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7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4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3例;贲门癌术后残胃癌1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下段癌1例。结果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7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6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造瘘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脓胸1例,胸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28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10例;中下段食管癌16例,8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5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的血供,行食管-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贲门癌术后患者,4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5例仍健在;2例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患者,1例仍存活。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术中吻合口高低的相关性,以及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对50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在术后3月行X线钡餐,胃镜检查,确定不同吻合位置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贲门、食管癌手术,吻合口位置越高,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越低。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大多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防治梁耀飞,张连国,李泉华,刘振波(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食管;胃;吻合口瘘;预防;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77年1月~1994年12月共计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3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贲门癌传统上采用食管胃吻合术,主要并发症有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等,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1998年至2004年,共收治食管癌、贲门癌266例,其中139例行食管-胃黏膜吻合术,与另外127例行食管胃吻合术者比较,术后主要并发症减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症,提高食管癌治愈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我们自1990年6月至1999年12月对3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患者采用自体大网膜包绕吻合口,预防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髙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治疗56例髙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其中食管癌35例,肿瘤位于胸上段为2例、中段为18例、下段为15例;贲门癌21例。肿瘤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为:食管上段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食管中段癌采用胃食管胸顶或主动脉弓上吻合,食管下段癌采用胃食管主动脉弓下或弓后吻合,贲门癌采用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3.6%;消化功能紊乱4例,占7.2%;肺不张、肺部感染3例,占4.8%。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髙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8年8月至2008年5月共完成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术329例,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均为食管癌、贲门癌行肿瘤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手术后至发病1~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X线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为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采用积极的营养支持,及胃动力药、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全部治愈.结论 对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创伤小、效果好,能促进胸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指标检测方法,其中食管造影检查106例、电子胃镜检查108例并取病理检查43例.结果 食管造影检查反流为70%,弓上吻合反流低于弓下吻合(P<0.05);胃镜检查86%有异常表现,其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P>0.05),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弓上吻合明显低于弓下吻合(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越高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19例。残胃贲门癌施行残胃和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者7例,中下段食管癌10例,5例保留两支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供血,3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2例利用胃空肠吻合口的侧支循环和胃后动脉供血,行食管一残胃吻合;上段食管癌2例,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残胃责门癌患者,5例存活5年以上;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患者6例存活5年以上;2例上段食管癌患者,1例存活12年。全组患者无术后死亡。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首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一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1.
<正>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凶险并发症,是手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食管胃吻合的方法较多,机械吻合术以其疗效的可靠性、操作的简便性等诸多优点,已经取代传统的手工吻合,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267例,其中发生吻合口瘘6例,现就吻合口瘘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积累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治疗贲门癌、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贲门癌30例,下段食管癌16例,中上段食管癌2例。其中肿瘤切除,残胃与食管吻合30例;下段食管癌切除,不游离残胃,采用空肠植入顺蠕动,空肠与食管吻合,空肠再与残胃吻合3例;食管癌切除,采用结肠顺蠕动,经胸骨后,途经颈部与食管吻合,腹部与残胃吻合15例。结果本组早期无手术死亡。术后1、3、5a随访结果,生存率分别为91.7%、47.9%、18.8%。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贲门癌或食管癌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反流措施和抗反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方法:左侧开胸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208例,其中颈部吻合86例,越过主动脉弓上吻合7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44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十分普遍,发病率较高达88%。208例中84例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40.3%,主动脉弓下吻合胃食管反流比例〉主动脉弓上吻合〉颈部吻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式具有更好的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能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 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根治常用的术式,由于胃的生理位置发生改变及术中、术后各种因素可致术后早期胸胃排空障碍。目前有关文献尚无大量病例统计报告。笔者对我院自1984年1月以来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胸胃排空障碍14例进行临床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食管癌与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本组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患者的24h食管压力测定结果同正常人的比较结果显示具有病理性胃食管酸反流。全部患者经内镜检查显示,有50例患者存在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异常,但经临床治疗后均恢复健康。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常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反流的出现和术后时间长短没有紧密联系,而预防反流的方法主要是半卧位睡眠,且临床中治疗胃食管反流主要是采用黏膜保护剂与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胃底折叠术抗胃底食管反流的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高龄食管癌(45例)、贲门癌患者(45例),均进行吻合口静息压检测和pH检测,对比2组患者的静息压情况.结果 在贲门癌患者中期吻合口上静息压显著高于吻合口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切除联合改良胃底折叠手术治疗后,使用全天候pH检测和吻合口静息检测能够为后期使用的黏膜保护剂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重建消化道的术式。方法: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6例残胃贲门癌病人施行残胃和吻合切除,Rouz-y式重建消化道;10例中下段食管癌的病人,5例保留2支胃短动脉供血,将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3例利用胃左动脉及部分胃短动脉供血,行食管-残胃直肠吻合,2例利用胃空肠吻合的侧枝循环的血供,胃全部游离后行食管-残胃吻合;2例上段食管癌的病人行结肠代食管术。结果:全组病人无术后死亡,颈部吻合瘘1例,经放置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后愈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残胃贲门癌行全胃及吻合口切除,Roux-y式重建消化道为道选;中下段食管癌保留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一残胃吻合更符合生理;上段食管癌宜行结肠代食管术。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残余食管与胸腔胃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iu JF  Wang JD  Zhang SW  Tian ZQ  Wang QZ  Li BQ  Wang FS  Cao FM  Zhang YF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8):2678-2681
目的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残余食管和胸腔胃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胃排空、食管测压、24h食管pH监测、电子胃镜、摄像上消化道造影和DeMeester烧心症状评分对92例食管癌与79例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客观检查,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与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胸胃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延迟(t=7.105,P〈0.01),且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善,但术后1年仍未达到正常人水平(t=2.900,P=0.016)。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和残余食管静息压均高于正常人(分别为t=2.275,P=0.03;t=2.160,P=0.039)。24h食管pH监测发现89.7%的术后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半卧位的反流程度低于平卧位(t=3.074,P=0.005)。结论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明显延缓,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很难达到正常人水平。食管与贲门癌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采取半卧位可减轻反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 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 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了食管胃的压力测定,其中25例尚行了24h食管pH监测和内镜及病理检查,以及35例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压力测定,其中20例行24h食管pH监测,15例行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食管癌组平均为4.28mmHg,贲门癌组平均为3.46mmHg,经比较食管癌组和贲门癌组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差异有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食管癌组压力值(4.28mmHg)和贲门癌组压力值(3.46mmHg)远低于正常括约肌的静息压(10~45mmHg),因此其抗反流作用的程度是有限的。食管癌组和贲门癌组食管24hpH监测表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延长,食管酸暴露时间平均百分比分别为11.76%和13.88%,为正常人的9倍和11倍,反流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达32min和38min,说明手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和病理检查,80.0%的食管癌和86.7%的贲门癌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进一步证实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24h食管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