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1]不仅是一个半透膜屏障,还具有很多复杂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体内血管内皮损伤缺乏敏感的判定指标,并在对此的研究中发现了循环内皮细胞(CEC).  相似文献   

2.
循环内皮细胞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1]不仅是一个半透膜屏障,还具有很多复杂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体内血管内皮损伤缺乏敏感的判定指标,并在对此的研究中发现了循环内皮细胞(CEC)。目前,对于CEC所达成的共识是,CEC可作为一种灵敏的直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并能通过对其体外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这些共识,使CEC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 CEC的概念及研究进展CEC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其数量的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受损的程度,是目前唯一可作为活体组织中反映VEC损伤的直接而特异的标志物[2-3]。目前较公认的循环内皮细胞的定义,就是在外周血中表达CD146膜糖蛋白,在正常人血中数量极少,而在炎症、免疫应答、感染、肿瘤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数量可明显增加的一类细胞。李宏伟等[4]用免疫磁珠分离的方法检测了CEC,他们分选的CECs在镜下呈圆形、卵石形,体积显著大于其他血细胞。在光镜下判断CECs的标准,他们采用了Mutin等[5]的标准并加以改进;Samaden等[6]从患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了具有活力的CE...  相似文献   

3.
循环内皮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循环内皮细胞的意义以及目前检测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的三种主要方法:形态识别计数法、间接荧光抗体法和单克隆抗体法。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循环内皮细胞定量变化的观察林惠,黄爱平(福建省立医院,福州350001)张建成(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CEC)的功能,除参于肌体的凝血、免疫、物质转运有关外,还能合成分...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释放癌细胞进入血液、形成远处转移灶,导致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如果在转移灶形成之前能够在血液中发现循环肿瘤细胞(CTCs),则可早期发现转移灶,在治疗期间通过外周CTCs检测来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通过检测外周CTCs的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变,以及对循环肿瘤干细胞(CSCs)特性的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因此,能否有效地检测出外周血CTCs以及研究其特性直接关系到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本文就外周CTCs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EC)在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健康对照者和8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EC的数量,并观察肿瘤缓解患者CEC数量的变化。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2.42±1.33/μL)比较,肿瘤组CEC数量(4.38±3.52/μ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8,P〈0.001);(2)肿瘤缓解组CEC数量(2.73±1.00/μL)显著低于未缓解组(4.33±2.17/μL)(t=3.488,P〈0.05)。结论CEC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望作为肿瘤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患者呼吸衰竭与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呼吸衰竭时血液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4组研究对象为肺心病急性期组 ,缓解期组 ,其它肺部疾病组 ,正常对照组。检测肺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循环内皮细胞(CEC)。结果 :肺心病急性期患者PaO2 明显降低 ,CEC明显增高 ,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低氧血症是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血症新生儿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Hladovec 计数法测定40例不同程度缺氧的低氧血症患儿(低氧血症组)及20例血氧分压正常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外周血 CECs 数量。结果低氧血症组 CECs 为(0.910±0.422)×106/L 与对照组比较,高于对照组的(0.180±0.100)×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9, P <0.05);中度低氧血症组 CECs 为(1.140±0.135)×106/L,高于轻度低氧血症组的(0.540±0.127)×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3,P <0.05);重度低氧血症组 CECs 为(1.660±0.114)×106/L,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的(1.140±0.135)×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8,P <0.05)。结论外周血 CECs 数量可反映低氧血症患儿缺氧严重程度,可作为低氧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种方法检测循环内皮细胞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和手工法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CEC)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血常规标本20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并与手工法比较.结果 手工法和流式细胞术对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93).流式细胞术的回收率为93.3%,明显优于手工法的66.7%;精密度试验显示,流式细胞术优于手工法.结论 流式细胞术在循环内皮细胞检测中优于手工法.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活性循环内皮细胞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成熟循环内皮细胞(CECs)及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CECs)方法,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及健康人群的CECs和aCECs数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5-PC5、CD146-PE、CD106-FITC抗体标记60例肺癌患者(NSCLC 56例)及30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ECs及aCECs。结果采用上述标记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可顺利检测出外周血CECs及aCECs,而NSCLC患者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2 573±2 019)个/mL,(784±914)个/m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73±210)个/mL,(35±61)个/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ECs仅占CECs的一小部分,NSCLC患者中aCECs占CECs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及临床分期上CECsa、CE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ECs、aCECs的数量与NSCLC肿瘤大小、血CEA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快速、方便检测出CECs及aCECs。