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核型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外周血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标本制备,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114例大Y染色体患者中生精异常22例(包括少精、弱精、无精)、外生殖器发育不良2例、其妻习惯性流产56例、胎停育22例、有其他不良孕产史12例(包括出生缺陷、死胎、早产等);男性的不育除性或常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及Y多态性外与性激素水平亦有明显的关系.与正常对照组发生率8.9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Y染色体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2.
巫梅 《安徽医药》2011,15(12):1543-1544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用RPMI1640培养基,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29对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 258例习惯性流产中,检出异常核型12例,占受检人数的4.6%,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这些异常核型中,7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为超二倍体(47,XYY 1例;47,XXX 1例),3例为变异核型(1例Yp+,1例Yq-和1例2q+)。结论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率为4.6%,其中平衡异位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的主要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54对308例习惯性流产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方法 2008-03-2012-03门诊就诊的154对习惯性流产夫妇308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结果 154对308例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核型和G带分析分析,50例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16.23%,其中男性发生染色体核型异常14例,女性发生染色体核型异常36例,男女比例1:2.57;6例臂间倒位占染色体核型异常12.00%,12例染色体变异占染色体核型异常24.00%,32例平衡易位占染色体核型异常64.00%。结论习惯性流产形成与夫妇双方染色体核型异常有着直接关系,在习惯性流产中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非常必要,可以对染色体核型异常携带者进行诊断,进行医学遗传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确诊的妊娠15%~20%以自然流产而告终,有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为习惯性流产。夫妇中任一方染色体异常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与正常人群相比,这些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明显增高,其异常可以涉及到多条染色体[1-4],但除9号染色体外极少见单条染色体丛集发生的报道。笔者在对习惯性流产夫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发现7例涉及10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Y染色体结构多态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Y染色体结构异常进行检查分析。结果46例受检者共检出Y染色体多态性变异13例,变异检出率为28骀.26%(13/46)。其中包括大Y染色体10例,异常发生率为21.74%,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del(Y)2例,异常率为4.35%;t(Y;15)1例,异常率为2.17%。结论 Y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疾病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男性不孕不育,其妻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畸形儿、智力低下儿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异常及其环境因素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习惯性流产患者(研究组)102例和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40例,对2组患者进行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并由专人询问、登记相关资料。结果研究组标本中检出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被动吸烟率、5h/d以上接触电脑及电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孕早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孕妇长期被动烟、长期接触电脑、电视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霖 《淮海医药》2001,19(5):375-376
目的 探讨染色体疾病所致精神发育迟滞(MR)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用染色体G带方法和脆性位点诱导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MR患及死胎和反复的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的染色体中发现了D组和G组染色体随体联合现象。结论 D组和G组染色体的随体联合是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生的一个原因;Y染色体及Xq的远端存在着影响智力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孟小波 《医药世界》2010,(8):811-812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流产的男性因素。方法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以98例不明原因流产1~3次患者的丈夫作为流产组检查,以100例生育男性为对照研究。结果流产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Y染色体微缺失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导致女方流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15例习惯性流产病例,占同期自然流产病例的9.5%(115/1213)。习惯性流产常见病因有;免疫因素(ABO 抗原、自身抗体)、子宫颈机能不全、黄体功能不良、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和精子异常等,以 ABO 抗原导致流产居首位。分析表明:母儿间 ABO 抗原不相容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阳性在导致习惯性流产中占一定比例。习惯性流产以流产三次者发病最多(占49.6%),早期流产明显多于中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习惯性流产病因以及时作出较好的防治对策,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主要的病因有染色体异常、子宫结构异常、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对症治疗。结果 76例患者中,13例因染色体异常放弃治疗;20例子宫结构异常者治愈18例;10例由免疫因素引起的患者治愈6例;17例由内分泌因素引起的患者治愈14例;16例原因不明流产者治愈10例。结论习惯性流产病因复杂,治疗的时候也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医务人员需要了解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做到早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进行流产的妇女(妊娠均≤49d)共300例,按照流产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药物流产组150例,人工流产组1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初潮年龄、流产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流产后2周复查B超有无残留,流产后是否出现腹痛,流产后下次月经来潮时间、月经量。结果药物流产组阴道流血时间长于人工流产组.下次月经来潮时间短于人工流产组;人工流产组成功率高于药物流产组。结论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相比,成功率较高.