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科2005年1月~12月在我科开胸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用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11月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进行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规范系统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及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拔管时间与术后出院时间为(4.42±2.10)d,(9.76±3.89)d;对照组的分别为12.0%,(5.60±3.28)d,(12.86±3.89)d.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病人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耿利琼 《现代护理》2005,11(17):1421-1422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04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64例,按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前术后进行呼吸训练与指导,观察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病人的最大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提高,肺部并发症也显著减少(χ^2=4.66,P〈0.05)。结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规范的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方法 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 ,实验组采用规范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04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64例,按入院的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前术后进行呼吸训练与指导,观察术后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病人的最大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提高,肺部并发症也显著减少(χ2=4.66,P<0.05).结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呼吸助力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30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1例)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和护理,观察组(152例)在常规锻炼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助力器进行深吸气训练,至术后第7天。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呼吸助力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开胸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并需注重食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环节的完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实验组术前、术后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最大深吸气量(IC)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第7天PaO2、FVC、FEV1、IC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能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况雪梅 《现代护理》2007,13(4):924-925
目的观察呼吸操训练对食管癌及肺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准备。实验组除按常规准备外,术前1~5d对患者进行呼吸操的强化训练。比较训练前后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训练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02)、最大通气量(MVV)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均有提高。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肺部并发症的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开胸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能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呼吸训练器在老年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指导深呼吸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应用深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7天主观呼吸功能障碍减轻优于对照组(P<0.05,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开胸患者术后应用深呼吸训练器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莉  沈晓微  沈晓咏  吴美  夏露 《中国康复》2022,37(12):722-726
目的:探讨围术期系统肺功能预康复训练在日间肺结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行胸腔镜下肺节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呼吸训练、清肺排痰训练、呼吸肌力量训练、抗阻呼吸激励式肺量计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等系统肺功能预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术前、术后12h的肺功能,比较2组患者气管导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h,2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个月出院后非计划再就诊和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系统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日间肺结节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降低手术对肺功能的不良影响,对维持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肺康复训练对其术后并发症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择期肺癌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除常规胸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外,试验组患者入院时接受肺康复健康宣教,术前5天、术后3天增加系统性肺康复训练介入。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术后1个月均进行以下评估:肺功能相关参数FEV_1、FEV、FEV_1/FEV%、PEF,咳嗽效力评级,6min步行试验。记录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的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各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FEV_1/FEV%外(P0.05),两组患者各项参数入院时与术后1个月后对比均存在组内显著性差异(P0.001)。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少、术后住院日短(P0.05),术后1个月肺功能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李亚洁  阎成美 《现代护理》2007,13(5):1185-1186,1192
目的探讨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胸部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吸痰的情况,以及术后6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2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感到剧痛而不愿排痰,与实验组相比相差亦显著;术后48h的PaO2、PaCO2与排痰前即术后6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两者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差值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排痰效果及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胸部手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2组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吸痰的情况,以及术后6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2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2组病例的排痰感受,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感到剧痛而不愿排痰,与实验组相比相差亦显著;术后48h的PaO2、PaCO2与排痰前即术后6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值两者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h与术后6h的差值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振动排痰机行胸廓振动法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比较传统拍背咳痰与振动排痰机对胸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对照组使用传统拍背咳痰.两组预防措施实施相同时间后对患者胸部术后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吸痰情况,以及术后6 h与术后48h的动脉血气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两组病例的排痰感受.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肺不张、需纤支镜介入吸痰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感觉舒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疼痛、恶心等感受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48 h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术后6 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H值两者前后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48 h与术后6 h的PaO2、PaCO2差值与对照组术后48 h与术后6 h的差值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使用振动排痰机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肺功能锻炼计划护理小组,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订肺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和缩唇、胸式、腹式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及术后早期活动等,定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肺功能测定值、肺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和有效咳嗽排痰率提高(P〈0.01或P〈0.05),肺部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病友互助模式的呼吸功能锻炼在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7月80例在我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病友互助模式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焦虑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S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病友互助模式的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其恢复,并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对其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行根治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术后 24 -48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术后 12h 内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次排便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 24 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干预组除行术后常规护理外,还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术后常规护理和非系统的功能锻炼。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第1秒肺活量及通气储量、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