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患者,45岁,女性,因"右乳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双侧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右乳房10点触及约1 cm×1 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左侧乳房未触及包块.右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示:"右乳外上10点可及约1 cm×1 cm大小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周围呈毛刺状,内伴沙砾样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象限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1 cm×1 cm,密度不均匀,内见密集不规则多形态钙化,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5级(考虑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乳腺类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35岁。因发现右乳肿块 6天来本院就诊。查体 :右乳内上象限可及 1 5cm× 1 0cm× 0 8cm大小质硬肿块。光滑 ,活动可 ,与皮肤无粘连。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初步诊断 :右乳纤维腺瘤。于门诊行乳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类癌。免疫组化结果 :S - 10 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 ,c -erbB - 2 (+)。初次手术后 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 :乳腺原切口、深切缘及乳头均未见癌。腋下淋巴结未见乳腺癌转移 (0 / 2 6 )。术后恢复顺利 ,未行放…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0岁.查体发现右乳包块1周入院.查体:乳头无内陷,表面肤色正常,右乳腺外上象限触及片状增厚区,面积约5 cm×3 cm,质地稍韧,局部结节感.左乳腺正常.右腋窝触及数枚淋巴结,大者1.5 cm ×1.5 cm大小,质韧,可活动,无压痛.双侧眼睑水肿.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低回声包块,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门诊以“右侧乳腺癌”收入院.术中快速冰冻报告为“右侧乳腺炎症”,遂行肿物单纯切除.术后病理见镜下病变区乳腺小叶萎缩甚至消失,部分导管轻度扩张,并内衬上皮增生,小叶内及小叶间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并淋巴滤泡形成,一些淋巴滤泡呈退行性改变,类似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中所见的滤泡.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3 5岁。以右侧乳腺无痛性肿块半个月入院。自述近 1周肿块增大迅速。月经正常 ,孕 1产 1,13年前生育 ,未予母乳喂养。查体 :一般检查无特殊阳性体征。乳腺专科检查 :双乳腺发育良好 ,右乳头稍内陷 ,无乳头溢液 ,右乳外上象限局限性隆起 ,表面皮肤微红 ,无桔皮样改变 ,无溃疡 ,可触及 2 .5cm×3cm× 3cm大小肿块 ,质地硬 ,表面不光滑 ,边界欠清 ,活动度欠佳 ,无压痛 ,肿块与皮肤稍粘连 ,与胸肌、胸壁无粘连。左乳无特殊。右腋窝可触及多枚肿大、融合淋巴结 ,双侧锁骨上下及胸骨旁未触及淋巴结。临床诊断 :右侧乳腺癌。临床分期 :T…  相似文献   

7.
女性,67岁,发现有下脸肿块30余年.月经期间有胀感,近2周来肿块出现轻度疼痛于1995年12月3日就诊。体检:右下腹脐旁约6cm可触及肿块,约1.5cm×1.5cm×2cm左右,质硬,呈分叶状,有轻度压痛,移动度差,与皮肤粘连,腋下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肿块切除,病理报告:副乳腺癌。再次手术,距切级约2cm,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后潜行分离皮瓣约3cm,切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筋膜。讨论:副乳腺多见于腋窝,很少位于下腹部。副乳腺癌的发生率较乳腺癌低,一般预后较差,位于腋下应按乳腺癌处理原则进行综合治疗,位于下腹部的应行肿瘤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女,3 3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入院。体查: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4.0 cm×3.0 cm大小,质韧,表面不平,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触压痛肿块,左腋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左乳内上象限探及一3.7 cm×2.6 c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周边见血流信号肿块。诊断为左乳肿块。入院2 d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发现左乳腺结节切面灰红、湿润,均匀一致鱼肉样断面,有菲薄的包膜。术中冷冻病理切片诊断:左乳腺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小B细胞型);腋区淋巴结阴性。免疫组化:CD 2 0(+),CD 7 9A(+),CD 3(-)和CD 4 3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女性,54岁.右乳头血性溢液伴肿块1月.