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但下次月绎来潮时间较长.月绎量较前减少者较药物流产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在IVF-ET过程中引起患者流产的因素,从而更好的提高临床妊娠率,减少和预防流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行IVF-ET患者共3117例,临床妊娠患者1195例,其中流产患者203例,包括早期流产患者150例,为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患者53例,为晚期流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COH情况以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导致IVF-ET治疗过程中患者临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中心IVF临床妊娠率为38.3%,流产率为16.9%,其中早期流产率为12.6%,晚期流产率为4.4%。早期流产组患者ET后14天血. β-hCG水平较低,晚期流产患者BMI较高、减胎及双胎妊娠率高。结论:早期流产多与胚胎本身发育异常有关,ET后14天血hCG水平偏低提示有胚胎发育差、早期流产的风险高的可能。另外高BMI以及应用大剂量Gn超排卵有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而多胎妊娠和减胎术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可能是造成晚期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胎儿畸形行引产术也是导致晚期流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给予药流组(n=90)药物人工流产术,人流组(n=90)接受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流产效果.结果 人流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药流组、术中腹痛平均持续时间短于药流组、术后阴道出血天数短于药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流组疼痛不可耐受率高于人流组(P<0.05);人流组流产有效率显著高于药流组(P<0.05).结论 无痛人流术用于终止早期妊娠效果安全确切,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减少术中疼痛、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B超联合可视人流机在临床中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B超及可视人流机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及带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B超及可视人流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及带器人工流产术共2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相关手术的病例200例为对照组,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人工流产漏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器人工流产术前取出顺利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B超及可视人流机监测人工流产方便易行,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准确性,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对人工流产等手术的使用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蔡瑾 《安徽医药》2012,16(1):96-97
目的通过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人工流产、复合萘普生栓配合"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药流术对停经49 d内终止妊娠比较,寻找一种痛苦少,副作用少,安全性能高,完全流产率高的流产方法。方法选择门诊ASIS级无痛人流手术早孕患者446例(停经49 d),根据流产的妇女要求分为三组: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55例),B组采用复合萘普生栓配合"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282例);C组采用药物流产(109例)。观察各组镇痛效果、出血量、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术后感染率。结果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无痛率最好;复合萘普生配合"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的出血量最少;从出血时间来看:复合萘普生配合"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与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的出血时间较短为3~7 d,而药流出血时间相对较长为7~14 d;药流的完全流产率相对较低为77%,"润婷"与异丙酚效果基本相当。结论复合萘普生栓配合"润婷"牌套装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手术安全、有效、受术者创伤小、疼痛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琼 《哈尔滨医药》2010,30(2):11-11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早孕流产的效果。方法对13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6d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进行分析。结果完全流产占28.99%,不全流产占64.49%,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药物流产终止疤痕子宫早孕,方便、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少,并可减少人工流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王萍 《淮海医药》2012,30(3):226-228
目的 探讨微管人流吸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自主选择终止早孕方法.随机选择微管人流术组200例,药物流产组200例,共400例.观察2组流产效果、疼痛情况、副反应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结果 微管组完全流产率为95.5%,明显高于药流组(P<0.001);无疼痛或轻微疼痛,无副反应;所有病例术中出血量均少于30 ml,手术时间仅3-8 min.结论 微管人流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将本院门诊1048例早孕行药物流产者按停经天数分成三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停经34~42天者完全流产率为99.13%,停经43~49天者完全流产率为92.90%,停经50~60天者完全流产率为88.36%。总完全流产率为95.7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是安全可行的,且妊娠天数越少,则完全流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张淑仪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053-3054
目的:选择药流最佳时机。方法:通过阴道B超测定妊娠49天内的孕囊大小,监测其药流后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失败率,流血时间,流血量,不良反应,探查孕囊大小与药流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等的关系,从而选择药流最佳时机。结果:孕囊大小与药流的出血时间、出血量成正比关系;孕囊大小与完全流产率成反比关系。结论:阴道B超可以测定比腹部B超更早更小的孕囊,可以帮助选择药流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可视人工流产术与传统流产术方法比较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332例患者在宫腔镜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307例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宫腔镜下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宫腔镜下可视人工流产术,能克服传统人工流产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降低手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效果满意,与传统人工流产术比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