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组,结合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其中8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8例(9.88%)患者变异的肝动脉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4例(占4.94%)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3例(占3.70%)为替代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占1.24%)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为临床提供充分信息,应作为上腹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研究咯血相关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扫描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例,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或慢性炎症21例,支气管肺癌合并支扩2例,肺内血管畸形2例,肺隔离症3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肺癌、支扩及慢性炎症36例中,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15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供应病灶的动脉共11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占71.8%(84/117),10支存在异位起源,肺外体循环动脉占28.2%(33/117),其来源和数目与病灶所处位置、累及范围及胸膜病变密切相关;肺动静脉瘘1例,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及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表现为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伴多个动脉瘤形成;肺隔离症3例,表现为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分支供血病灶。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等详细数据,有效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的三维影像特征,在咯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时间及效果。【方法】首先将3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处的灌注CT扫描,取得三种血管的峰值时间,以此为参考,对80例患者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数分别为20s、34s和42s,以此为根据扫描的结果,肝动脉显示优良度达100%.门静脉优良的比例为97.1%,肝静脉显示优良的比例为90.0%。【结论】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建议的扫描时间为肝动脉20s,门静脉35s,肝静脉45s,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CTA)在腹主动脉病变诊断及腹部病变经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有腹部病变行增强CT检查的112例患者常规行MSCT血管成像。结果:112例腹主动脉CTA三维重建后,均成功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腹部其它脏器病变情况。部分病例在其指导下成功的进行了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腹主动脉CTA检查速度快,血管解剖关系清楚,立体感强,成功率高,对后期治疗的帮助大。  相似文献   

5.
吴宇 《四川医学》2014,(1):119-1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提高心肌桥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行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CTCA心肌桥检出率为52.50%、心肌桥长度(1.94±0.53)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3.48±0.41)mm;CAG检出率为22.50%、心肌桥长度(1.13±0.40)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1.57±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A检查与CAG检查显示的心肌桥主要位于前降支,分别为21处和9处.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肌桥厚度越厚、长度越长(rY1=0.357,P<0.05;rY2=0.312,P<0.05).结论 CTCA能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4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利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其中11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结果16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VRT重建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75.0%(78/104),良14.4%(15/104),差10.6%(11/104),优良率为89.4%。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等。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53例,管壁钙化斑块50例,非钙化斑块24例,管腔狭窄36例,管腔闭塞1例,搭桥血管2例,血管内支架6例。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30+1834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在周围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其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造影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称为诊断此病的"金标准"。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以其扫描速度更快,解剖覆盖面更广,对比剂效应更大,对诊断动脉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为肢体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开辟了一条无创、便捷、可靠的新途径。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用16层螺旋CT检查下肢血管性病变7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及血管分析,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受累动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后处理图像可以直观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I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64排CTA可清晰地显示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变化,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显示病变的最佳方法。方法:本组共33例:SMA病变14例,其中血栓形成9例,夹层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旋转不良1例;SMV病变19例,均为血栓形成。多层CT血管成像均包括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以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等重建方法。结果:9例SMA血栓形成在MIP均显示清楚,仅4例在VR显示病变,MIP对SMA血栓形成显示明显优于VR(P=0.0294)。3例SMA夹层动脉瘤以MPR显示较好,1例SMA假性动脉瘤和1例动脉旋转不良在VR显示较直观。19例SMV血栓形成在MIP和MPR均显示清楚,VR示病变血管不显像;其中12例SMV周围见侧支循环血管,侧支血管在MIP均显示良好,仅5例在VR显示,MIP对侧支血管显示明显优于VR(P=0.0046)。结论:运用多层CT后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显示SMA和SMV病变,在上述3种重建方法中MIP对SMA血栓形成及SMV周围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结果 21例主动脉夹层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片,以轴位像、MPR、VR显示最佳,DeBakeyⅠ型2例,Ⅱ型1例,ⅢA型2例,ⅢB型16例;21例均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显示率为100%,以轴位像、MPR像上显示为佳,结合VR可立体显示破裂口形态、大小及与主动脉分支的关系;1例Ⅱ型夹层,无名动脉受累,1例ⅢB型夹层合并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右锁骨下动脉(该患者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受累,20例Ⅰ、Ⅲ型中,腹腔动脉受累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5例,肾动脉受累4例;21例夹层中,16例可显示假腔内多少不等的血栓充填。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无创、快速、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腹部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腹部血管性病变的MSCTA表现.结果 重建后动脉图像优良率为98.2%(56/57),重建后静脉图像优良率为87.7%(50/57);腹部各血管性病变MSCTA特点明显.结论 MSCTA检查速度快,能清晰显示血管解剖,对诊断腹部血管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脏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时间及效果。[方法]首先将30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处的灌注CT扫描,取得三种血管的峰值时间,以此为参考,对80例患者行上腹部的多期扫描,进行不同血管的三维重建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数分别为20 s、34 s和42 s,以此为根据扫描的结果,肝动脉显示优良度达100%,门静脉优良的比例为97.1%,肝静脉显示优良的比例为90.0%。[结论]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造影建议的扫描时间为肝动脉20 s,门静脉35 s,肝静脉45 s,可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CT机对临床诊断VBAI的患者(试验组)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30例中,椎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走行迂曲3例;单侧椎动脉变细12例,双侧椎动脉变细2例;椎动脉局部狭窄9例;单侧椎动脉闭塞1例;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对照组30例中,仅有5例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余均表现正常。两组中椎动脉表现正常和狭窄(血管变细和局部狭窄)的出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28.72,P<0.01)。试验组30例中,单侧横突孔变小14例,对照组30例中,横突孔变小2例,两组中横突孔变小出现比率差异显著(χ2=12.27,P<0.01)。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对VBAI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血管造影(MSCTA)在腹部动脉的应用日臻成熟。MS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对腹部动脉血管进行二维及三维展示,已经从显示肝动脉、肾动脉等腹部主要动脉分支,发展至膈下动脉、胆囊动脉等分支小动脉,能够为血管造影术及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本文对MSCT显示腹部动脉解剖、变异的各种成像技术及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技术显示头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20例头痛患者进行头部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图像重建成薄层后进行减影,从减影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20例减影均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2例无颈椎及颅底骨质干扰,血管全貌显示,余8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亦能完整显示,不影响诊断。【结论】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重建需时少,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在腹腔内脏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MDCTA诊断的腹腔内脏动脉瘤28例(其中包括10例经内脏动脉造影(DSA)确诊。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1枚,其中脾动脉瘤9枚,肝动脉瘤6枚,腹腔干动脉瘤5枚,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枚和1枚,肾动脉5枚。VR、MIP、M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VE可清晰显示腔内血栓和钙化。结论 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极为困难,MD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对腹腔内脏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替代DSA检查,它提供的详尽信息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应包括颈部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使得破口最好的重建方式显示。结果:18例患者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动脉瘤10例;Ⅱ型夹层动脉瘤2例;Ⅲ夹层动脉瘤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时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6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l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l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l例;136例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部分病人有颈部及颅内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3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头臂干动脉瘤样扩张1例;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样扩张1例;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颈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