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骶管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MRI显示硬膜囊末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的囊性肿物,且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9例得到6~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18例患者疗效优良。结论MRI是骶管蛛网膜囊肿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且影像学显示囊肿大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能有效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和临床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观察24例经手术证实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的X线片,CT,造影后CT,MRI等影像学资料中的影像改变,分析该组患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手术中的病理特点,结果:X线片,CT,及MRI中均可显示出骶骨的骨性改变,造影后CT囊肿内造影剂显影,MRI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结论: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损所致。  相似文献   

3.
张华东 《中外医疗》2009,28(24):16-17
目的探讨骶管蛛网膜囊肿的MRI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治疗的骶管蛛网膜囊肿病人MR及手术资料,分析其MR特点,总结手术方法。结果MRI显示硬膜囊末端囊性肿物,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本组11例获6个月~3年3个月(平均31.2个月)随访,优:9例,可:2例。结论MRI诊断骶管蛛网膜囊肿准确,是诊断主要依据。对临床症状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骶管囊肿患者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③结果 MRI容易显示病灶,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本组3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④结论 MRI是骶管囊肿诊断的主要依据.对MRI确诊骶管囊肿较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20例中12例全切,8例次全切;随访2月~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复发。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多发于硬脊膜外背侧方,常合并骶管先天性畸形或腰椎间盘突出,MRI是有效的检查方法,显微镜直视下行囊肿壁切除术有利于神经的充分减压和保护,并能同时处理合并的腰椎间盘突出及畸形,"交通孔"结扎、囊腔填塞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骶管内硬膜外囊肿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骶管内硬膜外囊肿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5例骶管内硬膜外囊肿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并与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两者的差异。结果 25例患者均有腰骶疼痛,长时间坐位和直立位加重,平卧后减轻,9例伴有下肢放射病,5例伴有肛门坠胀,9例会阴灼痛,l例尿潴留;体征:均有骶部弥散性叩痛,鞍区感觉障碍l例,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本组手术治疗11例,同时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6例,14例继续门诊观察治疗。结论 对疑诊腰椎闻盘突出症患者,若与临床症状、体征不符合时,应进一步行骶部影像学检查。神经症状重,影像学显示囊肿大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CT或MRI确诊并有明确临床症状的11例骶管蛛网膜囊肿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1例患者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仅2例遗留部分感觉障碍,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及时的外科手术干预可有效的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少神经根或脊髓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分析和总结42例骶管神经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42例中25例无明显骶神经受损表现,仅表现为腰部不适;17例有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二便异常等骶神经受损表现。所有病例MR图像上均清晰显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T2W/SPIR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表现为明亮高信号,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其中囊肿较大者引起骶骨骨质压迫吸收,T2WI/SPIR序列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囊肿显示更清晰。结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在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MRI具有多平面、无创等优点,对明确诊断、判断范围和治疗选择、随访观察都有重要作用,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阳 《安徽医学》2011,32(7):1025-1028
骶管囊肿在医学文献中[1]又称骶骨脊膜囊肿、骶骨蛛网膜囊肿、骶骨神经根囊肿等,发病机制不明,1938年Tarlov首次报道骶管囊肿。该病往往累及骶2~3神经后支,或背侧神经节,MRI或椎管造影可以明确显示其部位和大小,有的为多发性,有症状的仅占1%。此病由于临床上较少见,并且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内肿瘤相似,故常被误诊或漏诊,需注意鉴别[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8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1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腰骶部酸痛等症状消失,合并马尾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3~4周减轻消失,合并下肢麻痛等神经根性症状者术后2~3个月减轻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消失,3例患者囊肿与神经根粘连紧密,术后神经根分布区域轻度麻木。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对有症状的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注重适应证选择,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50便均根据头颅CT和MR 诊蛛网膜囊肿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50便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池之间的 显向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骶管囊肿的MRI、CT影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和CT对骶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骶管囊肿的MRI与CT表现,5例仅行MRI检查,8例同时做CT和MRI。结果骶管囊肿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囊肿信号表现与脑脊液一致,对病变的定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可作为一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骶管囊肿患者进行诊断和追踪,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相邻骨质改变,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骶管囊肿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骶神经根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8例骶神经根囊肿的临床表现及MR、CT(16例)、脊髓造影(29例)和X线平片等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腰骶部疼痛伴骶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室或脑池造瘘术16例,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4例,显微镜下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3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随访6个月~6 a(平均2.2a)。结果:67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有效率93.1%,随访CT或MRI显示83.3%(60/72)幕上蛛网膜囊肿体积显著减小,幕下蛛网膜囊肿体积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显著改善。结论:有症状的蛛网膜囊肿患者均应积极治疗。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应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上池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通过内镜治疗的鞍上池囊肿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至53岁,平均年龄10.4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行走不稳、视力视野障碍。所有患者术前行CT和M砌检查,均伴有脑积水。42例中39例行内镜下囊肿·脑室造瘘术,3例同时行囊肿·脑池造瘘术。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者,2例患者(4.8%)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59.5%)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4例患者(33.3%)症状改善,3例因复发脑积水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CT和/或MR检查示囊肿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造瘘口处和导水管脑脊液流动通畅。结论内镜下囊肿.脑室、脑池造瘘术是治疗鞍上池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3例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均表现为骶骨上部偏心性生长、皂泡样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部分骨壳破坏中断,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不均匀信号;出血偶见,表现为T1WI、T2WI呈高信号,可出现单发/多发液-液平面。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对骶骨巨细胞瘤有较重要诊断价值;MRI虽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