岁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病例的确诊率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麻疹监测及控制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加速麻疹控制,卫生部以河南省为试点,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在开封、南阳市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同时其它城市也按有关要求开展麻疹监测工作.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河南省的麻疹监测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转良好.1999年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852例,年发病率2.00/10万.全省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并发生了37起麻疹暴发,暴发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28.73%.发病主要集中于4~6月,占全年病例总数的50%.1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4.88%.首次自麻疹病例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共分离到15株.部分市(地区)开展了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麻疹发病率.但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尚待提高1999年专报系统报告的病例数低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一些监测指标,如报告及时率、病例调查率、标本采集率和实验室检测及时率等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评价2009-2013年腾冲县麻疹防控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腾冲县含麻疹成份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综合评价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结果 2009-2013年腾4307冲县常规免疫MCV1、MCV2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8.92、99.21%%和99.41%、97.89%,SIAs及查漏补种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为98.41%和99.17%,二类麻腮风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接种率为71.13%,人群麻疹抗体平均阳性(≥1∶250)率96.77%,保护性抗体阳性(≥1∶800)率83.61%,2009年发病率0.16/10万,2010-2013年无本地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2012年发生5例,2013年发生1例。结论 将常规免疫接种维持在较高接种水平基础上适时进行MV SIA,并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接种及时率以及加强监测、评估、管理和督导是保障消除麻疹目标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成人麻疹病例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广泛使用麻疹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有了大幅度降低,但成人麻疹病例不断出现。由于成人麻疹病例临床症状较重,对患者危害较大,所以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为了解我市成人麻疹的发病情况,进一步做好麻疹的控制工作,我们对1999年1月—2002年5月全市麻疹监测数据库中的50例成人麻疹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收集与分析1.1 资料收集 1999年1月—2002年5月麻疹监测实验室确诊病例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病例就诊情况及最终诊断等。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贵州省2003-2010年麻疹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及麻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贵州省2003 ~ 2010年麻疹流行病及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 - 2004年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后,2005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0.49/10万,2008年反弹到3.11/10万,再次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后,麻疹发病率再次下降到2010年的0.22/10万.从2005年开始,风疹病例占报告疑是麻疹病例的比例逐渐升高.贵州省麻疹病毒流行的型别未发生改变,2004年分离到5株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2007 -2010年分离到20株H1a基因亚型麻疹野病毒.结论 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及成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发病率一定会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2002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以来的运行效果 ,进一步做好控制麻疹工作 ,对各区 (县、市 )上报的麻疹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数比传染病报告系统分别少 33 85 %、2 1 2 8%、9 74 % ,但 2 0 0 2年多了 3 0 7%。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了 15 4 9例疑似麻疹 ,排除 5例 ,实验室确诊 96例 ,临床诊断 /有流行病学联系 14 4 8例。 15 4 4例麻疹中 ,0~ 7岁占 5 8 74 % ,其中≤ 8月龄占 2 72 % ,8~ 14岁占 32 84 %。 0~ 7岁有免疫史者占 6 4 0 6 % ,无免疫史者占 17 4 2 % ,免疫史不详占18 5 2 %。应进一步提高接种效果和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以实现加速控制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鲁豫皖三省麻疹监测试点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评价鲁、豫、皖三省麻疹监测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 ,综合三省项目进展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现场评估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和项目省开展的专项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项目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不同 ;除有免疫史记录的病例比例 <80 %外 ,其它麻疹监测系统的关键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报告质量提高不明显 ,漏报和报告表格过于复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实施风疹控制后 ,风疹的平均感染年龄从 1999年的 9 8岁 ,提高至 2 0 0 3年的 13 9岁。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55例小于1岁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小于 1岁年龄组麻疹发病原因 ,制定防制策略 ,加速我市控制麻疹的步伐 ,对 5 5例小于 1岁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全市麻疹监测和疫情报告两个系统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 ,择其抗体阳性的麻疹确诊病例 5 5例进行详细调查 ,填写统一设计好的调查表 ,最后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5 5例中 ,小于 8月龄 2 6例 (47.3%) ,大于 8月龄 2 9例 (5 2 .7%) ;大于 8月龄 (麻疹免初月龄 )有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仅占 2 7.6 %,其中城市病例中 ,接种MV者占5 0 %,农村病例占 11.1%。结论 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比例较多 ;农村MV接种及时率低是造成小于 1岁儿童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1~2004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数据,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合肥市确诊的539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2001~2004年平均发病率为3.01/10万,2004年较2001年发病下降了43.6%,发病人群主要为中、小学生,<15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63.1%。结论应进一步对薄弱地区、薄弱人群进行MV的加强免疫活动,控制麻疹爆发;在有条件的地区对1~14岁儿童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使用,同时注意<1岁和20岁以上人群发病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蒙城县 195 1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期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实施麻疹疫苗 (MV)接种和儿童计划免疫 ,装备冷链、规范化接种及免疫接种率的提高 ,麻疹年均发病率由MV使用前的 981.2 2 / 10万 ,分别下降至 484.0 5 / 10万、16 1.5 4/ 10万和 10 .47/ 10万 ,削平了麻疹流行的持续高峰 ,打破了自然流行周期 ,发病年龄较前有所后移 ,发病区域趋于缩小 ,目前蒙城县麻疹发病已处于MV时代的“相对稳定期” ,要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 ,尚需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 ,加强疫情报告与监测 ,适时地对高危地区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 ,做好疫情爆发控制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5):332-333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604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2.40/10万(604/4 870916),较2007年上升了294.77%。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8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份;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3%,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46.5%和24.2%。结论麻疹初免及加强免疫接种不及时、流动人口增多以及成年人发病上升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和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降低成年人发病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杨建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76-78
目的分析城关区1999—2009年度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以及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9—2009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及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数据的收集,运用Excel 2003统计,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城关区1999—2009年报告麻疹1 1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69/10万,发病率波动在0.53/10万~39.40/10万之间,以2005年和2008年发病为高峰,呈"双峰值",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各街乡均有病例报告,54.00%以上的麻疹病例分布于流动人口居住地比较集中和城乡结合部地带。职业以学生和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分别占43.56%和21.42%。对240名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234例,阳性率为97.50%;易感人群占2.50%,低抗体水平人群占59.58%,达到免疫保护水平(≥1∶800)的占84.17%,表明我区0~20岁组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结论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是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提高麻疹疫苗(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度,从而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是我区目前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结果2005年共监测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10人,其中暴发病例34人,散发病例76人;暴发病例采集血标本30份,散发病例采集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7%和56.92%。对健康人群9个年龄组171份血标本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1∶200)率98.83%。结论阜南县麻疹监测系统灵敏度较高。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高,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免疫屏障,近期不会造成人群的麻疹大面积暴发疫情。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江门市麻疹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149例,血清学确诊(麻疹IgM抗体阳性181例,确诊率为54.4%(81/149),其中2003年确诊率为50.0%(36/72),2004年确诊率为58.4%(45/77)。麻疹发病以小于或等于14岁儿童为主,占确诊病例的72.8%(59/81),成人麻疹占25.9%(21/81)。结论外来人口免疫空白是江门市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麻疹免疫,以达到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39例15岁以下麻疹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5岁麻疹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麻疹抗体阳性病例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中,具有典型麻疹病例临床特征的仅占23.08%(9例);有2名小于8个月的婴儿麻疹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9岁和10~45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3.59%和25.64%;79.49%(31例)的病例无免疫接种史和免疫史不详;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6月份。结论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麻疹病例减少;麻疹疫苗复种的覆盖率低、免疫空白的存在是学龄前儿童和在校中、小学生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