查体:右乳腺内上象限近乳头处触及1.0 cm×0.8 cm大小结节,边界尚清,质地硬,活动不明显,表面皮肤正常,乳头无内陷,钼靶导管造影检查:右乳内侧上方距乳头2.3 cm处有一直径为1.3 cm大小的充盈缺损,边界清,其下导管扩张,直径约为0.7 cm,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导管扩张症.术中见肿块形状不规则,质较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冰冻快速诊断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异形增生,给予右侧单纯乳腺切除术,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发病率低,占乳腺癌总数的1%[1],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总结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97年至2011年收治的24例60岁以上老年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认识,积累临床经验. 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15例年龄60~ 69岁,6例70~ 79岁,3例80岁以上.中位年龄69.5 (60 ~ 83)岁.22例患者主诉为"乳腺肿块",位于乳晕中央区.肿物直径平均约3.5(1.0~9.0) cm.1例因"胸闷、气短"就诊,入院检查发现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肺转移.1例因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就诊,诊断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肺转移.14例肿块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合并其他疾病者如冠心病、高血压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糖尿病2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6例;行胃大部切除1例.按照AJCC第7版TNM分期标准:原发肿瘤大小:T14例;T215例;T3 3例;T42例.Ⅰ期3例,Ⅱ期12例,Ⅲ期7例,Ⅳ期2例.Ⅱ、Ⅲ期占79.2% (19/24).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个月入我科治疗。体格检查:右乳乳头后方触及大小约6×5 cm肿块,质硬,固定,境界不清,表面欠光滑,且与表面皮肤形成粘连,右乳乳头内陷,右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乳腺彩超检查提示:右乳低回声光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考虑右乳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12.
例 1 男, 4 0岁。 2 0 0 3年 3月 7日入院。患者于 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头后方有一肿块,乒乓球样大小,无不适,无乳头溢液。 2年来,肿块略有增大,并出现胀痛感。有高血压病史2 0余年,体查:左乳头内陷,乳晕后方偏上可触及一肿块, 约 5cm×4cm大小,质硬、无痛, 表面欠光滑, 境界不清,局部皮肤桔皮样变明显,与胸肌无粘连,左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乳正常。钼钯摄片诊断为:左乳腺癌。胸透正常。入院诊断: 左乳腺癌。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乳腺皮下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乳头后上方,约4. 5cm×4cm,质硬与乳头关系紧密,有管道相连,切…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41岁,未绝经,KPS评分为80。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而就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房有一低回声包块。遂于当地医院行右乳房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约1cm×1cm×1cm大小。12d后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检测ER(+)、PR(+)、c-erbB-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4/5)。拆线后1周开始放疗,总剂量为50Gy(术区+同侧腋窝)。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52岁, 因"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余"来门诊检查。查体:双乳正常大小, 对称、无溢液, 右乳外上可触及6 cm×2 cm大小肿块, 质韧, 边界不清, 活动欠佳, 与皮肤肌肉无粘连, 左乳未触及肿块。双侧颈部、锁骨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示:右乳上象限触及"肿块"处见范围约5.7 cm×1.6 cm低回声团(图1), 水平位生长, 形状不规则, 边界尚清, 边缘欠光整, 内部回声尚均, 未见钙化, 后无变化, 病灶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内部可见丰富血供, 流速19.62 cm/s, RI:0.53, 弹性评分2分。双侧腋下见数枚淋巴结回声, 左侧大者2.9 cm×1.2 cm, 右侧大者3.1 cm×1.1 cm, 大部分皮质增厚, 皮髓质分界清, CDFI:血流信号增多。提示:右乳低回声团, BI-RADS 4A类。乳腺钼靶示:右乳上象限见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图2), 范围约4.0 cm×2.3 cm。右侧腋下见多枚肿大淋巴结, 左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提示:右乳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 BI-RADS 4A类。