CECs及aCECs的数量在NSCLC患者外周血均有明显升高,它可以作为反映NSCLC的血管生成状况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一氧化氮(NO)及乳酸(LA)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CEC、LA、NO浓度的动态变化,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EC、LA、NO明显高于对照组,CEC数量与NO值、LA值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O和LA均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生化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危重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和氧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氧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35例危重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CEC,危重病患者右颈内静脉Swan Ganz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于病后3、6、9和12d又各采集静脉血2mL,并记录其氧分压、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CEC等指标,计算氧供(DO2)、氧耗(VO2)。结果危重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EC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危重病组患者3d内VO2随DO2增加的幅度增大,表明DO2和VO2呈病理性依赖关系;但3d后随着DO2增加,VO2的增加速度明显趋于平缓,VO2与DO2之间呈非依赖性关系。结论危重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氧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鼻咽癌患者各治疗阶段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及循环肿瘤内皮细胞(circulating tumor endothelial cell, CTEC)与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9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不同治疗阶段鼻咽癌患者,通过差相富集-瘤标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原位杂交进行CTC检测,部分患者进行CTEC检测,分析CTC及CTEC与鼻咽癌患者放疗及化疗之间的关系,并探究鼻咽癌CTC与CTE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91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初治治疗前66例,诱导化疗后38例,同步放化疗后87例;127例患者行CTEC检查,其中初治治疗前41例,诱导化疗后29例,同步放化疗后57例。各治疗阶段组患者CTC阳性率分别为89.4%、81.6%以及69.0%,其中仅初治治疗前组与同步放化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同步放化疗后组CTC数目分别较初治治疗前组、诱导化疗后组减少(P<0.001,P=0.002);同步放化疗后组三倍体CTC数目与初治治疗前组、诱导化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循环肿瘤DNA检测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有一些标志物已在临床上开始使用,部分标志物尚处于研究发现阶段。本文主要探讨肿瘤游离DNA检测从发现到临床的过程中,临床实验室需注意的关键点,包括实验室应选择具有临床有效性和临床有用性证据的预期用途,重视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以及结果的报告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病人最常用的替代疗法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自由基和活性氧(ROS)产生增加,可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是MHD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抗坏血酸曾被报道用于透析患者,可减弱这种氧化应激,目前尚不清楚应用含有抗坏血酸的透析液能否对血液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初步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透析中心常规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4.2±6.8岁;透析时间20.3±7.5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9例,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SIRS患者外周血CEC计数,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例SIRS患者及20例健康人,抽取静脉血后采用Pem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计数CEC,结果 2组患者CEC计数有显著性差异,SIR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EC是可反映SIRS病变的病变程度。CEC检测是针对SIRS患者的一项新颖指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和疗效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乳酸(LA)、一氧化氮(NO)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光电比色法测定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CEC、LA、NO浓度的动态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的CEC、LA、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CEC数量与NO值,LA值分别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和乳酸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肿瘤转移的"种子",在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免疫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对CTC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研究已经从细胞数量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然而CTC检测的标准化尚处于初步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就CTC检测的现状及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一论述,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损伤是许多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基本过程。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指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其数量的变化可反映血管内皮受损的程度,是目前唯一可作为活体组织中反映VEC损伤的直接而特异的标志物。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VEC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的中心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与40例正常人血浆中内皮素(ET)、心钠素(ANF)、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测定,并用赖诺普利与常规治疗对比。结果显示:CHF病人血浆中ET、ANF、CEC显著增高,赖诺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提示赖诺普利对CHF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