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术中植入400mg或800mg缓释型氟尿嘧啶以及单纯手术,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免疫学指标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手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术中植入400 mg或800 mg缓释型氟尿嘧啶以及单纯手术,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的肝肾功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免疫学指标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型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根治性手术,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800 mg;B组,术中单纯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术后治疗相同.另设C组,16例结直肠良性肿瘤局部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B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和TNF-a),在术后1w、2w、3w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比A、B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7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性手术,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同期设对照组30例,予单纯根治手术。术前及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近期临床观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但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82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同时设对照组82例,予单纯手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肾功能、白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白细胞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C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88%(4/82),对照组为1.25%(1/80),P<0.05,其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食管癌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植入缓释剂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植入缓释性5-氟尿嘧啶;对照组80例,予单纯手术。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象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对骨髓抑制及凝血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用于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缓释氟尿嘧啶应用于大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于瘤床等处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每例总计800mg.术后对每位患者连续随访监测36个月,评价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等疗效指标.结果: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并未增加对造血、免疫、肝肾等的不良反应;且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后明显降低了治疗组使用者的局部与全身复发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以及生存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是一种安全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缓释氟尿嘧啶应用于大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方法: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于瘤床等处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每例总计800mg。术后对每位患者连续随访监测36个月,评价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等疗效指标。结果: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并未增加对造血、免疫、肝肾等的不良反应;且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后明显降低了治疗组使用者的局部与全身复发转移率,提高了生存率,治疗组复发转移率以及生存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中联合应用缓释氟尿嘧啶是一种安全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行局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确诊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食管癌根治术组(对照组,n=53)和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组(植入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和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植入组在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植入组术后3年生存率(61.11%)优于对照组(39.62%)(P〈0.05):植入组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18.52%)低于对照组(45.28%)(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粒子能够将药物直接植入病灶部位以维持缓慢释放高浓度状态,提高药物敏感期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6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组30例行标准根治术,术中腹腔内植人5一氟尿嘧啶缓释颗粒,对照组31例予以单纯手术,术前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腹腔引流量多(P〈0.05),白细胞计数虽低于对照组(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肠粘连梗阻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局部复发率6.7%,2年生存率83.3%,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2%和75.9%(P〈0.05)。结论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氟尿嘧啶植入剂胃癌术后腹腔缓释化疗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腹腔缓释化疗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26例胃癌参试者,切除肿瘤后分别于淋巴引流区域、瘤床等部位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每点100 mg,共1000 mg。术后分别在规定的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5-FU的浓度,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结果胃癌患者氟尿嘧啶植入剂腹腔缓释化疗的体内的过程为一室缓释模型,药动学方程:Ct=A1e-Ket+A2e-Kat+A3e-Krt,外周血药达峰时间及峰浓度分别为141 h及0.22μg.ml-1,门静脉血药达峰时间及峰浓度分别为120 h及0.43μg.ml-1,外周血循环中消除、吸收及缓释半衰期分别为145 h、0.29 h及76.5h。结论此种腹腔化疗方法的药动学特点和参数,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胃癌切除术后的区域性化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开腹胃癌根治术,共48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38例).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7d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外周血CD3、CD4+以及CD8+均显著下降(P<0.05);而CD4+/CD8+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各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RP显著上升(P<0.05);在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CRP与术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患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08例,分为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35例和对照组73例(常规处理),腹腔植入组在根治性手术过程中术野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仅行常规处理,两组患者术后按NCCN指南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化疗毒副反应以及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和2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和化疗毒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4个月至51个月,2年无病生存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85.71%,对照组为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腹腔植入组为14.29%,对照组为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植入组2年总生存率为94.3%,高于对照组83.6%,但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腹腔化疗在Ⅱ、Ⅲ期结直肠癌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2年内复发转移以及2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与组织间插植在巨块型年轻宫颈癌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月收治的ⅠB2期~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20例,其中10例予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植入,10例予组织间插植,观察2组局部肿瘤的消退情况,监测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卵巢功能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和组织间插植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间插植组治疗后FSH、LH升高、E2下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在治疗巨块型宫颈癌中具有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进行腹腔镜胃癌D2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炎症及免疫功能,手术与术后指标.结果 术后3 d 2组应激指标中SOD指标较术前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而术后3 d 2组应激指标中MDA、炎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区域性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植入组 48 例及对照组 46 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植入组在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撒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400~600 mg;对照组无植入。两组均行常规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随访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植入组5年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4% vs 47.8%,P=0.016);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3% vs 58.6%,P=0.04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安全、有效,可减少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植入剂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患者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行腹腔化疗(腹腔化疗组)。其余64例患者未行腹腔化疗,设为对照组。结果:2组1年生存率皆为100%,腹腔化疗组2、3年生存分别为83.7%、73.5%,对照组分别为67.2%、5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胃肠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化疗有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显微手术切除联合瘤床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和125Ⅰ局部放疗治疗胶质瘤的疗效.方法:65例胶质瘤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术中瘤床周围植入5-FU多聚缓释体和125Ⅰ粒子,术后每3个月立体定向引导再次植入1~2次.观察疗效和瘤周水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周内头痛明显,脑脊液白细胞不同程度的升高,瘤周水肿较单纯手术明显,经治疗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5年,39例患者获完全随访;患者生存36例.结论:手术切除肿瘤联合瘤床内植入缓释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和125Ⅰ局部放疗,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诱导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的效果。胃癌患者 17例 ,术前 1周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 (治疗组 ) ,术中取胃癌组织 ,应用流式细胞术 (AV与PI双参数法 )检测其凋亡 ;并与 18例术前未化疗 (对照组 )的胃癌患者进行比较。术前化疗组胃癌细胞凋亡比例为 2 8 5 3 %明显高于术前未化疗组的 13 5 9%P <0 0 5。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可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胃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