血清IgG:53.8 g/L, 血清...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6岁。因右乳腺无痛性肿块6个月,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右乳腺上部可扪及6cm×6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与皮肤无粘连。乳头及局部皮肤无异常。右腋下可扪及2cm×1cm大小肿大淋巴结。彩色B超检查: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低回声、不均质占位。99Tcm MIBI显像:右乳肿块及右腋下肿块弱阳性。胸片、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行右乳腺肿块穿刺,肿块内有淡血性液,抽取3ml离心沉淀行细胞学检查见较多红细胞,部分炎性细胞,少许上皮细胞核异质。于入院后第10d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示右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腋下肿块,彩超及钼靶检查均提示恶性可能性大,病理报告证实为副乳腺癌。行左副乳腺和左乳腺切除加左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左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左副乳腺内见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淋巴结无转移。术后给予化疗(EC×4序贯T×4),生存9个月,现仍在随访中。结论对腋下肿块而双乳未见确切肿块的患者应警惕副乳腺癌的存在,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半年,于2001年9月3日收住院.半年前发现双侧乳腺肿块,不感疼痛,肿块逐渐增大.无外伤及手术史,无卵巢、子宫、结肠癌家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月经史正常.家族中母系及姐妹中无乳腺癌病人.查体: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13mm×18mm肿块,左乳内上象限及内下象限可扪及8mm×6mm和13mm×8mm实性肿块,活动度不大,与皮肤无明显粘连,质硬,无压痛,乳房皮肤无桔皮样改变,无乳头溢脓及溢液,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肺部正侧位片及心电图、肝功、肾功正常.B超示:右乳头外侧可见30mm×18mm肿块,边界尚清,回声不均.左乳腺内上象限可见8mm×6mm低回声实性肿块,双腋窝未见肿大的淋巴结.2001年9月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横切口双侧乳腺切除加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快速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1)(右侧)乳腺粘液腺癌,肿瘤大小40mm×35mm×25mm.(2)(左侧)内上、内下象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物大小分别15mm×10mm×10mm,15mm×15mm×10mm.(3)各肿物周围组织呈乳腺增生病改变.见图1~2.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例1男,7 3岁。以左乳房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2个月入院,体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4.0 cm×3.0 cm大小肿块,表面欠光滑,质硬,活动差,无压痛。乳腺皮肤表面无静脉怒张,乳头无溢液和内陷情况,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细针穿刺活检示黏液物质,成团及散在分布的肿瘤细胞,细胞体积大,核大,核型不规则,可见双核、多核;核仁多个、明显。乳腺钼靶摄片示左乳外上方见一3.5 cm×3.5 cm圆形、光滑、高密度肿块影,部分边缘可见小毛刺征,腋淋巴结阴性,诊断为左乳腺肿瘤(恶性?)。行肿块切除活检,术中冰冻诊断为肉瘤,来源无法确定,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5岁,无烟酒等嗜好,高血压病史3年余,平素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2018年7月因"发现右乳腺肿物2月余"入院,专科查体:右侧乳头稍内陷,双侧乳头无溢液,酒窝征、橘皮征、卫星结节。右乳中央区扪及一不规则肿物,约2.5 cm×2.0 cm×1.5 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差,无压痛,与皮肤粘连,侵犯乳头,无胸壁固定;左侧乳腺未及明显肿物。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彩超:右侧乳腺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浸润性癌。右乳腺BI-RADS 4B类。  相似文献   

20.
患者,31岁。因右侧睾丸肿大2年,加重1周于2005年11月21日入院。2年前患者发现右侧阴囊上部有一蚕豆大小肿块,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大,向下可降入阴囊内,手推可复位,未引起患者注意。肿块在阴囊内逐渐增大,活动度减小。近1周来肿块迅速增大,约8 cm×7 cm×6 cm,质韧、表面光滑、有沉重感,并有下坠痛。其下有一约3 cm×5 cm×2 cm肿块,质韧,内可触及实性结节,肿块与睾丸附睾分界不清,与阴囊皮肤无粘连,右侧睾丸附睾触诊不满意,精索增粗,左侧未及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及肿大。透光试验(-)。外院B超示右侧附睾区混合性包块,其内显示丰富动静脉信号;睾丸CT示右侧精索较左侧明显增粗,右侧睾丸区可见约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